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_农业论文

论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_农业论文

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农业科技论文,经济效益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的轨迹,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怎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档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我们不应囿于一般经济观点,束缚在统计的方法中考察问题,而应设想一个广义的空间,从社会实践的范畴去揭示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任何社会实践都会产生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就是这一社会实践的效果,有益的效果就是效益。”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它的经济效益是人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益效果。首先,它将科学技术的活动和观点完整地、系统地记载下来,其承载的科学技术本身即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获取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这项工作又是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和农业科研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故而,对其广泛应用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再次,从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来看,不论其工作范围有多广,周期有多长,但出发点和归宿总是围绕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不懈地探究和挖潜。

二、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所需的基本条件

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农业科技档案在其产生、形成过程中,就物化了人们艰辛的劳动,有其价值,之所以被保存下来,是由于它有继续使用的价值。因此,农业科技档案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则是农业科技档案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例如:某省农科院棉麻所为棉花杂交育种科研选择亲本,档案管理人员将二十多年来棉花育种的1700多个杂交组合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经分析找出了棉花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规律,为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了农业科技档案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必须抓质量,重利用。质量主要体现在能将档案资料系统地整理,科学地总结,规范地归档。利用就是根据农业科研连续性强、相关性密切的特点,提炼出前人科研资料的精华,应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剖析,并以此作为新的科研和农业生产应用的基础,使它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实践中的有益效用。陕西省的《农作物育种研究》和《旱地农业综合研究》之所以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有的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该项目经过了几代科研人员辛勤的劳动,积累了系统而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前一代研究为下代研究提供了技术档案基础,下一代研究借鉴前一代研究结果,继续深化,才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三、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特点

(一)农业科技档案产生经济效益是由多因子决定的。

1.农业科技档案产生经济效益首先取决于它本身所凝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档案中所含的每一种资料,甚至每一个数据属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创性地研究结果,且借此能总结出农业生产体系高产、优质、费省、效宏的规律,其参数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普遍应用价值,这样,才奠定了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基础。

2.农业科技档案虽本身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要实现这种价值还得具备国家投资和付诸实施两个条件。如《陕北细毛羊培育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国家每年投入上百万元,广大科技工作者应用已取得的技术档案资料,根据细毛羊的遗传特征,精心饲养,大面积推广,每年为社会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新增效益1200多万元。

3.农业科技档案可为科技人员提供准确、有益的档案资料信息,为他们从事新的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条件和手段。河北省张家口坝下旱区,十年九旱,在“张3—19谷子”开发研究中, 农业科技档案提供了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与调控技术以及增产配套技术等资料,使“张3 —19谷子”开发研究的速度及经济效益均取得惊人的成果。1989—1991年“张3—19谷子”在张家口坝下旱区种植13.6万亩, 累计新增总产量 661.48万公斤。

(二)农业科技档案实现经济效益关键在于研究成果的精尖与深化。

1.农业科技档案反映出来的是整个农业体系,它的经济效益,不能用单一的指标来表达,必须用一套指标体系来概括。如:农业的总产值,新增总产值,新增总收入,投入产出比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周期,生产效果系数等指标,以全面分析和评价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

2.农业科技档案发挥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体现在用最少的投资,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看档案是否能为相关研究和新项目研究提供更多,且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料,从而节约了这些研究获得类似资料所需的投入和时间。节约的投入愈大,经济效益愈显著。另一方面,要看档案是否具有普遍性,且利用率较高的价值。利用率愈高,经济效益愈佳。例如:畜牧科技工作者由于大量利用畜禽防病、营养等方面的科技档案资料,在兽药、疫苗、饲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使一头小牛达到屠宰时间,由30年代的两年半缩短到现在的半年多。一只1.5—2公斤的肉鸡饲养时间,由过去的8—10个月缩短到现在的45天左右。

3.农业科学涉及范围广,知识门类多,综合性强,决定了农业科技档案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综合性资料记实。因此,它的经济效益发挥具有与农业科研和生产相关的全方位应用广泛性。例如: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秦冠苹果”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它的研究过程是科技人员经过不断深入地查阅农业科技档案的各种资料,上至天文气象,下到水文、地理,旁及亲本生物特性和生态特征等,经多年系统分析试验,才取得了丰产、果大、色艳、肉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产品。该产品享誉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年收益100多亿元。

