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课标I、II、大纲物理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Ⅱ和大纲卷物理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纲论文,新课标论文,全国高考论文,物理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实施新课标改革的地区共命制了两套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其中:Ⅰ卷供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七个省使用;Ⅱ卷供青海、西藏、甘肃、贵州、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十一个省区使用。另外,专门对未实施新课标改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命制了一套全国大纲卷物理试题。三套物理试题整体结构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分别与2013年相比较,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赋分值、卷面结构方面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试题在难度设计上适当考虑到了使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体现出“坚持稳定过渡、适度进行创新、体现学科特点、有利中学教学”的命题指导思想。各套试题均力求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取向回归基础,知识点分布全面,知识与方法并重,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命题视野开阔,对基础知识的细节考查把握准确,挖掘深度适当;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较好地融入试卷中;试题不回避常见题型,陈题中创设新意,并能够从多层次、多方位地考查考生认识物理思想的深刻性和应用物理方法的灵活性。试题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没有出现偏题、难题、怪题、超纲题,试题表述科学、严谨、规范。试题总体难度梯度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既很好地满足了高校选拔合格新生的实际要求,又对推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导向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各套试卷结构分析

      1.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Ⅰ

      2014年新课标理综全国卷Ⅰ物理部分总分值110分,其中:必考部分95分,选考部分15分。全国卷Ⅰ必考部分中力学36分(占总分的32.7%),电磁学59分(占总分53.6%),选考内容占总分值的13.6%。从题型来看,分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三种类型。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力学单项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题2题,电磁学单项选择题4题、多项选择题1题。实验探究题依然采用一力一电、一小一大的模式,不同的是今年力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7分下调为6分,电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8分上调为9分。计算题仍保持去年一力一电模式。

      2.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Ⅱ

      2014年新课标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总分值110分,其中:必考部分95分,选考部分15分。全国卷Ⅱ必考部分中力学52分(占总分的47.3%),电磁学43分(占总分39.1%),选考内容占总分值的13.6%。从题型来看,分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三种类型。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全部考查力学内容,而多项选择题全部考查电磁学内容。实验探究题依然采用一力一电、一大一小的模式,不同的是今年将电学实验提前并设置为小实验,今年力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6分上调为9分,电学实验题赋分从去年的7分下调为6分。计算题也仍保持去年一力一电模式,但是其中25题却考查了电磁感应的综合运用,这是新课标全国卷Ⅱ第一次命制电磁感应的相关计算题。另外,选修3-5第(2)小题虽然仍考查碰撞问题,但是与近几年不同的是,今年此题是以实验题形式呈现,考查的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做法在选修3-5第(2)小题部分来进行尝试,最早出现于2008年新课标高考宁夏卷选修3-5第(2)小题。

      3.老课程全国大纲(广西)卷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大纲(广西)卷物理部分共13题,总分120分。分为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与新课标全国卷不同的是试卷不区分必考题和选考题,8道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其中:力学58分(占48.3%);电磁学44分(占36.7%);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注:原子物理的试题以中子和原子核碰撞为情境,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各考查一道选择题,总计18分(占总分的15%)。

      二、各套试题的考查特点分析

      1.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Ⅰ

      (1)试题加大了对电磁学的考查力度

      必考部分中,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的分值59分,占到必考分值的62.1%,占物理总分值的53.6%,是历年新课标高考中占分比例最高的。

      (2)物理学史的考查超越了对基本史实的简单记忆

      14题考查了法拉第时代提出的“由磁产生电”的实验设想,让考生判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正确选项。题目如下:

      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本题一方面要求考生应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做出合理的判断,另一方面让考生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在变化、运动过程中才出现的现象,这也是很多物理学家如科拉顿、亨利等人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因。这种考查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发现的奥秘,超越了以往试题只关注基本史实简单记忆的窠臼。

      (3)试题设计新颖,物理味道浓厚

      新课标全国卷Ⅰ的很多试题设计新颖,物理味道浓厚。如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和胡克定律相结合,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题以天文现象为背景命题,对行星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考查,立意新颖;20题是一道常规题,但在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物理方法恰好彰显了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24题以生活中的问题——汽车的安全距离来设计题目,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探究试题侧重于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两道实验题,都立足教科书,着力考查考生的基本实验能力。22题是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要求考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2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考查了考生理解实验原理(线性拟合)、基本仪器读数、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5)突出从功能转化和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的角度考查

      能量观点是物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新课标全国卷Ⅰ选修3-5第(2)题突出从功能关系和对物理过程进行认真分析的角度来进行考查,这应该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事实上,碰撞问题在历年全国高考中一直是备受命题者青睐的考点,因为以碰撞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既可考查考生对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可以有效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建模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Ⅱ

