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论文_陶艳萍,李沛霖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论文_陶艳萍,李沛霖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中应用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本院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予以统计学处理之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针对剖宫产的产妇予以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进行有效预防,促使产妇快速恢复,可以在临床上加以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278-02

近些年,伴随国内因高危妊娠行剖宫产的比例持续增加,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成为剖宫产术后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若是诱发急性肺栓塞,会对患者生命构成更大的威胁。为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性措施干预对该并发症的产生进行预防[1]。我医院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其中200例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理想,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率,报道详细总结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采取剖宫产产妇40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400例患者对于本次课题、研究的开展都知情,并在自愿的状况之下将《知情同意书》有效签署,同时,伦理委员会已经同意并批准。在对照组中选取的年龄范围是24至38岁间,平均年龄约(25.71±2.53)岁,孕周在39至41w间,平均孕周为(39.21±0.67)w;在观察组中选取的年龄范围是23至40岁间,平均年龄约(26.17±2.79)岁,孕周在39至40w间,平均孕周为(38.82±0.70)w。对比400例床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及孕周等),明显差异不存在,且P>0.05,数据仅具备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为:(1)入院护理:具有明确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在住院之后,护士需要讲解剖宫产有关知识,且告诉他们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和诱发主要因素及其预后效果等,特别是合并一些并发症一类产妇需要做以重点的讲解,提升并发症产生的认知,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详细评估产前检查结果,及早警惕肥胖和静脉曲张以及凝血异常或是糖尿病等极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2)术前护理:术前指导产妇床上翻身;做下肢的屈伸运动;以及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掌握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的自我护理技能;视产妇的高危程度而定必要时测量孕妇的大小腿围,购买合适的弹力袜并协助穿上,提前达到预防的目的。(3)术后下肢护理:协助并鼓励尽早进行功床上翻身活动,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更换体位,还可以按摩双下肢肌肉,使得静脉回流的速度增快;卧床期间可以给于双下肢气压治疗。避免选择双下肢静脉输液而选取上肢静脉进行留置针,且尽可能规避输注较高浓度的抗生素以及高渗糖类药物,以免对血管壁产生刺激造成相关损伤。血栓高风险产妇协助穿着弹力袜,达到预防的作用。(4)鼓励及早下床活动,部分高危病人需要护理者对产妇的下肢皮肤具体颜色和温度以及肿胀程度进行密切观察,关注产妇的主诉,尽早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现,且予以及时性治疗[2]。

1.3 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400例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在统计学中选取软件SPSS 17.0予以完成,运用(x-±s)表示一般资料,同时予以t检验;运用n及%表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同时予以χ2检验。对两组间差异的形成予以对比,十分显著且P<0.05,说明在统计学之中形成较强的分析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为0例(0.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为5例(2.5%);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实施统计学分析,χ2=5.0633且P=0.0244,因此,在统计学之中形成较强的分析意义。

3.讨论

产妇使血液呈现为高凝的一个状态,尤其是急性期有可能产生严重性肺栓塞,进而对他们的生命与安全造成威胁。截止至日前,剖宫产手术之后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进行预防。本次开展的研究,通过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即经过入院宣教、术前护理、术后下肢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率为0例(0.00%)比对照组的5例(2.5%)低,采取统计学处理之后,两组之间存有相对明显的差异且P<0.05,进而在统计学之中提升了分析意义,以上的研究最终成果和李春桃[3]文献在报道的内容上相同且符合。证实:在行剖宫产的产妇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加以预防,可以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将该并发症的产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中,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率显著降低,鉴于此种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优势,比较适合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润琴.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4):129-130.

[2]乔莉生.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70.

[3]李春桃.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4):17-17,18.

论文作者:陶艳萍,李沛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论文_陶艳萍,李沛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