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名精神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制度,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理念;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 Abstract 】Purpos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Methods: 86 psychiatric nursing staf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of 4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e management.Result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humanized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sychiatric nursing.
【 Key words 】Humanistic management concept; psychiatric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护理人员的工作就是与患者沟通并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大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易滋生负面情绪,继而做出对护理人员不礼貌的行为,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情绪。尤其是精神科患者,多情绪不稳定,易躁易怒,其心理层面较为脆弱,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医护工作中,多一点耐心与贴心,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地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心理负担重,要保持积极乐观、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需要花费较大的心力,因此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适时纾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于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此次实验旨在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精神科的86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护理人员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1名,护士22名,年龄最大者38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为(29.1±5.4)岁,平均护龄为(6.3±2.1)年;②观察组: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2名,护士21名,年龄最大者39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为(29.4±5.1)岁,平均护龄为(6.2±2.3)年。两组医护人员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科医护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急诊科病症的护理技能,严格按照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检测患者各项病症相关体征,记录下来,发现患者病情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措施[2]。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工作管理,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怀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利益与人身权益,从人性的角度去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精神进行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管理措施为如下:①实行轮班换岗制,医院每个科室的工作大同小异但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压力方面又略有不同,实行轮班换岗,可以让护理人员接触不同的工作,提高工作安排的公平合理性,同时换一个工作环境,也能适当地调节心情,让医护人员能安心地进行工作,有效地解决精神科因患者异常精神状态给护理人员带来的心理影响,此外必须合理安排白班夜班的轮换,让护理人员能很好地调节生物钟适应工作时间,同时保证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业余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张弛有度,做到生活工作两不误;②建立心理疏导小组,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工作指导以及心理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难题,对患者的常见负面情绪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让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工作素养,很多时候患者给医护人员带来的都是负面情绪,进而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情绪,若不及时进行情绪疏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会将这种负面的情绪传导给其他医护人员,同时表现在对患者恶劣服务态度以及粗暴医疗操作上,如此恶性循环,会直接导致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质量的降低,因此可以组织一些医护人员内部的交流发泄活动,互相倾诉工作中的不愉快,纾解工作压力;③组织一些健康积极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读书节或者一些体育活动,丰富护理人员的内心与生活,有些活动也可以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加,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④建立护理工作奖惩体系,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应互相监督,指出同仁工作中的失误,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应对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通过护理技能考核、医护人员自评互评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多个指标评选出优秀医护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促进工作不到位的护理人员的自我反思与提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与提升环境。
1.3判定标准
试验时间为四个月,记录患者护理投诉例数,让主管护师对两组四个月内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计算合格率,给86例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将以上指标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判定依据,评价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3]。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工作质量上,观察组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例数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对比[n(%)]
组别 例数护理操作合格率 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例)
观察组43 41(*95.35)* 97.23* 4
对照组43 33(76.74) 85.31 1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一般情况下,个人的情绪变化容易受到周边环境以及人群的影响,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大量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接触,按照医嘱为其提供医疗护理。精神科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护理人员在与他们交流时必须充分掌握其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进行对症的交流,长期下去,也会造成护理人员交流方式的变化[4]。除此之外,精神科患者心理素质较差,情绪不稳定,在缺少对患者的了解时,护理人员无法掌握其心理变化,极易遭到患者的语言行为攻击,或者在工作中出现护理失误遭受家属的指责,这些都会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打击其工作积极性,继而影响到工作态度。
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需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对于低年资护士,除了进行专业医疗护理的技能培训,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包括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自我疏导。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的分析患者行为掌握其心理活动的能力,这样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与患者沟通[5]。与此同时,人性化的管理能让患者有一个较为轻松的工作环境,帮助护理人员疏导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的工作导致其性格及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无法正常进行工作。人性化管理能帮助精神科护理人员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塑造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不断在压力中提升自己。此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制度,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遭到投诉的次数也远低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管理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是极为明显的。
综上所述:精神科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疏导工作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精神科医护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华,李风雨.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23(05):290-291.
[2]张丽华.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3(12):140-141.
[3]朱林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3(15):151-153.
[4]郎宇飞.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17):159.
[5]代渊洋.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7(09):251-252.
论文作者:苟春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精神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管理理念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