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我国脑卒中仅次于癌症成为第二位杀手[1]。因此,加强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和预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中心老年护理院住院的34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进一步探讨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和社区防治的策略,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本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和老年护理病房,经脑CT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340例,其中:男181例,占53.2%,女159例,占46.8%,男女之比为1.13:1;年龄分组:<50岁,10例,占 2.9%;51~59岁,54例,占15.9%;60~69岁,105例,占30.9%;70~79岁,88例,占25.9%;80~89岁,71例,占20.9%;90~99岁,10例,占2.9%;> 100岁,2例,占0.6%。
1.2 方法:成立课题组,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调查登记表进行汇总,并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邀请有关专家参与分析研究和社区防治指导。
1.2.1脑卒中分类:脑梗死301例,占88.5%,脑出血23例,占6.8%,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占2.6%,脑干出血7例,占2.1%.
1.2.2 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高血压287例,占84.4%;高血脂28例,占8.2%;糖尿病18例,占5.3%;心律失常7例,占2.1%。
1.2.3脑卒中诱发因素的分析:过度劳累69例,占20.3%;情绪失控66例,占19.4%;精神过度悲伤18例,占5.3%;突然站立21例,占6.2%;不慎跌倒13例,占3.8%;大便过度用力29例,占8.5%;过量饮酒22例,占6.5%;无明显诱发因素102例,占30.0%。
1.2.4脑卒中并发症分析:尿路感染35例,占10.3%;肺部感染48例,占14.1%;上消化道出血23例,占6.7%,褥疮33例,占9.7%;水盐电解质紊乱29例,占8.5%。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
4讨论
脑卒中是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约200万,死亡病人约150万,目前存活的患者约600~700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75%~80%的脑卒中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超过40%为重度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卒中日《宣言》,脑卒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日益流行,如果不加干预,预计到2020年脑卒中的患者将增加一倍,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干预,将会使一半人免于脑卒中的危害,因此,如何加强脑卒中的防治是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血压诱发脑卒中已成为共识,随着高血压发生率的上升,脑卒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使患者的身心和家人遭受极大的打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资料调查显示,诱发脑卒中的常见基础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畸形、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等等,以高血压为主占84.4%。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研究提示,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一倍[2]。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预防脑卒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高血压人群的管理: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大危险因子,根据国外一项调查显示,高血压的人因脑卒中引起的病死率是正常血压者的5倍[3],因此,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将高血压病人列入首要的管理之中,通过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二、 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卫生宣教:在社区卫生服务或医院就诊的人群中,采取适当方法筛查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管理和针对性的宣教活动, 让其熟悉了解脑卒中的防治知识,避免各种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疾病(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过量饮酒、吸烟、缺少体力活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便秘、过度劳累、不良心理情绪等等)。对年龄>35岁、长期饮酒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 、肥胖症、血脂代谢紊乱等人群进行建档,并重点追踪监测,必要时做脑C T 检查,及时发现脑部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加强社区卫生科普宣传,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提高居民的科学素养,帮助高危人群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干预治疗。有研究显示, 在原发病和危险因素被控制的基础上及早使用药物进行个化的干预, 脑卒中发病率可下降 50%[4]。 对一些长期患有高血压,肥胖症,血脂代谢紊乱的人群,应常规使用抗血小板、他汀类、普利类药物进行干预。临床观察发现规范使用阿斯匹林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再发风险,而他汀类和普利类药物除能调控血压和血脂外, 还具有调节内皮功能和抗炎的作用, 对预防脑卒中大有裨益。但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三、加强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指导:在脑卒中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本资料统计显示,主要为感染性疾病,其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14.1%,高于国外报道,其次是尿路感染和褥疮感染分别占10.3%和9.7%;再是水盐电解质紊乱与上消化道出血,分别占和8.5%和6.7%。究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的应激能力、长期卧床、尿潴留、脱水剂的使用、院内交叉感染、护理等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随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和生活护理,可通过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丽英.脑卒中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4。
[2]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26-2827。
[3]水上公宏,江钟立.脑卒中患者生活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44:90
[4] 王桂清,曹奕丰.上海市南汇区 35 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干预效果评价[ 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2 , 15(4):200-203.
论文作者:陆明霞,朱祖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脑卒中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人群论文; 疾病论文; 紊乱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