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策(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保护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自然保护的战略地位
1.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空间,人类只是地球生态系统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
虽然宇宙有亿万颗星球,现代科学已经可以使人类进入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科研,人类也曾一再试图找到一个与地球相近的、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甚至有人断言,在宇宙中找到生命似乎已成为可能。但是迄今为止,人类的大胆探索未能如愿以偿,人们不得不承认地球仍然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在这颗星球上存在着若干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又由若干环境因子所组成,人类仅是若干因子中的一个。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存在着食物链,而人类不过只是处在这条食物链最高层次上的消费者。作为消费者,人类首先要直接依赖于生产者而生存,同时也不能离开还原者和那些大量的无生命物质。因此在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上,地球是第一性的,人类是第二性的,人类虽然有能力改造地球,但却不能肆意地破坏地球,人类应该倍加爱护地球,并时刻牢记: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2.自然环境是人类生产物质财富的最基本条件
人类创造财富离不开自然环境,物质生产以自然条件为基础持续,发展也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支撑能力的基础之上。大家知道物质生产有三个条件,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后两者都与自然资源有关。物质生产实际上就是自然资源附加人类劳动,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恩格斯在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时讲:“其实劳动和人及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然而时至今日,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并未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这里有一个背景,众所周知,19世纪马克思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剩余价值,揭示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剩余价值的存在基础。他认为劳动人民,特别是无产阶级要摆脱贫困,必须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当时的机会主义者害怕马克思主义,极力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妄图用“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来回避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核心问题,而恩格斯正是在批评这种机会主义者时讲了上述这番话的。100多年以后重温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加以理解,可以真正体会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离开了自然环境,人类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自然保护是人类消费需求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经济学将人类消费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部分。现在又从中分出了生态消费或称环境消费。联合国对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欧洲有2/3的人愿意为环境保护支付额外的税金,他们宁肯降低物质消费,也要提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西方国家政府官员的宗旨是为纳税人服务,因此,他们在竞选领导人时,常常做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承诺,以获取公众的支持。
中国公众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也表示愿意为环境保护负担一部分费用。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有74.8%的人愿意为环保缴纳额外的费用,有53.9%的人认为可以直接从工资中扣除,有38.3%的人认为用税收的形式较好,有2.4%的人希望采取募捐集资的方式。总之,中国公众宁愿放慢些经济发展速度或是放慢生活水平增幅也要把环境质量改善。
中国对2000年的小康目标,制订了一个人均收入800~1000美元的标准。但是数量并不是唯一的内容,还应有质量的内容。其实小康目标应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生活的数量,即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第二层是生活的质量,即所谓的饮食讲营养,生活讲健康,居住讲舒适,文化讲高品位,环境要清洁优美。这两个层次的内容缺一不可。现在国内一些地方已提出将环保纳入小康考核标准。例如河北省将小康县、小康乡、小康村的验收标准中加入了环境质量指标。在评选小康村时,有一个村人均收入达1300元,从数量上已达到小康标准,但是该村的小制革工业造成严重污染,群众身体受到危害,征兵没有一个体检合格的,环保局对该村的小康验收投了否决票,最后这个村没有被评为小康村。这个否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实现小康不能不讲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特别是自然保护作为人类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不过分。
4.自然保护有利于社会安定
人类历史早已证明环境和资源的争端是引起民族矛盾和社会动乱的根源之一。世界银行1995年有一个研究报告指出,本世纪的战争是为了石油,下世纪的战争可能是争夺水资源。其实本世纪已有许多战争是围绕着争夺水资源展开的,例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谈判的焦点就是关于水资源如何分配。叙利亚和以色列和谈进展缓慢的关键集中在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一个集水区,以色列虽然承认戈兰高地是叙利亚领土,但提出了归还领土必须要保证以色列水资源不受影响的先决条件,而叙利亚则坚持必须无条件归还领土,再举行和平谈判,双方争论不休,难以达成协议。世界银行报告认为,到下世纪由于水的问题,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冲突将比争夺石油更加激烈。其实无论是石油,还是水都与环境和资源密不可分。
一份国内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也存在着因争夺资源而导致地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如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发菜,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自70年代以来,宁夏地区的农民开始进入内蒙古搂发菜,到80年代末人数越来越多,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1987年至1993年,宁夏到内蒙古搂发菜的总人数达150万人次,平均每年20万人次,上千台车辆。牧民损失牲畜4800多头,还发生毁坏草原设施的案件508起,破坏交通工具199车次,打伤牧民和草原执法人员1511人,其中有23名草原执法人员被打伤致残,在冲突中造成两人死亡。搂发菜也破坏了草场,遭到破坏的草场达0.14亿hm[2],其中有400万hm[2]失去利用价值,即退化为荒漠。搂菜人员做饭取暖,大量砍伐灌木,有些灌木还属于国家二级、三级保护植物,如冬古、霸王、胡柴、四合木等。国家对此很重视,已专门开会加以解决。
