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行政管理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论文_周晓庆

加强基层行政管理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论文_周晓庆

(杭垓镇人民政府,浙江省 湖州市 313305)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既表明了法治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向全党迈入法治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的法治建设时最基础的建设,对我国的法律宣传和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农村法制化的建设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我国法治的综合化治理能力以及维护地域间发展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十九大;依法治国;法治;建设;综合

引言: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党在十九大中明确提出的概念,其中强调了保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就是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那么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在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一些治理腐败化的问题,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利于基层管理的稳定,又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行政管理民主建设法制化

虽然我国是法治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不得不承认会有一些重视人治重于法治的现象,尤其在农村的基层当中。农村的基层干部对于民主的理解不够全民或者有一些偏差。所以,要加大基层干部民主思想的宣贯,扩大基层民主的建设。在法治化的眼球之下,全体村民应该积极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积极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以及义务,确保这些权利和义务在行驶过程中按照程序执行。

一部分基层农村在选举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民主,由于村镇实行直接选举制度,选民之间比较相互了解,那么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存在贿赂、成群结伙、拉选票等情形,这样导致老百姓的民主作用被淡化;一些涉及到经济利益的管理中,如低保户、五保户等,一些村干部没有将信息进行公开,将利益划分给自己的朋友和亲戚;人民是民主监督的主体,但是实际的情形是人民并不主动愿意的去监督,村民们认为监督举报是一种“打小报告”的行为,一旦上层行政机关监管不力,反而会对老百姓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想解决以上的问题就需要健全民主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次是保障村民监督和检举的权利,给百姓提供渠道去发言;最后要加大监管力度,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确保村民合法的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等。

二、加强行政管理权力法制化

权力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权力要合法,这里的合法是指权力的赋予合法、行使权力合法等等,保障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

赋予权力是要符合国家的法定程序,基层党干部在选拨时要合法并且合规,整体的选拔过程要公开、透明、程序化,选拔出的人才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在选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制度为基础,以保障村干部选拔、聘任、解聘有理有据。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力度,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到基层去服务和锻炼,同时也能让广大基层组织增添新鲜的血液,那么基层组织要尽快培育更多年轻的队伍,来改变目前农村党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最后要加大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这种福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在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上给与较大的肯定。

赋予权力过后,最重要的是要在权力的运行中合法合理,符合法规,要符合法律规范。很多案例体现了一个道理,基层的腐败现象源于权力的滥用,把权和利进行连接起来。部分基层管理腐败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权力集中化,也就是权力归一人所有,没有让权力得到优先的均衡[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上所述,应大力加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尤其是基层的法律制度;要普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律性,从自身方面杜绝权力的滥用;最后是基层组织的权力一定要均衡,不能将权力归于一人所有。

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监督的主体。对于权力监督要有政府内部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综合在一起三方监督为基础,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要保护这些敢于监督敢于行使权力的老百姓,让他们敢监督、想监督、能监督,杜绝漏监与弱监现象。当然这种监督的前提是要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对老百姓进行法律宣传,让他们了解一些基础的法律,这样才能保证并充分发挥他们监督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管加强,由于基层老百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不能对基层产生不必要的负面舆论,一旦舆论产生了不负面的影响很难在挽回百姓们的支持。

三、加强文化建设法制化

法治是一种强制的措施,那么文化就是一种软性的措施,文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灵魂,我们的国家、民族、每一位人民都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定的沉淀为基础,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实际的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5000千的文化不仅有精华也有糟粕。当然这些糟粕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之下慢慢演变成了糟粕,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化的时代了。这其中包含着官本位的思想,一些官认为手中的权力不容易得到,所以要用这些权利来弥补之前的损失为自己早就利益,还有一些基层单位,本身地处偏远就更让官有一种山高皇帝远的感觉,并且将这种思想带给老百姓,让老百姓明白“民告官”有多门不易[2]。还有就是我们的文化习俗注重人情往来,后来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也就被异化成了“拉关系”“走后门”来获取利益。

由此可知,在健全法治建设的同时我们不可以忽视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是古今的中华文化传统,国外文化的亮点也要借鉴,这些文化的糟粕要引此为戒,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基层加强村民法治教育,让村民们懂法、知法、会用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可以让村民集中观看法治节目,安排大学教师进行法治讲座,将法律的文章、条幅、展板展现在村口中让老百姓都知道法律、坚守法律、爱护法律,还要教育老百姓们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能意气用事。

四、加强维护官民关系

官民的关系不仅要是官员与老百姓的关系,还包括其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自治组织的关系。在影响官民关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官员贪污腐败,鱼肉老百姓,部分官员干部滥用权力,使国家给与老百姓的利益没有合法合理的得到,部门官员没有将政策贯彻到基层百姓中去,还有些官员将政策贯彻下去并且伸手向老百姓要回报,这是对官民关系撕裂性的伤害。这种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是被老百姓看到会影响老百姓对整个组织的看法和态度。要确实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维护好官民关系,发展好老百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带领百姓走向小康社会。同时优化和百姓之间的表达方式,借用网络等新型工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沟通交流,宣传新思想、新方法,才可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被老百姓支持、认可的官员才是一名好官。

结语:

农村大量的人、财、物单向地流向了城市,而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除了国家的财政投入、数量较少的返乡创业外,可以说基层农村的管理已经到了白恶化。要加强农村的经济复兴,首要要有健全的法治体制,只有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才能让更多的人才有所发挥,而这种法治的建设不仅要紧随党的号召,下级的行政部门也要加强管理,规范自身的职权,做好老百姓的父母官。

参考文献

[1]龚晨.主体视域下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创新探析[J].行政与管理,2015(8):79.

[4]孟大川,郭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与路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4):31.

论文作者:周晓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加强基层行政管理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论文_周晓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