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老年髋部、膝关节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做好关于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5.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突出,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性护理措施。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预防作用
近些年,老年关节骨折患者例数不断增多,因为老年髋部、膝关节骨折手术本身的特点,术后并发症比较多,特别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性比较高,对于患者会形成严重的身心影响。另外,在手术之后,深静脉血栓是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静脉性疾病,具备快速起病的特点,如果没有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形成严重的血栓,并且导致肢体坏死[1]。对此,老年髋部、膝关节骨折术后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重视度相当高[2]。对此,为了更好的预防老年关节骨折手术之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老年髋部、膝关节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6.2至1.4)岁;常规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77.9±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多方面的一般资料无任何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在术前做好手术准备、术中配合医师操作、术后监测患者病情。
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做好关于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督促患者改善饮食,以低脂肪、低盐、多水果与蔬菜为主,补充高蛋白并禁烟酒,指导患者在创伤排便;2、术后。为患者提供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性,为患者的手术区域实行冰敷处理,加压止血,通常引流管。在患者的患肢从上至下缠绕加压弹力绷带,确保松紧度预防过紧导致缺血。术后落实常规指导,如禁食;3、心理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术后为患者讲解康复过程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干预措施,为患者列举近期成功治疗的案例,促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可以得到有效强化;4、功能锻炼。在患者轻型之后可以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与踝关节跖屈的训练,不同动作保持10s以上,所有动作均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每天2次,每次10组。手术完成后第二天指导患者高抬腿,缓慢抬高患肢并缓慢放下,最高点保持10s,如果患者无法耐受可以不强求。术后第三天让患者在关节功能锻炼的机器帮助之下实行髋、膝关节的功能训练,每天4次,每次20分钟;5、药物干预。为了更好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在手术之后及时采取药物进行干预,借助药物改善血液高凝与抑制血小板功能等干预目的。典型的可用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以及前列地尔等,实际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术后可以让患者穿戴弹力袜,从而实现对静脉回流受阻等问题的缓解。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分析采用P进行表示,其中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明显。计量数据应用均是方式表达,例如(2.2±1.5),数据之间的检验应用T值实现。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5.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3.讨论
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非常多,其包含了非常复杂的理化因素,相关研究者对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述,获得了关于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凝固型提高三项与深静脉血栓相关的结论[3]-[4]。借助相应的研究证实,末梢的血液循环在手术开始之后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一般为正常值的60%左右,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相对于正常速度而言有明显的下降,其约为正常值的50%,其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所导致的肌肉松弛和紧张性丧失而导致的[5]。
对于下肢骨折术患者实行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实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临床中因为形成静脉血栓的原因非常多,所以需要从多个层面上实现血栓的预防控制措施,例如在术前准确评估患者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术后采取多种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性控制,尽早开展功能训练,促使患者在训练中实现静脉状态改善,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最终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是可以借助护理措施控制的,通过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以有效的提高预后效果,提高术后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中首选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突出,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性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满峰,施定娥.身痛逐瘀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3):2564-2566.
[2]兰惠英.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05-206.
[3]陈其余,林芝,马香爱.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103-104.
[4]查园,李华.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0(1):133-134.
[5]袁园,张燕,李祖花.外科护士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信行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13(s2):233-234.
论文作者:司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手术论文; 静脉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下肢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