各地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资源越丰富,自然条件越优越,其支撑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分析以上事件的起因,大都是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恶劣,已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存需求,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要向周围地区寻找或争夺发展的机会。归根结底,生态环境恶劣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的确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5.自然保护有利于中国环境保护与世界环境保护的接轨
近年来,我国签署了好几项自然保护的国际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世界文化与遗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等。李鹏总理在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时说:“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签署这么多公约后就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前几年,由于虎骨和犀牛角的问题曾经引起一场政治风波。因个别单位见利忘义,非法走私进口犀牛角,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少数国家借机扬言要制裁我国,后来,国务院发出禁止虎骨、犀牛角贸易的通知,封存了市场上的虎骨和犀牛角及其产品,仅此一项经济损失就达20亿元。即使这样,我们也义无返顾地采取断然措施,这充分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决心。除了与国际公约的接轨,自然保护还涉及到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问题。如日本对三江平原湿地的关注,韩国对黄沙、黄海和酸雨的关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对恒河和湄公河上游我国藏东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关注等。总之,搞好自然保护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和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
四、改善自然环境的主要对策
1.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传统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追求目标和推动力,因而它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经济目标,片面地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而忽视生态保护、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忽视污染防治。传统发展往往是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持续发展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强调后代人享有与当代人同等的发展机会。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生态退化的根本出路。
2.加强自然保护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的法制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自然保护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今后一是应尽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自然保护法,理顺自然保护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二是重新修订现有法规,科学立法,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现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制定有利于自然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
坚持“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对从事不利于生态保护经济开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生态补偿费或生态税,利用经济手段调整人们的经济活动,使其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对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必要的恢复治理。
4.树立抢救意识,大力兴建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保护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以维持物种的生存,保护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从沿海到内陆经济建设都在全面展开,经济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自然保护,另一方面也对自然环境构成压力。因此应当树立危机感,增强“抢救意识”,加快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步伐,力争到2000年时将现有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7.1%提高到10%左右。
5.加强科学研究,发展适用技术
自然界是一个永无研究止境的知识宝库,人类保护自然应首先不断深入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掌握其不同条件下的演化规律,为建立以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国家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国家组织研究科学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开采率、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破坏。
6.适当集中人力财力,积极开展生态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建设是防治自然环境退化的重要举措,生态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生态示范区,树立一批经济建设与自然保护协调发展的典型;(2)对典型生态退化地区进行综合整治示范研究,以探讨整治不同类型区域环境退化的关键技术和途径;(3)开展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生态工程建设,如建设三北防护林等;(4)以流域为单位,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生态农业的道路。
7.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鼓励公众自觉参与
自然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因此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公众参与是自然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的集中表现,也是其最雄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自然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下大力气认真抓好。
8.积极开发自然保护的国际合作
自然保护国际合作的领域非常广阔;(1)可以争取国外资金帮助国内开展生态建设;(2)开展对外合作帮助我们学习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3)通过对外交流帮助国外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工作,扩大我国在自然保护领域中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