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综合商社存在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社论文,日本论文,理论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日本综合商社的战后发展史来看,50年代后半期,被称为准备发展期,进入60年代以后,则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就是在日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御园生教授在1961年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论文《综合商社是斜阳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继“商社斜阳论”之后,又在社会上出现过“商社无用论”、“商社进入冬眠时代”的议论。
目前,虽然在社会上已听不到“商社斜阳论”、“商社无用论”的议论。但是,如不深入研究综合商社存在的理论基础,还是不能明确回答这些论点的错误之所在。了解综合商社存在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综合商社斜阳论的主要论点
1.综合商社从属于银行资本。
御园生教授认为,战前的团阀商社,具有财阀总公司的作用,与金融资本为中心进行统治相比,战后的综合商社并不具有那样的权力,银行资本是作为企业集团的统辖者的身份出现的,商社从属于银行资本,随着从银行借款的增大,银行资本是作为商社的大股东而出现的。
他还认为,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间,在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银行。商社的作用不外乎是在结合和过渡到新的康采恩的过程中,起到了直接和这些企业之间进行接触和斡旋、中价的作用,所以,商社是从属于银行资本的。再有,就是在商社的兼并和统一过程中,也是在以银行为主导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综合商社从属于产业垄断体。
御园生教授认为,对产业垄断体来说,综合商社仅是充当其销售代理人的作用。战后日本资本积累是以产业资本为基础进行的,商社则已代理商化,从其与钢铁、纺织资本的关系,就能看出商社的地位,它们只不过是从其中取得中介和手续费。至于销售多少、价格如何、获得货款的时间,都要听产业资本的指示,商社商业活动的主体几乎不存在,进口棉花和食品原料,也是根据纺织资本和政府的订货,只不过是代行进口业务。
从以上这些事例中,御园生教授认为,厂商的独立活动,完全是在厂商的利害范围内,商社根据其指示,进行活动,既然商社的独立性已丧失,其理论是从属产业垄断性。而商社之间扩大销售额的竞争,相对来说有利于产业资本巩固自己的地位,商社获得中介手续费有被削减的倾向,利润率不得不递减。
3.综合商社的活动领域在缩小。
从日本的汽车、电器机械、机械等部门来看,厂商直接进行组织销售店系列,在流通领域,有排除商社的倾向,这些产业部门,不仅在国内进行销售,而且在出口方面也不依靠商社,采取直接出口方式,这种倾向,导致了商社活动领域的不断缩小。
假若按上述论点来衡量,促使综合商社迅速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活动。实际上,各商社经办的交易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经办的领域也在迅速扩大。但是,随着重化工业化的发展,利用厂商直属商社的趋势也有所发展,这就迫使商社之间的竞争加剧,鉴于此,教授认为,商社综合化运动,最终会使自身矛盾不断扩大,当矛盾扩大到不能承受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不得不陷入分裂,即综合商社解体、分裂,最终,不得不向直属厂商的专门商社化的道路发展,综合商社存在的基础将逐步被消失,这就是结论。
但是,实际情况是,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不但又形成了一些巨大综合商社,而且巨大的商业垄断体也在发展,这绝不是斜阳产业,斜阳论错误地预测未来,是建立在综合商社以后不会再有新的功能这个基础上的。对日本经济需要综合商社这个方面,御园生教授缺少分析。
二、“斜阳论”的理论基础
作为“斜阳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在垄断阶段,把排除商业资本倾向的一般法则,直接适用于综合商社论。假设根据斜阳论的观点,商业资本能够独立介于流通领域之间进行活动,将会越来越缩小化。实际上,在垄断阶段,与上述观点完全不同的诸要素也会反复出现,这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垄断阶段,由于生产量的增大,商品价值总额也在增加,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有必要进行市场开拓,这就大大提高了商业资本潜在的必要性。
再有,随着垄断资本在流通过程剥削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控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扩张等,商业资本介于其间的余地,不是越来越缩小,恰恰相反,将有扩大的倾向。
总之,在垄断阶段,排除商业资本只是一般的法则,所以,特定的国家和时期,商业资本的存在,应该结合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具体特征和变化来进行具体分析,不可轻率地将这种一般法则,不作分析地套在综合商社头上。
三、美国在垄断阶段排除商业对日本的影响
战后日本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从5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经济较高速发展时期,当时的综合商社,也正处在发展时期,为适应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积极从海外进口原材料和引进先进技术。此时期综合商社的进口率,远远高于出口比率,如三菱商事的进口比率高达30%。
从引进技术来看,从1949年度到1960年3月的11年间,共引进技术1069件,其中机械类536件,占52.7%,在机械类中,以家电为中心的电器机械是237件,约占总件数的22.2%。其次是汽车等运输机械,占7%,其他主要是产业用机械。在与化学工业有关的新兴部门是223件,占20.9%。金属以及金属产品是101件,占10.3%。就以上的机械、化学、金属总件,约占技术进口总件的84%。
