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论文_杨阳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4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糖尿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77例(77眼),分成2组,A组选取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2例(32只眼)B组为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45例(45只眼)。采取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m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SIt、BUT有明显差异(P<0.001),其中糖尿病组的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与术前相比,术后3d两组BUT均明显缩短,Schirmer-I值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下降明显(BUT:P<0.05;Schirmer-1:P<0.001)。两组Schirmer-I值术后1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BUT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糖尿病组BUT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恢复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其泪膜稳定性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我们需要早期进行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泪膜

随着白内障手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技术日趋成熟,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因其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术后视觉质量高而广为应用,成为了白内障手术的最主要手术方式。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白内障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明显[1]。为此我们特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77例(77眼),分成2组,A组选取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2例(32只眼),B组为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45例(45只眼)。年龄52岁~75岁,平均(63.2±12.8)岁。术前对术眼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测定。排除眼部其他病变、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术前、术后3d、1w、1m、3m检查包括:(1)常规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2)特殊检查:泪膜稳定性检查,泪液分泌测定,Schirmer’I,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整个手术操作及检查均由同一个有经验的医师操作检查。

1.2 手术方法

1%奥布卡因表面麻醉术眼,作上方做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后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1/A清除皮质后,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术毕术眼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术眼包扎。

1.3 评分标准:

(1)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无症状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为1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为2分;持续出现明显症状为3分。(2)荧光素试验:荧光素着色阴性为0分;散在点状荧光素着色为1分;略密集荧光素着色点为2分;密集点状或斑片状着色为3分。将角膜分成4个均等象限,按象限记分,分数范围0~12分。(3)泪液分泌量:滤纸湿润长度15~30mm为正常,<10mm为泪液分泌减少。(4)泪膜破裂时间BUT:15s~35s为正常;<10s为泪膜不稳定。

1.4 术后检查

术后3d、1w、1m、3m和6m复查,观察指标和方法同术前。术后全部术眼不使用人工泪液。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FL评分的比较

A组患者术后3、7、30d的FL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前3d、术后90d的FL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7、30d的BUT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前3d、术后90d的BUT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7、30d的SⅠt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前3d、术后90d的SⅠt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患者对白内障手术要求逐渐提升;不仅有视觉质量的要求,对舒适度的要求也日益增加[2]。本研究观察了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评价泪膜稳定性主要是通过FL评分、BUT测定、Slt检测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术前其泪膜稳定性较对照组差,术后泪膜稳定性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恢复较慢,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应常规检查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3]。

参考文献:

[1]陶雁亭,张伟英.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2):163-164.

[2]李效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优势眼变化与视觉质量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2015,5(11):035-037.

[3]Goto T,Zheng X,Klyce S D,et al.Evaluation of the tear film stability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using the tear film stability analysis system[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4,137(1):116-120.

[4]俞晓艺,赵岐,王星,等.翼状胬肉合并糖尿病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ISTIC,2012,35(24):119-121.

论文作者:杨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论文_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