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_依法治国论文

论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_依法治国论文

试论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社会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的思想体系中却有我们今天所称作的“和谐社会”的内容,他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做过重要论述。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理论支持的情况下,研究和思考江泽民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在正式深入探讨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之前,我们必须对今天所讲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作一个说明。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讲话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作了高屋建瓴的回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和谐社会。我们探究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也不能脱离这六个方面,必须从这六个方面去提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和谐社会的一系列论断。为了突出重点,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一、江泽民对“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开创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江泽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其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江泽民的有关思想来看,他对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开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落后的公正标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往往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的实质和根源在于财产分析方法)去判断人们政治上的先进落后。但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完全意义上的执政党的情况下,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并正在逐步消灭剥削阶级思想的情况下,我们再简单地沿用阶级分析、财产分析来判断人们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就容易把一些虽然拥有财产,但是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铁心跟党走的其他阶级和阶层中的社会精英分子,推向党的对立面,排队在党的大门之外。这种做法是极端不公平的。而且,我们放眼世界各国的执政党发现:各国的执政党都在极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社会的精英分子中吸收党员,借以扩大党的影响力和整合力。如果我们党不学习外国执政党的经验,而是仍然以财产对人的政治先进与落后划线,就会失掉大批的社会精英,这对我们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再者说,这些社会的精英分子如果我们党不争取,它们就会被其他的政治力量争取或形成独立的与党消极对抗的力量,这对维护社会稳定也将是巨大的威胁。

鉴于此,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标准,即“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样以来,江泽民就以公正的眼光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落后标准的不公正问题,为党争取更多的、更广泛的民众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正地定义新兴社会阶层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及解决他们的入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对于这些人在政治上如何定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如果定位不公正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对此,江泽民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勇气明确提出:“这些新兴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样一种定位就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为党的发展补充了新的政治力量。

承认这些新兴阶层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着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这些人能不能入党。如果这些人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建设者,那么他们是不是可以像工人、农民一样按照正常的程序入党呢?如果他们不能入党,被党拒之门外,那么公平正义又何以体现?对此,江泽民首先从判断一个政党先进落后的标准入手进行分析。他说:“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表明我们判断党是否先进的标准不是强调党的阶级成分,而是党的理论和纲领。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分析了我们吸收新党员的标准:他认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既然我们判断党的先进性的标准不是简单的阶级成分,吸收新党员的标准也就不能局限于阶级成分,所以江泽民的结论就是: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与我们传统的显失公正的对待工人、农民以外的其他阶层的做法不同,江泽民把新兴阶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允许他们入党实际上就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公平正义思想。

(三)主张以维护社会公正为目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切实体现社会公正,江泽民特别主张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来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条件。他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个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江泽民还特别注重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来进一步体现社会公正,强调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四)从维护地区发展的公正出发,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主张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个思想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各地区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是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为此,江泽民从维护地区发展的公正出发,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江泽民要求必须注重“四个结合”,即要把西部大开发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把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起来,把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同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开发和开放结合起来。江泽民强调,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国家也要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

二、江泽民对“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的推进

民主法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全面的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全面推行。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一个失去民主的社会就会阻碍民众意见的表达,积蓄民众的不满情绪,久之就会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个缺乏法治的社会就会变得无序。所以民主法治的缺失从根本说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对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的推进。这种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法治的作用。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而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认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提出依法治国的同时,江泽民还特别强调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二)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贡献就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原则。他在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他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之所以能够对人民民主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是因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一定意义是讲,江泽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三位一体的全面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提出“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推动和引导力量”的民主政治发展观。鉴于我们党是中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必然会与人民民主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中之所以能够对人民民主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是因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但二者不是完全平行的,它们在主体范围和发展程度上都有重大区别,党内民主是一种非国家民主,一种政党制度,它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决定的,其规范表现为党规党法,其主体是有较高的政治文化思想素质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员,这就决定了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要高一些。人民民主则是一种国家制度,其规范表现为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其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各个阶层的劳动者,所有这些人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差异很大,很不平衡,这也就决定了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要低一些。因此,党内民主应该而且能够走在前面,借以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以党内民主的发展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方能切实减少民主政治发展的阻力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方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和谐之路。

三、江泽民对“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维护

和谐本身是一种有序状态,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社会运行有序,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出现偏差则社会纠偏机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一个动荡不定、秩序混乱的社会决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因此稳定和秩序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这些思想构成了他关于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为了更系统全面地掌握他的稳定思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提出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并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他说:“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他认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从维护社会的安定出发,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创造性的提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二)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内部矛盾也大量涌现。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江泽民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他反复告诫全党:“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处理得好,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促进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处理得不好,使矛盾激化,小事会酿成大事,甚至酿成乱子,就会给我们的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在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上,江泽民指出:全党应十分重视和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不能让事态扩大,更不要等事情闹大了再来解决。

(三)在对外关系上主张发展和平外交。我国对外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社会的和谐,江泽民特别注重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他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他主张必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在处理同外国党的关系上,我们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四)强调人民军队要“打得赢,不变质”。人民军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因此人民军队建设应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自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就对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又着重指出,军队的建设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打得赢,不变质”是人民军队得以维护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打得赢”方能胜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不变质”方能长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提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江八点”。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此江泽民在1995年1月30日所作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提出了旨在落实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简称“江八点”。要点涉及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见,“江八点”的要义在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并在统一的同时保证大陆和台湾的社会稳定,它的实质是要构建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同胞和谐相处的安定局面。

四、江泽民对“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探索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源泉,一个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的社会绝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立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提出旨在保护社会活力的“四个尊重”。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活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为了做到“四个尊重”,江泽民主张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江泽民还特别重视创造和创新问题,他不止一次地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也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提出了旨在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力的与时俱进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认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强调,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为了做到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江泽民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三)提出旨在增强党的肌体活力的“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江泽民在总结党发展壮大的经验时指出: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因此为了使党的肌体始终充满活力,江泽民强调: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使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主张实现公有和私有经济活力的充分发挥。江泽民在领导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不断地进行思考。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上,他从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它们各自活力的充分发挥。在江泽民看来,人为地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利于它们活力的发挥,会打击它们发展的积极性;人为地抬高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会使公有制企业失去竞争压力和忧患意识,自我陶醉、自我中心,也会使它们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因此从发挥经济活力的角度,江泽民主张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共同进入市场求发展。他强调了三点: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江泽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追求

江泽民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出发,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双赢,各得其所,各归其位。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纪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更具有紧迫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为此,江泽民认为必须强调:

(一)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在1995年9月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他指出: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江泽民告诫全党: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我们必须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要抓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未来,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因此,江泽民主张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江泽民认为,我们利用资源总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此他强调,必须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来开发利用资源,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江泽民要求:一定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进一步控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论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_依法治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