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Ⅱ和大纲卷物理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纲论文,新课标论文,全国高考论文,物理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实施新课标改革的地区共命制了两套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其中:Ⅰ卷供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七个省使用;Ⅱ卷供青海、西藏、甘肃、贵州、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十一个省区使用。另外,专门对未实施新课标改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命制了一套全国大纲卷物理试题。三套物理试题整体结构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分别与2013年相比较,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赋分值、卷面结构方面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试题在难度设计上适当考虑到了使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体现出“坚持稳定过渡、适度进行创新、体现学科特点、有利中学教学”的命题指导思想。各套试题均力求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取向回归基础,知识点分布全面,知识与方法并重,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命题视野开阔,对基础知识的细节考查把握准确,挖掘深度适当;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较好地融入试卷中;试题不回避常见题型,陈题中创设新意,并能够从多层次、多方位地考查考生认识物理思想的深刻性和应用物理方法的灵活性。试题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没有出现偏题、难题、怪题、超纲题,试题表述科学、严谨、规范。试题总体难度梯度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既很好地满足了高校选拔合格新生的实际要求,又对推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导向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各套试卷结构分析 1.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Ⅰ 2014年新课标理综全国卷Ⅰ物理部分总分值110分,其中:必考部分95分,选考部分15分。全国卷Ⅰ必考部分中力学36分(占总分的32.7%),电磁学59分(占总分53.6%),选考内容占总分值的13.6%。从题型来看,分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三种类型。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力学单项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题2题,电磁学单项选择题4题、多项选择题1题。实验探究题依然采用一力一电、一小一大的模式,不同的是今年力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7分下调为6分,电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8分上调为9分。计算题仍保持去年一力一电模式。 2.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Ⅱ 2014年新课标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总分值110分,其中:必考部分95分,选考部分15分。全国卷Ⅱ必考部分中力学52分(占总分的47.3%),电磁学43分(占总分39.1%),选考内容占总分值的13.6%。从题型来看,分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三种类型。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全部考查力学内容,而多项选择题全部考查电磁学内容。实验探究题依然采用一力一电、一大一小的模式,不同的是今年将电学实验提前并设置为小实验,今年力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6分上调为9分,电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7分下调为6分。计算题也仍保持去年一力一电模式,但是其中25题却考查了电磁感应的综合运用,这是新课标全国卷Ⅱ第一次命制电磁感应的相关计算题。另外,选修3-5第(2)小题虽然仍考查碰撞问题,但是与近几年不同的是,今年此题是以实验题形式呈现,考查的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做法在选修3-5第(2)小题部分来进行尝试,最早出现于2008年新课标高考宁夏卷选修3-5第(2)小题。 3.老课程全国大纲(广西)卷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大纲(广西)卷物理部分共13题,总分120分。分为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与新课标全国卷不同的是试卷不区分必考题和选考题,8道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其中:力学58分(占48.3%);电磁学44分(占36.7%);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注:原子物理的试题以中子和原子核碰撞为情境,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各考查一道选择题,总计18分(占总分的15%)。 二、各套试题的考查特点分析 1.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Ⅰ (1)试题加大了对电磁学的考查力度 必考部分中,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的分值59分,占到必考分值的62.1%,占物理总分值的53.6%,是历年新课标高考中占分比例最高的。 (2)物理学史的考查超越了对基本史实的简单记忆 14题考查了法拉第时代提出的“由磁产生电”的实验设想,让考生判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正确选项。题目如下: 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本题一方面要求考生应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做出合理的判断,另一方面让考生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在变化、运动过程中才出现的现象,这也是很多物理学家如科拉顿、亨利等人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因。这种考查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发现的奥秘,超越了以往试题只关注基本史实简单记忆的窠臼。 (3)试题设计新颖,物理味道浓厚 新课标全国卷Ⅰ的很多试题设计新颖,物理味道浓厚。如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和胡克定律相结合,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题以天文现象为背景命题,对行星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考查,立意新颖;20题是一道常规题,但在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物理方法恰好彰显了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24题以生活中的问题——汽车的安全距离来设计题目,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探究试题侧重于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两道实验题,都立足教科书,着力考查考生的基本实验能力。22题是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要求考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2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考查了考生理解实验原理(线性拟合)、基本仪器读数、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5)突出从功能转化和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的角度考查 能量观点是物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新课标全国卷Ⅰ选修3-5第(2)题突出从功能关系和对物理过程进行认真分析的角度来进行考查,这应该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事实上,碰撞问题在历年全国高考中一直是备受命题者青睐的考点,因为以碰撞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既可考查考生对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可以有效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建模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Ⅱ (1)考点分布全面、合理,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在必考部分涉及的基本知识有速度—时间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动能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理想变压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分布全面、合理。如14题和24题都以速度—时间图象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5题考查考生对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19题考查考生对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这两个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的理解;20题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规律的理解。 (2)不刻意避讳陈题,力求推陈出新,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在高考复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考生在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用学过的方法套题型,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今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Ⅱ中有些试题,或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组与变形,或是将考生熟悉的情境加以变化而命制。如16题,考生如果对题干中“同样的时间”这一关键性已知条件解读有误,得不出第二个过程物体发生的位移是第一个过程位移的2倍,解题就会出现“知道这个题在考动能定理,却不知该怎么算”的情况;又如17题,考生对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往往机械地套用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不假思索地进行计算,但本题要求计算大环对轻杆的拉力,考生往往由于受力分析不当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再如选修3-5第(2)小题,考查的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种做法最早出现于2008年新课标高考宁夏卷选修3-5第(2)小题,另外,此题涉及的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问题在过去的高考中也曾经考查过。我们认为,这种不刻意避讳用陈题和考生熟悉的情境来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对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做法,对提高考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3)实验试题设计新颖,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标全国卷Ⅱ物理部分的实验试题仍设计为探究型试题,沿用去年一大一小,一电一力的做法。试题设计尽可能克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实验题不做实验”的误区,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查,并有意识地通过纸笔测试,将做实验的考生和没做实验的考生区分出来。特别是23题设计新颖,主要考查在新情境中对胡克定律的实验探究和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试题通过将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巧妙地进行迁移,来探究弹簧劲度系数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的确值得推崇借鉴。但是从测试后阅卷情况看,此题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以云南省阅卷统计数据看:第(1)小题的两个空10%的考生填对1个空,11%的考生两空全填对,得零分的达到79%,平均分为0.32分,难度系数为0.16(本题共计2分)。究其原因,可能是两个空的答案互为倒数关系,第一空不对就导致第二空错误;考生不理解这根弹簧可以等效为6根小弹簧串联组成,弹簧的串并联在新课标教材中并没有讲述,这是命题专家对这一知识作了一定深度的挖掘而精心设计编制的试题。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抓住几个弹簧串联,受力相同,均遵循胡克定律,而每一段弹簧的软硬程度即劲度系数不同(也可由试题提供的表中看出),这样,2014年高考新课标I、II、大纲物理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2014年高考新课标I、II、大纲物理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