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观察论文_李登九

(甘肃省临夏县中医医院儿科 甘肃临夏 731800)

【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佝偻病婴幼儿,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2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时,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D2的方式能够取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92-01

佝偻病的发病季节集中在冬春两季,早期症状以烦躁、多汗和夜惊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婴幼儿出现诸如骨骼畸形(X或O型腿、肋骨外翻和方颅)等多系统生长发育障碍[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时采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2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佝偻病婴幼儿为分析对象,现进行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接收的佝偻病婴幼儿,共80例,男42例、女3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在临床上的症状初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多汗、睡眠不安、夜间哭闹以及易惹怒等。现按照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1±0.6)岁;对照组年龄7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1.0±0.6)岁。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统计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每天口服1粒维生素AD滴剂,1岁以下的患儿口服维生素A1 500U和D2 500U,1岁以上的服用维生素A1 2000U和D2 700U。

观察组:肌肉注射维生素D2,每次5mg,一般连用2到三次,一月一次。

两组患儿均口服葡萄糖酸钙,1岁以内每次5ml、1到2岁之间每次7ml、2到3岁每次口服10ml,每日一次,均给予两个月的连续治疗,期间合理喂养并给患儿多晒太阳[2]。

1.3 疗效判定依据

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微量元素血钙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上述两种指标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完全没有改善,病情如同治疗前,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的倾向。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来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的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当P<0.05时,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基于维生素D的缺乏而致使体内钙磷的出现异常,致使骨组织在生长期钙化不全,从而诱发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以骨骼病变为特点。该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佝偻病致病因素有很多,诸如药物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严重不足、日照不足、围生期维生素D的储备不足等。由于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被肠道吸收、减少鳞与诱发低钙血症,进而会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进而释出骨钙,以此可以将血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值的范围内。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会导致骨钙化严重不足[3]。

佝偻病在婴幼儿身上比较常见,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渐趋大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儿童保健中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根据相关研究和文献中明确指出,预防佝偻病的方法与措施主要有四种,即口服钙剂、维生素D治疗、口服维生素AD滴剂与锌制剂。

经证实,保证婴儿获得400U的维生素D和日光照射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措施。第一,做好宣传教育与系统管理工作,在保健管理系统工作中真正落实孕妇围生期婴儿期合理预防佝偻病的知识。第二,积极的鼓励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1小时;多食用钙、鳞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妊娠后期多补充维生素D。第三,婴儿在出后2到3周后便可以进行少量的户外互动,冬季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控制在1到2个小时之间,经研究表明每周让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坚持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仅将手部与面部暴露出来,婴儿的血25-(OH)D3浓度便可以维持在参考范围的低限[4]。第四,坚持母乳喂养,辅食也要及时添加,对维生素D强化乳或者强化食品进行大力推广。第五,及时治疗常见疾病,如反复腹泻和肝肾疾患,避免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与活化障碍预防。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D2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高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的方式来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应用价值高,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芳.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16):196.

[2]尉全平.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06):912-914.

[3]杨仙红.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05):60-61.

[4]赵彦华.维生素D2预防佝偻病效果观察及相关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3):94.

论文作者:李登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观察论文_李登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