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彝族古代毕摩画_彝族论文

浅论彝族古代毕摩绘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彝族论文,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何谓毕摩

毕摩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君、臣、师”的政权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毕摩通晓彝族文字,是彝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

一个具有权威的毕摩,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星占、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历史上,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规范了部分民间习俗,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同时在彝文经纂插图、绘画创作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毕摩文化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万计的毕摩经籍,内容涉及范围广、学术价值高,是探索民族史、地方史、彝族文化渊源和其它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摩经籍,是以毕摩为收集、加工、整理和编撰主体,广泛应用于原始宗教仪式的经文典籍,它反映了彝族传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符号载体,是彝族毕摩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二、古代毕摩绘画的定义

彝族古代毕摩是中国古代(下限为清末)彝族先民民间祭司毕摩因宗教活动的需要,以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以预测占卜人生命运福禄,择日等彝文经籍内容为题材,以彝经为载体,用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系统生动的图解、释意而再创作的绘画。有的也不完全是图解、释意。它有经书系列连环画式的插图,也有散见于经书的零星插图。各图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可独立成单幅画,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手法朴实生动、构思奇巧、简洁夸张,概括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它是彝族艺术古籍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三、古代毕摩绘画的内容和特点

(一)古代毕摩绘画具有鲜明的个性——民族性

由于过去彝族居住地多数在山区、半山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机会少,许多毕摩不识汉文,因而受其他民族的绘画、文化影响较少,所以彝族毕摩绘画多数是毕摩根据彝文经书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联系彝区生产生活习俗、祭祀礼仪,借题发挥,凭自己的想象绘画成相应的插图。这些绘画涉及彝族社会生活中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伦理道德、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仪。有的反映传统人物、神灵人物、鬼神信仰、祖先神像、创世英雄、自然神像,有的表现彝人劳动生产、生活祭祀习俗,有的描绘日月星辰、植物、家畜、飞禽走兽(如龙、虎、鹤、鹃、鹰、獐、麂、鱼、蛇、鸡、猪、牛、马、羊)等方方面面,但都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古代毕摩绘画内容具有现实性、广泛性,是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1、彝族阶级社会的反映。在毕摩绘画中一般都以人为主,有君、臣、师、匠、百姓和奴隶的形象。君端坐于上堂,或骑马或坐轿巡视、狩猎,前呼后拥;臣端坐于案堂料理诉讼,案前有跪着的、受刑杖的案犯;毕摩则立于祭场,一手持神铃,一手持彝经或神枝,面前插有神枝,或摆有祭品、祭牲,一派庄严肃穆景象,使我们仿佛听到阵阵神铃声伴着朗朗的诵经声;工匠打制铁农具或造刀器,做木活;百姓放牧、农耕或饮宴;奴隶则侍侯主人于左右,展现出一幅幅活脱脱的阶级社会生活图画。

2、畜牧农耕经济的再现。画面大多少不了耕作、犁田、插秧、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或放牧饲养鸡、猪、牛、羊、马等,呈现出六畜兴旺的景象。在古代,牲畜象征或代表财富。

3、反映了商品贸易的经济状况。在大多数签卦辞中都有出门做生产顺不顺利,商品交换是否有利的词句。

4、关注身体健康。如人会不会生病,病会不会好,是什么来侵扰身体,需要吃药或是作献祭,要赶快去治疗。

5、反映丧葬祭祀习俗。死者入殓装棺,孝男孝女哭泣于旁,还要打杀牛、羊、猪作祭牲。

6、反映彝人婚姻嫁娶生育观。彝人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但“命好”的可以纳妾。有夫妇恩爱、家庭和睦图,还有男女合欢图。

7、重大事件的反映。如表现出征、打仗、打冤家、起房盖屋、信仰神灵等。

8、受宿命论的影响,签卜内容涉及“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思想。如命中有多少口粮、多少酒肉;可以活到多少岁,什么时候寿终;会有什么灾难,怎样消灾。有的还反映了轮回转世的观众,死后先变成什么,然后再变成了什么等。

总之,彝族古代毕摩绘画直观地展现了彝族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习俗、不同服饰的生活场面,是彝族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三)古代毕摩绘画是彝族原始宗教的反映

古代毕摩绘画与彝族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宗教的各种活动为毕摩绘画艺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彝族毕摩绘画形象地展现了彝族原始宗教万物有灵、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全过程,也展现了彝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倾向。

1、预测人生系列插图:释译图解毕摩用书《吉禄乍教》。其内容一般有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占卜推算人一生的福禄命运,包括子女、房屋财产、身份地位、灾祸、寿岁、来生变化等若干类型,如滇南毕摩绘画。

