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论文_郭敏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4例脑血栓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治疗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15%比常规组82.69%高很多(P<0.05)。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能力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常规组的90.38%(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均有一定效果,但是优质的综合性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能力,利于机体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护理干预措施;不同

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为中老年人,脑血栓临床症状有:肢体麻木、语言表达不清、头痛、偏瘫、瘫痪等,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临床数据得知:脑血栓发生率呈上升模式[1]。对此疾病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对脑血栓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医疗费用较高,从而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整体治疗进度和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所以,本文针对我院脑血栓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104例脑血栓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52例。

常规组:女性22例,男性30例,年龄50至79岁,平均年龄(64.3±2.1)岁;疾病:高血压15例,高血脂24,高血糖13例。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76±0.43)年

治疗组:女性20例,男性32例,年龄51至80岁,平均年龄(65.1±2.2)岁;疾病:高血压14例,高血脂23例,高血糖15例。病程7个月-3年,平均病程(1.88±0.51)年。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有脑血栓家族遗传史;②重症的脑血栓并伴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③有急性心肌梗塞;④肝肾功能不全;⑤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即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所需服用药物,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治疗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协助患者和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尽可能为患者挑选安静整洁的病房,并与患者进行深入交谈,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从而进行针对性疏通,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正面回答,由于患者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清的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耐心和细心,不可态度散漫。向患者和介绍讲解脑血栓发病过程、诱发原因以及相关禁忌等,从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护理配合度。

脑血栓疾病的发生多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疾病有关,而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情况。所以,护理人员一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饮食方案,纠正其错误的饮食习惯,并且控制盐分、脂肪的摄入,禁止食用过于刺激辛辣的食物,更不可食用动物肝脏,禁止吸烟喝酒。在治疗过程中,要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以及瘦肉、鱼类,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一份健康训练计划[3],适量开展肢体锻炼,并且指导家属进行肌肉按摩,这样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发生痉挛和僵硬的情况,并且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手指、肘关节、髋关节以及腕部伸展运动,肩关节的外旋、技巧、手功能运动。同时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生活能力训练,具体包含技巧性训练、步态锻炼以及手功能,若有需要还可学习舌尖运动,这样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病情康复情况,分为显效(偏瘫、语言表达不清、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全部好转,血压、心率等体征指标正常);有效(偏瘫、语言表达不清、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压、心率等体征趋于指标正常);无效(偏瘫、语言表达不清、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血压、心率等体征指标无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护理人员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并采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自制调查表,发放给患者和家属对此护理服务进行评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15%比常规组82.69%高很多,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血栓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着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而且脑血栓疾病治愈率较低,患者极易产生悲观、抑郁等心理情绪。导致脑血栓的主要诱因就是血流速度缓慢、血压过低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患者的血液会依附在脑动脉的内膜[4],从而诱发了血栓的形成,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随时会出现瘫痪和残疾的情况。所以,对脑血栓患者,要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自身体质情况开展相对应的治疗,这样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脑血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哈欠不断、眩晕等初期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会诱发呕吐、四肢麻木、意识障碍和瘫痪的中期症状,如患病不能及时抢救,猝死机率非常高。而且根据相关研究得知:脑血栓会降低机体内的纤维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5]。所以,对脑血栓疾病治疗首要目的就是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纤维蛋白原功能。

由于脑血栓疾病会并发一系列并发症,实施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不仅可抑制并发症发展,还能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一般脑血栓常见并发症有便秘、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对于置留尿管的患者,定时清洗膀胱,并进行尿检,指导家属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腹膜,这样可促进肠胃蠕动,以免出现便秘的情况。而便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服用泻药或者灌肠[6]。

本文研究得出: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总有效率96.15%比基础护理82.69%要高高;实施综合性护理在生活能力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比常规组要高;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基础护理的护理满意率90.38%。不同护理干预对患者所产生的护理效果也不尽相同,综合性护理更能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进而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而且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获得患者认可和满意。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均有一定效果,但是优质的综合性护理效果更为突出,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能力,利于机体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汝运.康复期脑血栓患者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7):21.

[2]毛琦.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27):100.

[3]庞富连,赵晓花,陈哲.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2983-2984.

[4]曹玉燕.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31-231.

[5]冼泳东.实施责任制护理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4):3433-3434.

[6]曹玉燕.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82-282.

论文作者:郭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脑血栓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论文_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