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蓉 唐树银 朱孝秋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腔镜外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行直肠癌肠造口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结果: 经过WHOQOL-100评价后,两组患者在环境项上评分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生理机能、独立性、心理及社会关系这4项上评分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理干预对于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直肠癌;造口;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19-02
直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的发现、诊断及外科根治。外科手术切除是获得根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以结肠造口术临床应用最广,是一种将肠道直接引出腹壁而使肠内容物能排除体外的手术方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对“人工肛门”难以接受,容易产生抗拒、悲观、甚至绝望心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术后康复及提高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我院自2014年起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整理汇报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于我院进行直肠癌肠造口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直肠指检、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49~72岁,平均年龄(54.8±6.4)岁,Duke’s分期,A期21例、B期42例、C期9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了解造口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创伤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2)饮食干预。术后饮食按照流质—半流质—普食方式,由于患者原有消化吸收功能未丧失,饮食原则可随患者需求而仅,饮食量均衡,避免刺激饮食、禁食坚果类食物,少食洋葱大蒜等易产气食物。(3)排便训练。通过提肛运动、意识控制等方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期间注意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压,导致造瘘口处结肠粘膜脱落。(4)造瘘口护理。尽快教会患者及其其家属对造瘘口进行护理,主要造口袋的更换和清洁。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减轻异味,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同时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5)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多于患者进行交流互动,尽可能多提供照护,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起到互相协调,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
1.3 疗效评判指标
依据世卫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从生理机能、独立性、心理、社会和环境5项进行评价,每项20分,生存质量与得分呈正比[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x-±s”表示,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WHOQOL-100评价后,两组患者在环境项上评分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生理机能、独立性、心理及社会关系这4项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3.讨论
发生在肛门齿状线以上至直肠乙状线交界处的癌肿称为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肠造口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术式,也是直肠癌治疗的必要手段之一。肠造口术是将患者自身部位的肠道拉出身体外、置于腹壁上,以解决粪便或尿液的排泄。虽对患者消化吸收功能未产生影响,但由于排便途径的改变,这种生理、心理上的变化,患者多难以接受,对后续的康复及患者生存质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WHO曾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因此,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如何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
心理疏导干预是整个护理干预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整体评估,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正确认识造口的存在,尽可能多的给予心理关怀,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心理负担[5]。此外,我们注重健康合理的从饮食干预,对造瘘口进行精心舒适护理,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同时多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家庭支持,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心理和社会的双重支持,能够尽早适应造口,树立良好心态,为早日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荆淑红.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156-157.
[2]都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
[3]文莎丽,张静平.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0): 371.
[4]夏立建.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技术的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3): 961-964.
[5]张蕾.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5-116.
论文作者:潘蓉,唐树银,朱孝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直肠癌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论文; 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