2、测日子系列插图:以推算吉凶日子用书《历算书》、《通书》为母题作系列插图。彝人事无巨细,都要请毕摩(类似殷商“贞人”)占验吉凶、择日。一般是按年月日时、春夏秋冬、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八宿等来占卜预测迁居、奠基、立柱、出征、狩猎、远行、除魔、驱邪、降妖、盟誓、疾病、播种、收获、祭祖、修建、行船、骑马、会亲、贸易、婚配、祭灵、丧葬、还赋税、入宅、沐浴、更衣、穿甲、执戟、打矛、装弓、置仓、破土等40余种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的吉凶。如云南武定毕摩绘画、贵州水城毕摩绘画,每项内容配以图像,左图右文或上图下文,图文并茂、相辅相成、生动直观、耐人寻味。

3、敬祖崇宗的单幅土主画、祖先画、祭祀画:据调查,云南哀牢山区的彝家大都有一幅宗教画,绘有各种神像,其中土主神为众神之主。在南诏统治势力所及的范围内都有土主庙,绘有土主神像。自称“罗罗颇”的彝人,大多在供奉祖先灵台的屋内正龛墙壁上,又供一幅由毕摩绘制的男女祖先像,为祖先崇拜的典型。彝人认为祖先不但繁衍后代,还为后代创造财富,建造田地房产,即使去世了,也会保佑子孙后代,所以绘画中常有毕摩为亡灵作祭、作斋(即送灵超度仪式),以祈求祖宗保佑。

4、祭祀神枝图:是根据毕摩经书中祭祀各种神灵的位置、顺序、供品和各种树枝的名称、数量、排列顺序画成的祭祀道场规范图。

5、散见于彝经的零星插图:多为彝经概括性的总结。如“彝八卦”等,其内涵底蕴神秘高深。

6、版面装饰画:在经文和标题周围,用花边形式随意勾勒图画,以达装饰版面或段落之间的分隔,或填充空白版面的作用。如:昭通永善乌蒙世传彝文经书,以盖树叶形木章作为标点符号。

(四)古代毕摩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古代毕摩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个性,再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这些毕摩虽未曾受过专业培训,但其作品朴实生动,即使题材相同,也绝无一幅雷同,有“法自然”式的“写实”,也有抽象的“写意”,笔法娴熟、构思奇巧、立意鲜明、色彩绚丽,历经几百年而不变色不褪色。从图腾到图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珍品,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毕摩绘画大多是彝文经籍的译意和补充,起注释作用,使经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理解。但有的也不完全是释意,而是借题发挥,或创作,或与传说故事有关。它用当地彝文书写,上图下文、或历图左文、或左图右文,一页文字一页绘画,以这样的表现形式不但保留了语言文字,还保留了彝族历史、彝文书法特征,所以它对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学科都具有研究价值。如深入研究,每幅画都可写出一篇有意义的文章。

毕摩绘画具有传承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岩画风格,具有晋代昭通霍承墓壁画和唐宋时《南诏图传》、《大理国画卷》遗风,其历史背景有类似之处。如《大理国画卷》中有一鸡冠人身图,滇南毕摩绘画、峨山毕摩绘画中也有鸡冠人身和鸟头人身图。又以画龙为例,据[晋]《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诸葛亮根据“九隆”神话而作“龙生夷图”,“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许致生口直(赎买俘虏的价钱),又与瑞锦、铁券(铁铸的盟书,以示永久),今皆存。……”可惜诸葛亮的画早已失传。但类似诸葛亮“龙生夷图”及夷人画龙之风犹存,或许因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而“夷甚重之”,所以此风沿袭流传下来,也或许诸葛亮的《龙生夷图》就是根据夷俗画龙之风而总结和概括的。

众所周知,绘画是全民都可观赏的,是没有任何语言文字障碍的文化符号,它使人一目了然,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是目前古今中外对彝族毕摩绘画作品没有作过系统介绍,更谈不上系统的整理研究,属于薄弱环节甚至空白,应呼唤起人们的关注,以期共同抢救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四、古代毕摩绘画的工具和色彩观

毕摩早期的绘画工具极为原始简单,即就地取材,用墨石、红土当墨,用松尖作笔,绘制在羊皮、丝绸、布帛及土纸上,后来发明用燕毛作笔,用木叶当纸。画笔有自削的竹签、棕桐叶柄、细树枝和草茎,或用鸡翅、羽毛、绵羊毛和山羊毛制作而成。颜料也是俯拾即得的一些矿石土、锅烟灰、动物血、猪胆汁、赤土等,近代才使用毛笔、墨汁。他们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和颜料在兽皮、树叶、地面、岩壁上绘制出一幅幅规格大小不一的日月星辰、山川人物、动物植物等图画,具有民间绘画的特点。