      (1)考点分布全面、合理,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在必考部分涉及的基本知识有速度—时间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动能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理想变压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分布全面、合理。如14题和24题都以速度—时间图象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5题考查考生对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19题考查考生对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这两个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的理解;20题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规律的理解。

      (2)不刻意避讳陈题,力求推陈出新,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在高考复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考生在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用学过的方法套题型,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今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全国卷Ⅱ中有些试题,或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组与变形,或是将考生熟悉的情境加以变化而命制。如16题,考生如果对题干中“同样的时间”这一关键性已知条件解读有误,得不出第二个过程物体发生的位移是第一个过程位移的2倍,解题就会出现“知道这个题在考动能定理,却不知该怎么算”的情况;又如17题,考生对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往往机械地套用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不假思索地进行计算,但本题要求计算大环对轻杆的拉力,考生往往由于受力分析不当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再如选修3-5第(2)小题,考查的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种做法最早出现于2008年新课标高考宁夏卷选修3-5第(2)小题,另外,此题涉及的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问题在过去的高考中也曾经考查过。我们认为,这种不刻意避讳用陈题和考生熟悉的情境来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对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做法,对提高考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3)实验试题设计新颖,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标全国卷Ⅱ物理部分的实验试题仍设计为探究型试题,沿用去年一大一小,一电一力的做法。试题设计尽可能克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实验题不做实验”的误区,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查,并有意识地通过纸笔测试,将做实验的考生和没做实验的考生区分出来。特别是23题设计新颖,主要考查在新情境中对胡克定律的实验探究和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试题通过将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巧妙地进行迁移,来探究弹簧劲度系数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的确值得推崇借鉴。但是从测试后阅卷情况看,此题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以云南省阅卷统计数据看:第(1)小题的两个空10%的考生填对1个空,11%的考生两空全填对,得零分的达到79%,平均分为0.32分,难度系数为0.16(本题共计2分)。究其原因,可能是两个空的答案互为倒数关系,第一空不对就导致第二空错误;考生不理解这根弹簧可以等效为6根小弹簧串联组成,弹簧的串并联在新课标教材中并没有讲述,这是命题专家对这一知识作了一定深度的挖掘而精心设计编制的试题。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抓住几个弹簧串联,受力相同,均遵循胡克定律,而每一段弹簧的软硬程度即劲度系数不同(也可由试题提供的表中看出),这样,

      

      (4)试题难度梯度设计合理,符合选用地区教育实际

      无论是选择题、实验题还是计算题,试题难度梯度设计合理,既遵循了考生的答题规律,也符合选用地区教育实际。如22题和23题,前者只要考生掌握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后者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探究迁移能力。再如23题和24题,两题难度相差较大,23题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运用图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4题则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不仅如此,同一道考题内部,难度设计也有梯度,如24题(1)(2)两问,难易程度不同,有较强的区分度。

      (5)针对部分认识不到位的知识点命题,以便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加强师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正确理解

      以往的高考命题,命题组会刻意回避在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的知识点上命题。而今年却专门针对部分中学教师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给予了关注。如18题,在很多中学老师的观念里,往往错误认为“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利用这个观点,尽管有时貌似可以解出和标准答案一致的结果,但是这样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的。高考试题试图通过这道试题,促使老师和考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达到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正确理解。类似的试题还有第21题。

      3.老课程全国大纲(广西)卷

      (1)试卷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纵观全卷,每道试题都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尽力控制试题的难度,体现了物理高考命题对教学实际的关注。如15题考生只需要理解了动能定理以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结果;16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压强、温度的微观解释;17题考查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与波长之间的关系;18题考查波的干涉现象中的合位移与合振幅;21题和24题分别考查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本规律;25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组合场(磁场+电场)中的运动等。这些知识内容和方法,都是考生学习完高中物理课程之后,应该知道和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试题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重视,发挥了高考对教学的较好的导向功能。

      (2)加强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考查

      试题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外,尤为重视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如14题考查速度-时间图象,本题中的物体“在t=0时刻处于x=5m处”,若考生平时学习对初始条件的关注不够,这道题就很容易出错;19题着重考查动能定理,考生需要仔细分析两种情况下,摩擦力所做的功;20题中考生要会分析条形磁铁沿圆管中心轴下落的过程;25题要求考生会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过程,画出运动轨迹,并且用物理规律求解具体问题。这些试题,突出物理学科特性,着力考查考生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探究题型回归教科书,注重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大纲卷的两道实验题,难度适中,回归教科书,考查考生的基本实验能力。22题以频闪照相方法研究变速运动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利用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和依据数据分析斜面是否粗糙,都是力学实验常用的方法。23题考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教科书中的常规方法。试题考查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理图象、利用图象确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等方法。在本题中,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因此图象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的实际上是电流表和电源的内阻之和,这恰恰是对基本实验能力的重视。

