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的研究论文_贺素军

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的研究论文_贺素军

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摘 要】目的:研究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首先为其进行MRI结合螺旋CT检查;之后为其促进性常规胃肠道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将手术确诊结果与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加以对比。结果:外科手术后80例疑似患者中有78例确诊为小肠疾病;MRI结合螺旋CT检查73例为小肠疾病,准确率为91.25%(73/80),灵敏度为91.03%(71/78);胃肠道造影诊断41例为小肠疾病,准确率为66.25%(53/80),灵敏度为50%(39/78)。组间差异比较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MRI结合螺旋CT对小肠疾病准确率和灵敏性较高,可见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极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肠疾病诊断;MRI;螺旋CT;诊断价值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小肠疾病在临床中发病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和起病的隐匿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疾病的诊断结果难以满足临床需求[1]。文中将MRI及螺旋CT两种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结合起来展开小肠疾病诊断,结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疑似为小肠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20至73岁之间,中位年龄取(46.5±5.8)岁;病程在7天至5年之间不等,平均为(2.4±0.8)年;患者存在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具有研究价值。

1.2诊断方法

首选为患者进行MRI结合螺旋CT检查:(1)MRI检查:检查前8h需禁食,检查前1h将2.5%甘露醇、1500ml清水混合为溶液给患者口服,分3次服完,每次500ml。检查前5分钟需要为患者肌肉注射山莨菪碱5ml以便延长检查有效时间;在对比剂服用30分钟后开始检查,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SE序列重T2WI扫描。层厚180毫米,采集耗时2s,范围包括升结肠,确定对比剂已经达到盲肠位置;多轴面成像,小肠MRI扫描每个序列均带脂肪抑制。25秒之内完成冠状面T2WI扫描;冠状面T1WI快速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冠状面采集1次,很断面采集2次,扫描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扫描范围包括隔顶至耻骨联合[2]。(2)螺旋CT检查:检查前8h禁食,对比剂服用与MRI检查相同。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双期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静注100毫升碘佛醇,25秒后做晚期动脉扫描,60秒后进行门静脉扫描。扫描的螺旋距为1-1.5,120kv,200mA,重建1.5毫米,层厚7.5-10毫米。

另外使用数字化胃肠机为患者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12h,为患者服用钡剂,选择适当放体位和充盈状态进行十二指肠和胃部X线平片的检查。之后再次服用钡剂并检查患者的小肠和升结肠,拍摄X线。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

1.3临床观察方法

将不同诊断的结果与外科手术的确诊结果相互对比。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针对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外科手术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有78例为小肠疾病,其中包括:炎症性小肠疾病34例(43.59%)、肠根阻26例(33.34%)、肿瘤性小肠病变15例(19.23%)、血管性小肠疾病2例(2.56%)、憩室1例(1.28%);

MRI结合螺旋CT检查73例为小肠疾病,准确率为91.25%(73/80),灵敏度为91.03%(71/78);

胃肠道造影诊断41例为小肠疾病,准确率为66.25%(53/80),灵敏度为50%(39/78)。两种诊断方法的组间差异比较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肠疾病主要包括血管发育不良、肿瘤、息肉、炎症性疾病等类型,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但是,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加之长约5m的小肠游离于腹腔内,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合肠袢,走向迂回重叠,远离口腔和肛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诊断存在着盲区,这对于患者治疗极为不利。

近年来,现代化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肠疾病诊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MRI和CT检查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效果逐渐得到了认可。郑贤应、李银官等人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MRI诊断小肠疾病的准确率为77.4%,敏感性为100%[3];石磊通过临床分析,得到螺旋CT诊断小肠疾病的准确率为87.3%,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100%[4]。从单项诊断结果来看,这两种诊断的准确率与临床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在本组研究中,我院将MRI检查与螺旋CT检查相互结合起来,最终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1.25%,灵敏度为91.03%(71/78)。这一结果显著好于胃肠道造影的检查结果,也好于MRI或是螺旋CT的单项检查结果。

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诊断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病变向肠腔内外的发展情况,可以直接显示出患者的肠壁内部的增厚情况,提高炎性小肠病变的准确率。同时,影像结合检查可以更加直接的显示患者的肠管内外的肿瘤,尤其是冠状面的成像结果,对于小肠病变的具体位置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另外,MRI结合螺旋CT检查可以动态性的观察肿瘤小肠病变患者的血供应情况,了解炎性小肠病变的具体强化程度与炎性活动性,因此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不仅对于小肠病变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也可以被应用于治疗后的效果观察,实现改善预后的目的,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5]。

结语:

综上所述,将MRI与螺旋CT这两种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相互结合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准确率,有利于病情确诊改善预后。因而结合诊断的方法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诗墁(综述),蒲红(审校).小肠影像学检查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02):162-164.

[2] 王秋实,梁长虹.小肠影像检查技术及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2):1232-1234.

[3] 郑贤应,李银官,邹莹等.MRI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0):1056-1061.

[4] 石磊.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2):54-57.

[5] 刘付斌.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03):70.

论文作者:贺素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的研究论文_贺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