在凉山毕摩绘画中,多用黑木炭蘸鸡血或以竹签蘸烟墨作画,画在木板、经书上。内容有神鬼、动物、自然画像及神枝图。

毕摩绘画中常用红、黄、绿、白、黑等五色,每种颜色都有其丰富的含义,表现了彝族先民的五色观。现列表说明:

如祭祖仪式中每个家支均要抬红、黄、绿(兰)、白、黑五色星旗,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认为这五行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物质。彝族五色观中又以黄、红、黑三色为主,彝族漆器、服饰颜色亦然,它是彝族文化长期的历史积淀,表达喜、怒、哀、乐、生死、祸患、吉凶、善恶。红色象征热情、奔放、勇敢、激昂及神圣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意为金子般的品德,是美丽、威严。红、黄、黑三色运用比较广泛,可称为三色文化,它是彝族绘画和工艺美术的基调。贵州彝文典籍《物始纪略·那史纪透》中有关“颜色的由来”,记录了早期绘画颜色的来源,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的。

五、古代毕摩绘画的文化内涵

(一)与神共舞——毕摩绘画中的多神崇拜

古代毕摩绘画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神的形象,彝族先民一生中都处于“万物有灵”的神的世界,与神共舞。主要是自然神,含天神系统、地神系统和人神系统(祖先神、行业神),什么都赋予神的灵性。众神分管天地、日月、星辰、风云、人间生活、婚姻、生死命运、灾难、祸福,神随时住在人们心里。彝族先民认为神是至高无上的,有感情善恶之分。惩罚邪恶是神的职责,变化是神的奥秘,公正、无私、善良、怜惜是神的品德。神有名次,有住所,有领域,有谥号。据初步统计云南红河地区20多个彝族支系中崇拜的诸神达130多位,其中天神系统50多位,地神系统40多位,人神系统30多位。据说昆明郊区撒梅彝人信仰的神达240多位,其中除了原来信仰的神外,因受道教影响,还融合了一部分道教神。说明彝族信仰的神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各地区各支系都有差异。在毕摩绘画中诸神形态各异,以新平毕摩绘画之二较为突出。

(二)毕摩绘画中的龙崇拜

1、彝族认为龙神是人世间威荣福禄的象征

古代毕摩绘画中有形态各异的龙,至今彝族民间仍保留祭龙习俗,龙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彝人首先把龙看成是人世间威荣福禄的象征,传说祖先死后,他们的灵魂是和龙神住在一起的。古夷人鲁肯舍夷带一群女奴到沙美卧赫的海滨洗彩线,海上游来一对小金龙,鲁肯舍夷把小金龙抱回来,虔诚地设祭坛致祭,请龙神保佑他,因此得到福禄。他的后世做了官,在武、乍、糯、恒、布、默和洛举七家掌权,七家都当了君长,从此兴盛起来。彝家也因此世世代代祭龙神,早期是用马祭。

2、用各种龙代表五方五行和季节植物变化

方位

龙的名称

五行

四季

植物变化

东青龙

 属木

 春

林木青秀,林花鲜红

南赤龙

 属火

 夏

林木繁茂,林丛丰满

西白龙

 属金

 秋

金晃晃的禾粒成熟了

北黑龙

 属水

 冬

平原降雪,山头结冰林木冻僵

了,林草枯萎了

中黄龙

 属土

3、龙的象征意义

龙在彝族民间有时实化,有时虚化,有着多种象征意义。彝族视龙为水王、君主、农神、寨神、土地神、(古老而高大的树称龙树、象征土地神),以龙为名:如南诏王细奴逻(意为坐在木头上休息的龙)、罗阿玛、罗塔纪(传说中创世的始祖)、支格阿龙(龙氏族与鹰氏族联姻后所生的后代)。云南滇中彝人自称“罗罗颇”,滇西彝人自称“腊罗扒”,均意为龙虎的后裔或传人。

滇南彝人至今每年举办祭龙活动,称“咪嗄好”。石屏哨冲一带除每年祭龙外,每逢马年要祭大龙,称为“等盆好”,盛况空前。各地彝人均沿袭祭龙习俗,毕摩绘画中的龙正是龙崇拜的写照。

(三)毕摩绘画中的虎崇拜

古代毕摩绘画中常有形态不同的虎,其原因是值得研究的。在《梅葛》中有虎生万物的说法:“虎头做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虎眼作太阳,虎须做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成雾气,虎心作天心地胆,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大肠变大江,小肠变成河,排骨作道路,虎皮作地皮,硬毛变树林,软毛变成草,细毛作秧苗,小骨头变银子,虎肺变成铜,虎肝变成铁,连贴变成锡,腰子作磨石。”彝族虎图腾有“人变虎、虎变人”的传说。毕摩驱邪用的铜铸法器上刻有龙虎图案,彝人至今自称“罗罗颇”、“腊罗扒”,其意皆为虎龙氏族。这是虎崇拜的遗迹,但彝人崇尚的是黑虎,而视白虎为灾星。须送出。

