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董申琴,孙荣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徐州 221006)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以前的85例为对照组,按照急诊科传统急诊救治护理程序进行护理,2016年3月以后的81例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绿色通道救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救治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绿色通道救治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救治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245-02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4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66例,以时间为界限,其中2015年1月—2016年3月的85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0.25±12.34)岁;2016年3月—2016年4月的81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平均年龄(61.37±11.69)岁,两组均为首次发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病例资料的CT和(或)MRI确诊: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则进行CT和(或)MRI扫描确诊,进行初步急救。一旦确诊进入我院溶栓的绿色通道进行溶栓治疗,并进入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路径。

1.2.2对照组抢救治疗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救治措施进行诊治与护理,具体方法为:①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如利尿治疗、溶栓治疗等;②按照我院急诊科传统的护理规程对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护理、药物护理以及治疗护理等;③按照急诊科常规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护理、认知功能锻炼护理等。

1.2.3观察组抢救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护理,具体方法为:①经过ROSIER评估怀疑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入临床护理路径;②以循证护理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性质访谈、专家咨询以及实验反馈等方法,构建神经内科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文本方案;③护理人员培训,成立护理小组,学习掌握该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相关内容,每天上班前十分钟组长带领进行演练,演练合格后实施;④为了保证该路径的效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护理人员的福利挂钩。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②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标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得分越高护理效果越好;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法,按照Barthel指数10个项目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④运动能力FMA评分,50分以下者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明细运动功能障碍,85~95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5分以上轻度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SP 9.1.0.5041中的Microsoft 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汇总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情况

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治疗时间显著较低,差异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较高,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抢救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x-±s)

注:与本组入院时比较,▲P<0.01。(81+85=166)

3.讨论

临床路径指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group,CPDT)内的一组成员按照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规程而制定的一种疾病治疗护理模式,在此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根据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可以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接受规范、全面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相关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改进治疗效果,获得更好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医患双方的经济负担,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护纠纷[1]。”

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的关键环节,因而我们选择1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照实验进行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后,急诊救治所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本研究的这一结论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3]。

综述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妮,吴显和,毛世芳,等.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8):1069-1071.

[2]杨勇,余时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康复效果评价[J].激光杂志,2014,11(5):88-89.

论文作者:董申琴,孙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董申琴,孙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