中医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陆军

衡南县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10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7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7例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0%VS81.08%;P<0.05)。结论: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可获得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可获得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辩证;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

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7%~15%,且近年来还在呈增长的趋势发展[1]。其主要是指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而引发的以嗳气、泛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食管对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能力降低,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加上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现阶段,临床上大多采取西医治疗,其中促动力剂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在缓解患者的症状上发挥着明显的优势。但据大量的临床数据[2]显示,此种方式仍然存在停药后易复发的不足,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案。中医在治疗本病上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本病。我院进一步对比了西医与中医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25~68岁,平均(42.61±6.02)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4.20±1.05)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26~68岁,平均(42.60±6.01)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4.21±1.04)年。本组研究排除由于心绞痛、食管炎或食管癌等疾病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病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嘱咐两组患者饮食的过程中注意少食多餐,禁止食用可引发胃酸分泌的食物。睡前2h禁食禁饮,餐后避免立即躺卧,睡时可将床头适度抬高20cm。基于此,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方法如下:口服潘多酮片(生产企业:海南亚洲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163),10mg/次,3次/d;口服奥美拉唑(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06),20mg/次,2次/d;两种药物均于餐前半小时服用。此外,每晚临睡前增加雷尼替丁(生产企业: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253)治疗,给药方式为口服,300mg/次。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针对肝胃郁热证者,给予左金丸加减治疗,其药方中含有煅瓦楞子30g、乌贼骨20g、栀子10g、黄芩10g、茯苓10g、黄连6g、白芍10g、陈皮10g、茱萸5g;针对脾虚气滞证者,给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组方包括党参20g、甘草10g、白术15g、神曲10g、茯苓10g、干姜10g。温水煎服,一天一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连续治疗半个月。

1.3评定标准

若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则评定为痊愈;若症状明显好转,同时经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有所修复则评定为显效;若症状有所控制,但会偶尔复发则评定为有效;若症状未见任何缓解甚至加重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情况下包绕食管下端肌肉构成贲门,起到保护食管粘膜免受胃酸腐蚀的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外食管腔内压力稍微大于胃内压力,因而不会发生胃内容物食管反流的现象,然而,受某类因素的影响导致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逐渐减小,而胃内压力则逐步增加,最终形成压力反差便诱发本病。现阶段,临床上通常给予西药治疗,但患者病情存在个体差异,因而西药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总体病情控制效果欠佳[3]。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吐酸”、“噎膈”等范畴,经辩证分型可发现,其具有多种发病原因,例如,由于饮食不规律而导致的气滞积食,脾胃虚弱;由于情绪不稳定引发的脾胃失和,肝胆淤积等,最终引发肝胆逆流[4]。所以,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和中理气、疏肝降逆、益胃生津等原则为主,并结合病机,药症结合[5]。本组研究中,对肝胃郁热证者主要采取左金丸治疗,其组方中含有的黄连具有清肝泻火的功效;茱萸具有解黄连之寒以及疏肝解郁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芍具有治肺邪气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以及燥湿化痰的功效;乌贼骨具有抑酸止痛、抗溃疡的功效;栀子、茯苓、煅瓦楞子具有清泻肝火以及降逆止呕的功效。针对脾虚气滞证者,给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其组方中含有的党参具有益气润肺以及大补元气的功效;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和胃以及益气复脉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神曲具有消食除胀的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以及回阳健胃的功效。诸药联用,可共奏疏肝理气以及健脾温中的效果。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0%VS81.08%;P<0.05)。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将中医辨证治疗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中,真正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总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婷,张厂,王林恒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探索[J].环球中医药,2016,9(8):931-936.

[2]王家平,周文涛,顾仁艳等.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828-1829.

[3]李新民.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0):190-191.

[4]王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9):27-28.

[5]李艳波,吴发胜.胃食管反流病型胃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分析[J].陕西中医,2013,34(6):692-694.

论文作者:陆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中医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陆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