(四)毕摩绘画中的鸟崇拜

古代毕摩绘画中常绘有鸡、凤凰、鹤、雁、鹰等各种鸟类,这种情况可视为鸟崇拜遗迹或彝族的鸟文化。它的产生和传承在彝族中有广泛的传说:

1、彝人的族源、语言与鸟有关系

彝文典籍《人类起源经》载:“……人语从雁得,语言学雁语,没有白雁时,人语不成调,怎不想白雁,音调靠雁得;人种仙鹤育,人吃鹤奶长,没有仙鹤时,人类无温饱,怎不惦仙鹤,人靠其温饱。”彝族先民传说人种被孵出来后,无人抚养,于是由仙鹤来抚养人种,是仙鹤把人种抚养成人。

彝文典籍《彝族六祖史》中记载:“人始发语声,语声如鸟语,人语学禽语,有的似鸣雁,有的如鸦鸣。”

彝人认为鹤、雁有智慧,人是受到鹤、雁的启示才定居下来的。据彝文典籍《益博舍且峥》中记载:人类在古代迁徙不定,后观察到鹤、雁每天从林中飞出觅食,晚上又飞回林中,有固定的栖息之地,人受到启示才定居下来,逐渐聚居成村落。因此彝族先民把鹤、雁作为智者来崇敬。凉山彝族传说彝文的造字过程和传播与鸟也有一定的联系。

2、彝族氏族图腾及命运与鸟有关系

彝族先民把鸟类作为氏族图腾加以顶礼膜拜。据调查,新平鲁魁山有绿斑鸠氏族。彝文《尼祖谱系》载,玉溪地区峨山彝族先民方氏是黑头翁鸟氏族。

贵州彝文典籍《玄通大书》占出生年月命宫变化12种中,有5种与鸟有关:如仙鹤命,人并不显现自己,钱米好;大雁命,要与煞星隔离、禳解,否则与父母疏远;飞雁命,家中连父母6口人,本人要拜寄干爹;凤凰命,知识丰富、子孙多、钱财足,若尊敬神灵则吉;孔雀命,虽有金银,己有不舍人,人有己不贪。本书114页中有鸟身命宫26种变化图,彝文古籍中人生16种命运吉凶占有5种与鸟有关,即凤凰命、鸦鹊命、白鹤命、水仙鹤命、青鸟命。

3、彝族等级、身份与鹤、雁、鹰有关系

彝语称鹤为“俄”、雁为“更”、鹰为“旦”,“鹤是君、雁是臣、鹰是毕摩”。鹤、雁、鹰在众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以此来象征君、臣、师的身份等级地位,并演化成地方行政单位。唐宋时代在滇东北、黔西北一带,基本形成十几个称鹤(雁)国(彝语:勾、更、格)的兹摩政权,相当于今天县以上地州一级的行政区划。《爨文丛刻·祭龙经》中写道:“白鹤象征君长的福禄,青鸿是臣的福禄,黄鹰象征师人的福禄。”鹤为众飞禽之首,是高尚、廉洁的象征,“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是君王的化身。《策尼勾则》等书载:鹤受命于天神,行使管理天下的职权;杜鹃则负责传达君长的命令,到春耕季节,催耕催种;鹰同杜鹃一道协助鹤君长沟通人神关系,鹰师本领非凡,“鹰翅和鹰尾,遮住日和月”,具有覆天之威力。乌撒部一代君长纳周阿吉自称“长脚鹤之子”。

鹰,一般是毕摩的代表,被称为“彝巫神鹰”。鹰有青、赤、黄、花、斑、灰、白、黑、紫等9种,毕摩法帽上要挂一对鹰爪,据说可以充抵残缺的一部分经书。

4、毕摩绘画中的鸡

鸡与鸟同属飞禽类,由飞禽驯化而来。彝文典籍记载:“生时一只鸡,死时一只鸡,人死落气时,要捏死一只鸡”,叫“引魂鸡”或“引路鸡”。生孩子要用鸡去报信。云南弥勒阿哲彝人办婚事要用鸡来象征人,说媒要带“通信鸡”,送彩礼要送“离娘鸡”,取新娘要带“起飞鸡”。在彝族中,大凡红白喜事、起房盖屋、婚丧嫁聚、走亲串戚、节庆盛典,各种礼仪中少不了鸡,并用鸡来进行占卜,把鸡视为神鸟,能预知未来,所以有鸡骨卜、鸡蛋卜、鸡头卜、鸡舌卜,并用“鸡卦经”记录上百个卦象,反映了彝族完整的鸟文化。

标签:;  ;  ;  ;  ;  ;  

论彝族古代毕摩画_彝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