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重要指标的国际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指标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本文拟对若干重要对外贸易指标的变动进行一些国际对比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对外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规模是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一国对外贸易总量上的特征,一般以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等指标加以反映和衡量。
从1980—1997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及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与位次可以看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速度快,并保持基本平稳状态
80~97年短短18年间,我国对外贸易额由38.4亿美元猛增至3251亿美元,规模扩大了7.5倍,除82年外各年份均实现了正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7%,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仅为5—6%,我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
80~87年,我国外贸年均增幅为14.6%,高于处于经济迅速成长期的“亚洲四小龙”年均12.9%的增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增长速度优势更明显,如日本90~95年外贸额年均增长约8%,比我国低6个多百分点。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印度的外贸规模比我国小得多。93~95年以美元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只分别相当于中国的19.2%、24.4%和24.7%。80~90年,我国出口额年均递增11.4%,比印度高出5.1个百分点,与经济发达的美国相比也高出4个百分点。 同期进口额年均增长11.8%,比美国高3个百分点,略低于印度13.8%的增速。90 ~95年,我国进、出口额增长速度为历史最高水平,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0.1%和19.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2.6和11.8个百分点,比日本高12.6和1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为印度的两倍多。
由于我国一贯奉行贸易基本平衡、鼓励出口的原则,所以多数年份贸易差额都不大,只有八十年代中期出现了较大的外贸逆差,而近年来又有外贸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
2、在国际上的地位呈上升趋势
1981年我国外贸规模在世界上仅排第22位,到了1997年,我国已跨入世界十大之列,位次上升之快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从各年份看,剔除由于八十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引起的世界贸易额萎缩和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位次不正常的上升的因素,我国外贸在世界上的地位呈逐渐上升态势。
3、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仍较小
1995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仅占全球贸易额的2.89%,比重相当小。再从出口看,96年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2.9%, 而同一年位于世界出口贸易额首位的美国的比重却高达11.9%,我国权相当于其出口额的1/4左右。
4、波动程度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进口、出口额虽然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有差异。下面就各指标数值波动程度情况作简单比较(其中波幅均指最大波动幅度)。
(1)进出口总额波动程度
80~9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的波峰、波谷值分别为30.0%和-5.4%,二者相差35.4个百分点,波幅较大。 而同期除个别年份资料缺失外得到的世界贸易额波动幅度为20多个百分点,我国要高出10多个百分点。91~95年进出口总额波幅较小约为1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世界平均10个百分点左右的水平。
(2)出口额波动程度
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在80~90年11年间波动较大,最高值为32.7%,最低值为-0.4%,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2个百分点左右的波幅, 与发展中国家30个百分点的水平基本持平。 同期美国、 日本波幅分别为35个百分点左右,比我国略高。而与我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波幅远大于我国,高达45个百分点左右。91~95年,我国出口增幅较前期稳定,相差不过23个百分点,同期世界波幅为2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与此水平基本持平,但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水平,后者不超过5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大致在6、7个百分点,其中日本仅为约5个百分点, 远低于我国。
(3)进口额波动程度
我国进口额增幅在80~95年间曾大起大落。前10年中波幅达66.6个百分点,这种波动程度大于任何一个国家,同期世界波幅为20个百分点左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为27和45个百分点左右,可见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波动水平相差不多,但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许多,与印度20个百分点左右的波幅相比,我国是其3倍的水平。91~95年, 世界进出口额波幅为20个百分点左右,而我国仅为17个百分点,比前者略低,比发达国家中的日本也低7个百分点左右, 但高于发展中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的平均水平。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两个方面,由于出口商品结构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有必要进行专门分析。
1、总体趋势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出口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人们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是否合理。依据这个标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80年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初级产品占总额的50.3%,至96年已降至14.5%,下降了35.8个百分点,年均降低2.1个百分点。相反, 工业制成品比重却由49.7%上升至85.5%。这种变化趋势与世界贸易总趋势是一致的,但我国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我国用5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制成品比重从63.8%上升至74.4%,而同一过程世界贸易却经历了20多年。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1)出口商品总体结构在低层次上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在经历了七十和八十年代的逐步调整后,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九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比(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接近1∶5,而我国在96年已达1∶6,与发达国家水平十分相近,甚至超过其平均水平。从工业制成品比重看,少数发达国家已达90%,如日本、德国,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80%以上。96年我国这一比重已达85.5%,与英、美、法等拥有较高工业技术水平的国家基本持平。但这种接近是低层次的,因为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较低。
(2)工业制成品比重已高于发展中国家(地区)。
近十多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工业制成品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在50%以上,一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比重更高,一般在70%—75%,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目前85%左右的比重,已高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比新加坡、韩国等少数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地区)略低一些。
(3)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机电产品是工业制成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是八十年代以来带动发达国家整体出口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95年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的平均水平达到47%,世界平均水平达42%,而我国在96年才达到32%的水平,不仅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47%的水平,而且也远远不及世界平均42%的水平。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约15年。
