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谓观察能力是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学习美术所需的诸多能力中占首位
美术是一门手脑协调的艺术,是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是学生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观察和认识对象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地表现对象。在进行观察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外形、色彩、质感、明暗等各方面进行观察,以求得最大限度地了解。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呢?总体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对小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兴趣爱好。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师的引导而获得,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培养观察兴趣。
2.拓宽学生美术观察视野,提升观察效果。
3.提升学生美术观察效果,掌握观察方法。
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
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教学,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篮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的作业是临摹完成的,每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他们会说“我画不出来”“我不会画”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想象力的训练,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墨守成规,离不开书本。
(1)学生寻求和发现创造目标的意识。美术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在创造性教学上要比其它学科有更大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创造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活动,需要主观能动精神,需要充分发挥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二年级有海底世界和宇宙旅游方面的想象画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海底的神秘莫测、宇宙中可能有的外星人来引导,鼓励学生当未来的科学家和设计师,看谁设计的宇宙飞船造型奇特功能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见解,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结果他们画出了空中乐园、深海怪鱼、太空鸟、太空飞象等造型功能新奇的物象。
(2)要求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和想象。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
2.为学生创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环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通过写生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例如:在高中美术课中,关于“民间艺术”一课,我就适当地加入了剪纸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且在课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心脑结合,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从另外一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们新奇的想法也是来源于生活,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他们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写生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源泉,再经过他们的想象加工就会创造出比显示物象更为鲜明的形象。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需要勇气,也需要一定的气氛。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业特殊,怕同学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事实说明,单一的临摹作品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创造力人人都有,我们只有将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的创造性的人才。
(3)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在动手动脑这方面,我举一下我上的“动手做卡片”这一课。在课上,我利用元旦快到了这个外围条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卡片送给熟悉的朋友。学生的作业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卡片。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众、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3.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总之,观察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基础,在活动中要注意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美的每一瞬间,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让他们从更真实的角度、更小的细节去观察事物,无疑会对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极大的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质量,也是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美术欣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由美术欣赏的特殊性决定的,对学生参与欣赏和鉴赏活动也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欣赏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隋晓明 赵文明 成就一生的好习惯.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
[2]蒋宗尧 好习惯伴你成功.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裘乐园 美术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
[4]周霞 美术欣赏课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研究》,2008,11。
[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论文作者:杨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作业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