4.农业科技档案形成周期性长,决定了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周期亦长。农业科技档案的来源与服务对象均为农业生产或农业科研。它的过程一般离不开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就农作物生长而言,一年只有一季(少者两季),当年试验失败,要等次年。探讨它的生长规律,则要年复一年,长期研究总结;培育一个新品种,则需应用遗传、育种、土壤肥料、栽培等多方面的知识,少说也要7—8年。果树、畜禽等新品种的繁育周期更长。例如:“陕农7859”小麦新品种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的育种过程是小麦遗传育种、土壤肥料、栽培、农业气象、农业地理、农业经济等多学科专家,经过长达八年多的时间,通过亲本选择、杂交组合筛选,局部试验、区域性比较试验、较大面积示范,大面积推广等步骤,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贯穿于该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个生产指标。再如八十年代陕西取得的“汉白猪育种”成果,则凝聚了畜牧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兽医、畜牧经济等众多学科的几代专家三十多年的心血,农业科技档案则成为这项研究工作能连续,不断深入地进行的技术纽带和渊源。

(三)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档案既是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档案,又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活动的成果和产品。从农业科研工作的任务和目的看,首先,它是为整个农业生产服务的;其次,考虑到它是一种科研技术资源,留存下来可以对外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交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它将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成果或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其作用范围及使用价值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发挥,则贯穿于全社会更广阔的农业生产领域。例如:陕西近几年新育成的小麦、玉米、油菜等良种,其特点各异,对全国来讲,究竟适宜在哪一类生态区大面积推广,则必须一方面掌握较详细的该品种固有特点及栽培条件等一系列技术档案资料;另一方面还应掌握当地的生态条件、农业气象等技术档案资料。知己知彼,方能引进推广,广大农民从中即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粮食生产才能有新的突破,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鉴于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的特点,农业科研单位一般需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档案资料接待、技术洽谈、借阅、复制、供应交流等工作系统或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四)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的作用时间具有持久性、继承性和创造性,同时又有局限性。

农业科技档案用于农业生产发挥了第一次经济效益之后,还会不断地发挥作用。如天文、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农业科技档案历史越长,且具有连续性,其价值越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越持久。

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之所以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取决于农业科研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门类较多,时间长,内容复杂,连续性强的特点。科技人员从事一项新研究,一方面需要参考和利用前人研究并经过实践证明的基础性档案资料,套用或重用部分或全部内容,避免重复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以便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加快研究进展,提高研究质量,早出或多出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需要根据科研对象的不同条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求有新的突破。小麦新品种“陕229 ”的育种就是应用了前人研究的“小偃”小麦系列品种中抗病优良基因以及“陕7859”小麦品种高产基因的技术档案资料,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基因重组与杂交,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的高效亲本组合,育成了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亩,增加粮食5亿多公斤,创社会效益10多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将越来越低。一般来说,它的利用价值与其所反映的技术水平成正比,与其保管时间成反比。近期内的农业科技档案查阅复用率比较高,时间越长,其查阅复用率相应降低,经济效益也相应减少。例如:九十年代的农业科研极少采用三十年代以前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今年的科研方法、技术路线、关键性措施有异于去年的设计方案。此即表现为农业科技档案经济效益作用的时间局限性。

四、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档案虽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但它本身不能自己形成物质财富,必须通过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推广应用和转化,才能为社会物质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取得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只能通过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产生利用效益。利用的次数越多,发挥的效益越大。但是,据统计,全国近十年来,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3万多项, 而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仅为30—40%,用于农村乡镇农业的仅占17.6%,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应用率达70—80%相比,差距较大,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几乎没有利用过一次。这种对既有的现成财富弃而不用,实为不智之举。

为此,要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首先应迅速改变那种看门守摊、等客上门、仅供本单位借阅使用的落后管理模式。同时,努力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向技术市场推销,并密切配合科技人员,开辟档案利用工作的新局面。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和工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本部门农业科技档案的优势,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把农业科技档案中储存的技术商品引入流通领域,参与技术市场交流,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再次,要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寻找一条农业科技档案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路,加强基础建设,扩大技术资料收集范围,更新观念,为科技档案信息投入技术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农业科技档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标签:;  ;  ;  ;  ;  ;  

论农业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