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中的隐忧与对策_高中语文论文

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中的隐忧与对策_高中语文论文

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隐忧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忧论文,对策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农村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选修课程的创新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进而引发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由于选修课程对许多农村高中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将立足于普通农村高中的现状,谈一谈实施语文选修课程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隐忧,并谈谈解决隐忧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隐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修课程多样选择性实现问题

多样选择性是本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语文选修课五个系列众多选修模块的设置是其实现的根本途径。然而,对于广大农村高中来说,多样选择的实现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由于农村高中规模较小,师资有限,语文教师课改前的教学任务就已经非常重,而课改后的五个模块必修课加上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教材,使教学任务一下子又重了许多,学校和教师一时难以承担,在必修课不能减少的前提下,删减选修课自然成了许多农村高中的首选。另一方面,许多农村高中语文老师的学历较低,接受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较少,这使得他们和城市教师相比,教学时相对吃力的多,对知识性、应用性和专业性更强的语文选修课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从而争着去上必修课。因而,许多农村高中实际上只能开设部分限定选修课,更不用说任意选修课了。这样一来,选修课无疑又变成必修课,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成为美丽的泡影。

(二)选修课程的管理问题

由于语文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势必要打破原来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实行师生都不熟悉的“走班制”,使得课程管理难度明显增加。首先,由于可选的语文选修课门数多,加上学生兴趣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难免会造成各门选修课冷热不均,有的选修课学生报名人数只有十几个,难以开班;有的选修课却高达一百多人,教室又容纳不下,冷热不均的状况会令选修课的开设陷入尴尬的境地。其次,一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大概为六至十周,因为“走班”的师生相互之间并不熟悉,短暂的教学时间让他们刚刚了解就又分开。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必然在教学中筑起一道隔墙,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再次,由于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对于专题性和研究性都较强的选修课来说,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显然更加困难。此外,如何维持好选修课课堂纪律,避免学生逃课也成为一些学校和教师管理上的难题。

(三)选修课程的不良教学倾向问题

有关课程专家的调研表明,农村语文高中选修课教学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把高三选修课上成复习训练课。由于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与选修课相对应的选考内容,高考压力下,一些农村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可能会把高三选修课变成应考专题复习课。

2.把选修课上成语文知识专题课。由于选修教材大都是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基本框架进行编写的,如“新闻通讯的阅读和写作”、“语言文字专题”等,因而课堂教学便极易出现比较明显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情况,有悖于选修课的初衷。

3.把选修课上成了大学里的选修课。高中选修课都具有较强的专题性质,如“唐诗选读” “《人间词话》选读”等,是语文学科某一个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看上去类似于大学的课程,于是有些教师就完全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内容专门化、系统化和学术化,背离了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4.把选修课上成了架空的人文课。有些教师认为语文必修阶段是“共同基础”,选修阶段主要是专项提高,而这个提高尤其表现在人文素养方面,于是课堂教学抛开选修课程的基本内容,抓住其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大加发挥,缺乏“读”和“研”。

5.把选修课上成了没有个性的课。由于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有的教师可能对具有不同特点的模块内容采用统一模式教学,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有的教师可能对选修课的地位不够重视,教学随意草率,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

这些不良倾向的形成,有的是由于传统观念的作祟,有的是对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曲解,有的是对语文选修课特色难以把握,它们会造成语文选修课这样那样难以弥补的缺失,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全面提高。

(四)选修课程评价问题

与语文必修课评价注重立足“共同基础”不同,选修课评价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去“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这在给了教师很大的评价自主权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农村语文教师来说,由于信息的闭塞和长期形成的依赖性,使得他们要想突破以往单一陈旧的纸笔考试评估的模式十分困难,并且在现行高考制度体系影响下,选修课程评价往往关涉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大问题。这使得有些教师为了留住选修学生刻意降低评价标准;有些教师迫于高考压力随意降低评价标准;有些教师迫于社会人情压力无奈降低评价标准等等。语文选修课评价的公平性开始令人担忧。

化解语文选修课程的上述隐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育资源共享

农村高中规模小、缺少师资,导致选修课程开设困难,学生的多样选择难以实现,这可以采用教育资源共享这一举措进行弥补,一是校内语文教育资源共享,打破选修课的年级限制,从高一到高三都开设选修课,每位教师都兼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二是校际资源共享,几所临近的农村学校可以结成姊妹学校,教师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按学期在各校之间流动使用。这样可发挥各校资源互补优势,尽可能开足开齐选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的课程管理工作要到位

语文选修课程对于农村中学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东西,学校有必要在实施中做好课程管理工作,以便于师生尽早适应新课程,如开设选修课前要做好选修课程的介绍说明和必要的宣传,让学生对所选课程有充分的了解;学校可以进行师生选修课的意愿调查,对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避免选修课冷热不均,以便控制班级规模;学校需要给师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定期举行师生恳谈会、师生民主评议会等,帮助他们互相沟通,加强了解;学校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选修课管理制度,如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完善,做到规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此外,为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学校应注重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将其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依据之一。

(三)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由于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的课程目标存在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有的重在发挥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如“诗歌与散文”系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如“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根据各个系列的培养目标、内容侧重点、亮点和实施难点的不同,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法,如讲授法、串讲法、问答式教学法、点拨式教学法与兴起的合作探究、比较式教学法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灵活运用,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此外和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更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他们学习阅读、鉴赏、探究、表达、交流的多种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他们的多元文化视野。

对于广大农村中学的教师来说,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一下子转变为探究式教学,难度巨大。如何保证探究的价值、探究的质量,使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活”而有“度”,这不仅仅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相应的指导和实践。因此,根据不同校情建立相应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机制,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培训和交流研讨的平台,是提高他们教学水平的必要举措。

(四)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传统的语文选修课程专业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作出终结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优劣全凭教师一己判断,而新课程理念下则把评价作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语文选修课程的专业评定,不可能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积极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语文选修课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方式要多元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客观,既关注知识和技能,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实验区一些学校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案中,选修模块的学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书面的试题测试(占60—80%),一是过程性评价(占20—40%),过程性评价工具主要有(1)等级量表,包括数字的、图表形式;(2)相互作用表;(3)自我汇报表、学习日志和轶事记录;(4)观察表;(5)角色扮演和模拟;(6)诊断性谈话和有声思考。这些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值得农村学校借鉴。

标签:;  ;  ;  ;  

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中的隐忧与对策_高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