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论文_黎秋平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论文_黎秋平

(巴中市恩阳区关公镇天官小学,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本世纪初,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个学段全面推进,初中物理学科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面临着新时期教育的新要求,特别是如何针对学生需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便着重对新课改条件下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验探究性的课程,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提供了大量观察、思考、调查、探究、实验、合作的机会与选择,从而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让他们感受到成功与自信,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这些是值得每个物理教师深思的问题。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影响课堂效率的各种因素当中,兴趣是最具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构建起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欲望成功激发出来。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害怕说错话、做错题的畏惧心理,让他们的心里产生安全感,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才会增强,也才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例如,在对“变阻器”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前,教师可以就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提问,让他们分析为什么对电脑的某个按钮进行调节时,电脑屏幕的画面会变明或者变暗,喇叭发出的声音也会变大或者变小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再如,在对“摩擦力”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首先安排一个学生从一个小口的玻璃罐里面用筷子将一个乒乓球夹出来,结果这位同学想尽办法也没能成功,其他同学虽然跃跃欲试,但是在接下来的夹乒乓球过程中也都没有成功。然后,我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学习效果极佳。

2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科素养,即物理基本观念、科学研究方法、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正确的科学态度。其中,科学研究方法与物理学科的特征是一致的。因为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其核心知识如定律、定理等基本上是通过实验来呈现,而且通过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所学的抽象知识和理论具体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在学生实验中也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比抽象的说教更有效。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每一部分的实验教学,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总结和展示,听取学生的收获,检验和掌握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汽化和液化”一节时,可让每位学生在温度计上蘸一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学生兴致很高。接着提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学生们纷纷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得出结论。接着又问:“若想让温度计示数变化快些,又可采取什么措施?”于是学生们再次活跃起来,积极想办法,找措施。又如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首先让学生用一张硬纸片、一根橡皮筋、一支笔帽和一杯水,怎样使他们发出声音。再比一比“谁的想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完这些实验后,又在“想一想”栏目中探究其差异性和共性各是什么,让学生最后写出结论。这样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以生活化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那些抽象性极强的知识无不从现实生活中来,并在服务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教师要让物理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化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体会到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对“蒸发”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当我们生病打针或者参加体检抽血时,医生将酒精擦在我们胳膊上的时候会让我们产生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胳膊才产生了凉爽感。然后,教师让学生认真回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和蒸发有关,学生会想到,当我们刚洗完澡后,身上水珠蒸发过程中,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

4建立积极的学科情感,活跃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良性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掌握,甚至可以强化学习意志。常有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忽视了情感效应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对理科,尤其是对物理的兴趣很强,他们能感受到自然科学与科技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的学习由主动变被动,甚至有些学生还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是因为情感因素起到了重大作用。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贵情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对全班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达到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

5重视课后反思,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欲望,还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教师应该重视课后反思,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实践当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从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物理课堂更富实效性。

6重视课堂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励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将学生自身作为参照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把他们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来表扬大胆勇于举手和发言的学生。学生情绪始终围绕着教师,课堂就能达到活跃而有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就激发出来,并能投入到当前学习情境中。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向上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全新教学理念引领下,从探索有效策略,上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做起,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而全面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士全.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18(1)152.

[2]邬继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11)79-80

论文作者:黎秋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论文_黎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