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第七种艺术”--论建立中国影视教育体系的意义_艺术论文

如何把握“第七种艺术”--论建立中国影视教育体系的意义_艺术论文

如何驾驭“第七类艺术”——论建立中国影视教育体系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教育体系论文,意义论文,艺术论文,影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要问,什么是艺术教育?十之八九的人们会脱口而出:音乐教育或美术教育。这固然不错,但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看待艺术教育,仅仅局限在此显然是不够的。

细细考察,什么社会因素对中小学生影响最大?他们脱口而出的必定有影视:影视广告会成为他们购物的支配因素,MTV的名家只有他们能如数家珍,影视追星的“追星族”中他们才格外狂热疯癫……影视的影响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在当今世界上,电影电视是社会传播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整个20世纪中,影视艺术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绝对优势而引人瞩目,被誉为最年轻最富于潜力的“人类第七艺术”,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国内外经验证明,高质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对开拓广泛的经济市场有益,而且对加大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提高该民族在国际社会的中的整体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反之,不良的影视对青少年的误导也不可忽视,凶杀、暴力、成人生活镜头等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已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反复提及,在报刊载文对青少年盲目摹仿的“电视病”描述中,诸如“哇塞”、“耶!”“味道好极了!”的电视语兴盛一时,对影视的模仿导致许多奇观和悲剧,比如,孩子摹仿练功持刀从墙头纵身跳下而导致死亡;男童仿效电视剧的鬼相而上吊身亡;女孩仿照宣扬暴力的电视片写信向邻居敲诈巨款;13岁的男生仿照外国电视剧中作案手段,在12天里强奸了3名幼女……这些,使我们深感影视教育的迫切性。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我国文艺界应重点抓好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电影艺术,但至今对电影电视艺术理论的研究还相当欠缺,而影视教育更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忽视对影视教育的研究,导致一方面青少年被影视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良好的影视艺术难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因此,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影视教育,把它作为艺术教育特殊领域对待的时刻。

首先要确立影视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的认识。通过声画语言,形象展示内容,是影视通俗化的特长,也因此,它具有最为普及化的优势。没有引导教育的影视作品,会大大削弱我们花大力气所做的工作。而借助好的影视作品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惜,对于影视教育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

影视教育的队伍很为缺乏。没有基本的教育队伍,就谈不上开展影视教育。没有较好的影视教育,影视创作队伍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见识就难以提高。

要大力倡导建立中国民族化的影视理论体系。用什么样的影视创作来感染教育青少年,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同时,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分析创作现象,也影响着教育的方向。由于现有影视理论绝大多数是西方影视理论的翻译和介绍,生搬硬套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尽管影视艺术是属于国际的,影视理论中的本体论部分也有着通行的认知意义,但影视理论中的功能论部分却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影视艺术每一种功能的发生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土壤。通俗一点说,影视的语言是国际的,影视的语法则是民族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不断融汇、改造外来的宗教和艺术形式,逐渐确立了自己独有的审美方式、美感构成、经验范畴和审美价值取向,这一美学传统已经深刻地体现在影视创作和观众评价中,亟待梳理成型,并进行专门学科建设。只要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出发,对传统美学进行深入的分析考察,从中国美学的特殊角度观照中国影视乃至世界影视,就能初步建立起中国本土的影视美学理论。中国影视美学的提出,有助于在实践上引导中国影视创作的方向,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浮躁与媚俗,提高影视创作队伍的理论素质和自觉意识,并以良好的创作面貌为世界影视发展提供新的参照系。同时,中国影视美学理论的梳理,也可以为中国影视教育提供自己的理论基础。

建立民族化的影视美学体系,应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与影视艺术形式的对接上,从中探讨一以贯之的民族审美心态,辨别传统文化在现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及美学传承;结合近百年来的中国电影创作,梳理传统审美心态在影视叙事特点、叙事母题、大众传媒时代的电影流向等方面的渗透;本着拓展影视表现形式的眼光,进一步开掘传统美学厚积深藏的巨大潜能。这一切,都是影视教育必须面对的基础问题。因为以中国民族化的影视理论指导影视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切中实际,也才能梳理清楚中国影视艺术的美感所在。由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较为模糊与基本处于潜藏散布的状态,而影视艺术又是一门具象的、综合的视听语言,因此,发现两者的内在联系并将其理论化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种研究的难度较大,但研究意义更大。

只要我们有正确、开放的影视观,具备了对影视艺术理论的准确把握,影视教育就可能成为现代社会培养人优良素质的重要方面。必须看到,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具备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佳作,像《神女》、《桃李劫》、《马路天使》、《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李双双》、《上甘岭》、《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骆驼祥子》、《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黄土地》、《青春祭》、《芙蓉镇》、《老井》、《红高粱》等电影,和《今夜有暴风雪》、《四世同堂》、《红楼梦》、《努尔哈赤》、《凯旋在子夜》、《西游记》、《秋白之死》、《末代皇帝》、《渴望》、《围城》、《南行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许多电视剧,对于鼓舞人们投身健康生活,摈弃丑恶,创造美好具有积极的意义。影视文化有丰富的优良传统可以继承,民族美学与民族文化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存在并产生深刻良好的影响。影视教育应当承担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和崇尚美好思想的重担,为培育新一代德、智、体、美的全面人才服务。

可以预见,随着影视对生活影响的日渐加深,建立多层次的中国影视教育体系的问题会提上议事日程。这一体系包括学校和社会教育两个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大学、中小学影视教育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学影视教育包括影视艺术的鉴赏、创作、文化分析的教育。它含有培养影视专门人才和影视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教育,以及与对普通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两个任务。在我国,专门的影视人才培养学校和系科为数不多,但近年则有了较大数量的增长,表明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向。而世界影视教育的更为突出的现象则是把影视和传播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一环。在西方的著名大学都普遍设有影视、传播学院或系科,把影视作为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已成惯例。在我国,现在也有几百所大学相继开设了影视课程,呈现出对影视作为艺术教育一环的基本共识。未来几年,大学影视教育的步伐还会加快。相比而言,中小学校的影视教育还明显薄弱。由于课程压力大,也由于对影视教育意义的认识不足,中小学生的影视知识普遍薄弱,限于对影星的了解和对娱乐故事层面的爱好,他们的鉴赏力和辨别力都比较低。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正确的观影习惯和鉴赏能力,以及借助影像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因此,建立针对青少年的影视教育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社会影视教育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它包括对影视创作的社会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和优秀影视作品的宣传,还包括通过各种途径宣扬佳作,贬斥不良倾向,促使创作者认识到与社会民心保持什么样的联系,从而生产优秀的作品。社会影视教育是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场”。而且,孩子的影视教育还更要通过他们在校园之外的耳濡目染来验证、补充,从某种意义上看,社会影视教育的潜移默化效果更为重大。

影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教育手段,我们理当把它纳入21世纪素质教育的链条中。

标签:;  ;  ;  ;  

如何把握“第七种艺术”--论建立中国影视教育体系的意义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