从当时综合商社所起的作用来看,根本没有斜阳的倾向,为什么御园生教授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商社斜阳论呢?概括起来说,一是受美国在垄断阶段排除商业资本的影响,即受美国市场学的影响,而且是在对综合商社存在的理论基础又没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是对日本垄断资本对美从属性缺乏明确的认识,斜阳论虽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但对综合商社震动不大。
四、综合商社存在的理论基础
1.综合商社是战后的产物。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促使大商社向综合商社发展的时期。其高速增长以重、化学工业的发展作为基本内容。具体地看,它们可分为以生产资料为中心的传统产业部门和以耐久消费资料为中心的新的生产部门,所以,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的流通过程,与此相适应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即在以生产资料为中心的传统的重、化工业部门,则按以传统的流通渠道的中心进行。在耐久消费资料部门,按其要求,则建立了新的流通路线。尽管以上这些部门都是巨大的垄断企业,但前者是以综合商社为中心进行的流通网络,后者则以厂商为中心直接进行销售。从这个现实来看,分析日本的流通问题,运用商业资本排除理论和商业资本的一般理论,显然是不适用的。
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纤维产业和钢铁、机械等生产部门,是以战前大商社(即专业商社)作为历史前提而存在的,关西系的纤维商社和钢铁商社,因受财阀解体的影响较小,在战后混乱时期,仍维持着大批发商的组织,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财阀系商社,因财阀解体而被彻底分解,又因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又在高速增长期,又完全重新组织起来。关西系的大商社,开始从纤维为中心,向机械、钢铁等重、化工业部门发展,积极向综合化发展。这样的综合商社是战后的产物。培育综合商社,是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综合商社发展的现实基础。
日本大厂商(即垄断资本),在战后起用综合商社,是从现实出发的,大商社的流通渠道在战后被保留下来,再加之拥有大批发商的功能,这是大商社能够存在的现实基础,若直接运用所谓商业资本独立化的理论,还不能够充分说明,综合商社的前提是大商社,这是作为历史条件存在的。所以,日本垄断资本起用综合商社,这是从历史条件中作的相对的选择。同时,也与在贫乏资本积累基础上,承担高速发展重任的重、化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与企业集团形成和成为其背景的间接金融、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结构,有一系列的相关之处。
日本企业集团在流通管理投资,与生产设备的投资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与战后日本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条件、向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都市银行的资本供给能力有密切关系,这是只有对日本资本主义作现状分析才能理解的问题。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有许多重要因素在支撑,重点是向重、化学工业部门进行设备投资。与此相适应,筹措产业资金和提供劳动力,就成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内容,再有,与经济高速增长相适应,市场则成了另一方面的问题。综合商社的存在,也与这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高速增长,被迫需要投入宠大的设备资金,而只有贫乏资本积累的产业资本,则避开对流通过程整备的投资,但这种投资,对产业资本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对流通过程整备投资,只有依靠综合商社来完成。
不言而喻,综合商社自有资金也不多,与厂商比较则显得更差,但综合商社可通过银行筹措资金,而且也不仅限于以企业集团为中心的主力银行,它还能从各种金融机构,进行广泛的筹措资金。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使社会资金单位的集中,进而通过综合商社投入流通领域,拥有从事某种社会资金媒介的功能。所以,综合商社筹措资金的能力是很显著的。
从欧美各国来看,在垄断阶段排除商业,也不是由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市场,而是通过大量投资来控制流通,与发达国家相比,仅有贫乏资本积累的日本垄断资本,则以银行为中心,采取集团内部企业共有综合商社的作法。这样,综合商社作为金融康采恩的核心商社地位就确立了。它可作为垄断资本流通的窗口,成了控制流通渠道的指挥者。
3.起用综合商社的理论基础。
日本对市场学的研究,起初主要是介绍美国市场学的技法,作为对美国流通管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日本有一部分人,以科学的经济学为依据,开始对市场论进行研究。但研究得还很不够。在其中,作为日本经营学界的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在个别资本说的基础上,展开了市场论的方法论研究。但问题在于不能把引用个别资本说就看作是市场方法论,个别资本说所考虑的并不是那些内容。
所谓个别资本说,原来是从经济学出发的理论,从社会总资本抽出的个别资本,应把社会总资本运转理解为个别资本立场化的资本,那就是以经营者的意识为媒介进行运营,以求更高利润的资本运动。在个别资本阶段,作为实现经营技术的承担者,经营者就是其客观存在的根据。
日本的经营经济学,以前就提倡个别资本说,但对其基础的经营分析,则处在一无所有的状态,对经营现状的分析,可供借鉴的东西也不多。真正刺激日本企业成功的是日本的经营论。它强调经营者要加强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把发挥劳动者的作用放在重要地位。但在日本的流通管理方面,特别是垄断资本起用综合商社,就是依据个别资本原理,还阐述的不够,还应继续进一步分析。
从以上分析来看,综合商社的存在有其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只要综合商社能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功能,综合商社就不是斜阳,也不会无用,更不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