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和妊娠结局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SBP、DB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血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剖宫产以及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对确保母婴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98-0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其临床表现随症状程度而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存在轻度头晕和血压升高且多伴水肿和轻度蛋白尿。而重度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以及血压明显升高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昏迷和抽搐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病原因缺乏统一定论,而临床医学中主要包括四个学说,即遗传易感性、免疫适应不良、胎盘缺血和氧化应激,但无论何种学说均表现妊娠期高血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外研究发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治疗过程中及时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减少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并发症状、后遗症和死亡率发生,对于早期确保母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次研究特选取7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血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并行临床确诊,参照双盲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5例,年龄21~36岁,平均(27.12±1.43)岁,孕周22~38周,平均(30.16±0.76)周,症状程度:轻度17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对照组35例,年龄22~37岁,平均(27.45±1.31)岁,孕周23~39周,平均(30.52±0.61)周,症状程度:轻度19例,中度10例,重度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②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中关于妊高症相关诊断标准;③临床资料完整且依从性良好;④单胎妊娠;⑤精神意识状态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性疾病;②言语、意识功能障碍;③心、肾功能障碍;④糖尿病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全且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孕产妇入院后及时对其进行身体各项检查,并为其准备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加强胎心监测并遵医嘱实施降压、吸氧和早期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同时及时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以此确定护理和治疗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组建早期综合护理小组 选取本科室临床经验丰富且具备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成立早期综合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需要定期收集孕产妇病情资料,并将其整理成册交由护士长观察,而组长需要根据组员收集的资料,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并监督组员进行实施,以此确保护理质量和效率。
1.3.2护理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其进行接待,并主动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包括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其爱好、习惯等,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在资料收集完成之后利用客观量化的护理评估系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便于能够识别需要护理的相关问题,加强护理措施制定的针对性。
1.3.3早期健康教育 根据目前已知的护理问题,利用健康讲座、视频、宣传栏和手册以及口头讲解等方式详细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过程和相关护理措施,并在患者住院期间,每日宣教至少1次,以此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知识的掌握。
1.3.4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的出现不仅会阻碍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进行,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病情程度,进而威胁其生命安全。为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还需要根据局其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包括使用音乐缓解其情绪、利用心理暗示或者病理模范指导等不断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1.3.5对症护理 给予患者间断吸氧,每日及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动脉血管痉挛程度判断患者病情,每日监测体重、尿量、血压,必要时可行持续血压监测,并详细记录血压变化,若其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的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1.3.6用药护理 硫酸镁为目前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和子痫期的首选药物,硫酸镁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因此在使用硫酸镁前需要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在用药过程中时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膝腱反射、呼吸、尿量。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以便出现硫酸镁毒性症状时解毒。
1.3.7分娩期护理 分娩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极度危险的时期,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密切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尿量、胎心及子宫收缩情况。还需要根据产妇产程变化给予心理、行为支持,即紧握产妇双手,并利用言语交谈,转移产妇注意力,以此缓解其疼痛程度等。同时针对产妇血压变化和子痫发生情况做好剖宫产准备。
1.3.8生活护理 护士应指导患者孕期合理饮食,减少过量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富含微量元素食物。分娩后,产妇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以清淡且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饮食为主,叮嘱产妇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并定期更换其生活用品,减少病房人员探视次数,避免感染发生。待产妇血压恢复正常后可以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以此促进其恢复。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②对比两组护理后妊娠结局变化,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和胎盘早剥发生情况;③根据孕产妇主诉设立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共计5项,总分100分,将得分>90分表示满意,75~90分为一般满意,<75分表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两组护理前SBP、DB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血压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x-±s,mmHg)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据流行病学显示,国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在7%~12%,而我国发病率约为9.4%,且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目前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传统护理措施多以理论护理为主,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护理措施的缺陷逐渐增大,无法满足患者和医师日益增长的需求。
综合护理干预则是以护理程序为主要核心,将其护理过程系统化,通过环环相扣和整体协调的方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的方法。既往沈敏[2]等学者将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发现,患者经护理后其心理状态恢复更好且还能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于改善患者分娩结局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宋丽[3]等人将综合护理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发现,患者新生儿结局和产妇结局明显优于传统护理且其血压改善更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其妊娠结局和护理满意度更好,和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Zheng LY,Wang SX,Zhao XL.Clinical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2016,24(27):3905.
[2]沈敏,郭梅,郑雅宁.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5):499-503.
[3]宋丽,张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10):52-55.
论文作者:白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妊娠期论文; 疾病论文; 结局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