      (4)压轴题对考生的建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6题是大纲卷的压轴题,22分,也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天体运动的能力。试题设计了合理的难度梯度,考生只需要掌握同步卫星的特点、向心力公式就可以顺利解答第(1)问。第(2)问对考生的建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卫星A和卫星B连续地不能直接通信”的涵义,需要根据题意想象卫星运动的图景,画出示意图,并运用几何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对今后命题、教学和备考复习的建议

      1.对高考物理试题命题的建议

      (1)试题应加强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等相联系

      今年的物理试题,让人耳目一新的试题不多,新情境、新题型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科学发展新成就的题目相对偏少。这一点在2013年的考题中做得比较好,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考查卫星变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考生会将其与神舟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汇对接等我国航天发展的新成就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始终坚持认为,对于联系生活实际、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不刻意、不牵强附会。

      (2)试题应突出考查考生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今年的命题有些过于常规,试题总体加大了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认识的考查,这样做法值得肯定,但是对考生建模能力的考查稍显得不够突出,缺乏像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1题那样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念、建立物理模型,进而通过数学分析解模型的好题。

      (3)选考部分三道试题的难度系数应尽量控制一致

      选考模块沿用以往模式,要求考生从选修3-3、3-4、3-5三个模块的试题中选择一题作答。尽管命题组在命题时,对三个选考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均衡,但从考试后阅卷统计情况反映出来的数据显示(云南省情况:选修3-3难度系数0.31、3-4难度系数0.36、3-5难度系数0.28),选修3-3的难度最小,选修3-5的难度较大。一方面,说明考生对选修3-5中的物理学史实了解不够,另一方面,由于(2)小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以及相对误差等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2.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教学应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应注重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考生通过知识形成的过程习得新知识的过程,和科学家做出科学发现的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提高考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考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的深刻理解,才能够避免机械记忆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典型例题解题过程的剖析,注重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真正走出“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迷途。

      (2)注意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紧密联系

      新的课程改革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核心理念之一写入课程标准,这表明,以物理学为主的自然科学教学应加强与考生生活、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要引导考生关注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前沿等方面的应用,这是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考生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在新情境中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举措。

      (3)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方法是以物理学为范型的自然科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正是伽利略将观察实验与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思想、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论证与评估等方面,对每一个实验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开放式实验室,鼓励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以科学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去做实验,而非死记硬背记实验。

      3.对复习备考的建议

      (1)扎扎实实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迁移能力是正确、高效解题的保障。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和识记基础知识,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点和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没有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就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高考物理复习必须遵循的规律。

      (2)拒绝题海战术,重视过程分析,体现科学方法

      认知心理学在对“新手—专家”问题解决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学科领域的专家不仅有丰富的知识组块,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问题,一般用“强方法”解决,而且技能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因此,教师在高考物理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方法,而不能寄希望于大量习题的演练,搞题海战术,这样容易得不偿失,如:新课标全国卷Ⅱ选考模块3-3(2)小题,题干中明确说明“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可是部分考生在将摄氏温度转换为热力学温度时,得出的热力学温度为300K,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复习资料中大量这类试题给出的温度往往是27℃所导致的思维定势。其次,学生练习完成后要及时反馈,对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再次,要指导学生对题型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

      (3)复习材料选择要有适切性,反对大量机械重复训练

      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的教学往往被高考复习资料所绑架,忽视课标和考纲,无视教科书的现象很突出。而且老师也会因为担心考生抱怨而将复习资料上所有的习题进行讲解,缺乏选择性,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教学注定是低效的。因此,高考物理复习中,教师要将相应考点的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精心选编复习资料。所选择的例题应该具有基础性——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性——便于理解相应单元的核心内容;典型性——属于高考常考的题目类型;开放性——能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与生产科技进展、生活实际相联系。

      总之,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Ⅰ、Ⅱ卷和老课程大纲卷物理试题,在科学性和能力立意等诸多方面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又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创新,让中学教学体会到了一点新课标理念与选拔性考试怎么有效和谐统一的尝试,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高考命题必然会真正成为指导中学进行有效教学的有力推手。

标签:;  ;  ;  ;  ;  ;  ;  ;  

2014年高考新课标I、II、大纲物理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