就机电产品而言,发达国家均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高、精、尖”的机械设备为主,机电产品中九成以上是机械设备。 以日本为例,90年代初,其产品出口比重高达75%,其中机械设备占有93%的比例。 而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只有七成是机械设备,其余三成是钢材及金属制品,日用小五金等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机电小商品。
(4)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工业制成品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般一国工业技术水平越高,后两类产品出口比重越高。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后两类产品比重为27.7%,劳动密集型产品为72.3%,而主要发达国家刚好相反,前者平均为70%,后者平均不到30%。既便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也偏低,马来西亚、韩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的这一比重也都比我国高出一倍。
(5)纺织品出口比重过高
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出口中占5%—6%的份额。目前发达国家纺织品出口比重在4.5%左右,发展中国家在11 %左右,而我国一直在26%左右,虽然近年来伴随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劳动水平上升,纺织品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开始逐渐下降,但在1996年仍高达23.1%,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工业制成品仍然是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这一特点。
三、对外贸易地理流向
对外贸易地理流向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国别和地区间的分布,一般以各贸易国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来反映,又称对外贸易国别和地区构成,可分为出口市场构成和进口市场构成,分别表示一国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地的分布。8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贸易采取了全方位协调发展的国别地区政策,使我国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5 年, 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仅为177个,到了97年,已发展到230多个。在对外贸易数量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地理流向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国对外贸易自90年代以来,一方面巩固了同传统贸易区亚、欧两大洲的贸易往来,同时又开拓了其它几大洲市场。
将我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与同期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对表1 数据作简单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
1、我国对外贸易市场集中度明显偏高
我国进、出口五大贸易伙伴国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70%的份额,其余四国大致在40%—50%的水平,最多也不过62.4%。五国中前三位的贸易额比重又很大,分别为62.3%和47.1%,相当于其余四国前五位国家共占的份额。我国对外贸易市场集中度要明显高于这些国家的平均水平。
2、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在我国外贸中地位较高
在排名前五位的贸易伙伴国中,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在我国有2—3个,日本有2个,美国有0—1个,英、德没有。 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外贸中所占的比重较多,出口方面占30.4%,进口中占26.7%,在日本这两个比重仅为10.7%和10.1%,远远低于我国的水平,而美、英、德国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可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要高于在发达国家的地位。
表1 部分国家进、出口主要贸易伙伴国排名
名 中国日本美国 英国德国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次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1港 日 美 美 日 加德 德 法 法
26.822.831.722.420.220.2 12.715.912.711.7
2日 台 德 澳 加 日美 美 意 荷
17.812.216.2 5.217.711.4 12.611.2 9.110.0
3美 美 韩 中 德 英法 法 英 意
17.712.1 6.1 5.1 5.9 5.2 10.5 9.3 8.3 9.3
4德 港 港 韩 韩 德荷 荷 荷 比
3.9 8.2 4.6 5.0 4.6 5.1
7.2 8.4 8.3 7.2
5韩 韩 英 德 英 法意 日 比 英
3.6 6.3 3.8 4.9 4.1 3.9
5.4 5.4 7.3 6.7
合 69.861.662.442.652.545.8 48.450.245.744.9
表2 部分国家出口市场构成(%)
中国英国日本
(1994) (1955) (1955)
发达国家 51.2欧共体 20 亚洲42
其中:美国 17.7其他西欧其中:中国
1.5
日本 17.8国家12
台湾省 4.5
欧共体 12.7 英联邦国家 11
香港
4.5
发展中国家其他发达 印度
4
和地区 48.3 国家20 非洲10.1
其中:非洲 1.1 石油输出国
4 美洲35
亚洲 40.3其他发展中 其中:美国
23
香港 26.8国家30 欧洲11
韩国 3.6 大洋洲
3.5
欧洲 2.6
拉美 1.9
西德巴西 印度
(1957) (1984)(1990)
欧洲64.6 欧共体22.8 欧共体27.5
其中:美国 28.6 美国 14.7
欧共体 27.6 拉美一体化 英国
6.5
苏东 2.5 协会 11.0 日本
9.3
美洲16.5 经互会 5.0 原苏联16.1
其中:美、加 8日本
5.6 亚太地区 10.4
非洲 5.4 石油输出其他亚洲
亚洲11.7 国组织 6.9 地区 14.3
其中:日本1.3
大洋洲
1.2
3、亚洲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远高于美国、英国、德国
亚洲的日本、香港、韩国是我国三大贸易伙伴国,与其贸易额约占我国贸易总额的40%多,此外台湾、东盟、新加坡等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美国、英国、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除韩国是美国90年第四大出口国外,美、英、德的五大进、出口贸易伙伴国中没有亚洲国家或地区。日本则较特别,亚洲也是其主要的对外贸易市场。
4、我国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 地位不高
日本、美国、德国是我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国,约占我国对外贸易37%的份额,而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很小。美国、德国前五位贸易伙伴国中没有中国,日本90年第三大进口供应商虽为中国,但所占的比重也仅为5.1%,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1/4, 由此可见,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规模仍很小,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以上结论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外贸发展的状况。为增加可比性,本文特选取了主要发达国家外五十年代的外贸资料及印度、巴西近期资料与我国资料作对比(仅以出口市场构成为例,见表2),有以下结论:
1、我国对外贸易市场集中度并不高。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处于我国对外贸易前两位的大洲在我国总贸易额中占到63%左右的份额,而五十年代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达60%左右,其中日本、西德更高达70%,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大致在62%,而印度则高于我国,达70—80%。
2、亚洲对于我国外贸的重要性高于一般发达国家, 与本地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当。
亚洲在我国外贸中约占40%左右的比重,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和印度也大致为这一水平,而其余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的英国、西德,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这一比重都小得多,最多不超过20%。
3、 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也基本是其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我国三大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共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所处的地位都很重要,尤其是欧共体,在英、西德、巴西、印度的对外贸易中都排在首位,占20—30%的比重。美国虽然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所占的比重相差很大,最高为28.6%,最低仅不足8%。
4、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较高。
这一结论与前面一致。表2中,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近50%的份额,而发达国家除日本外,一般在30%左右,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大致在20%—30%的水平,我国要高出2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