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义”初中历史教材书法知识教学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书法论文,教材论文,知识论文,初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编《中国历史》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介绍书法艺术知识方面,同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增加了书法知识在新教材中的比重和增加了许多书法作品插图,这些都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光辉灿烂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作为一部教科书,新教材不可能详细地介绍书法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只是在介绍各朝代文化艺术的同时,对各个朝代的书法艺术发展作了简要介绍,缺乏系统性。这就给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知识带来了不便。尤其,大多数教师对书法艺术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教学中有不小的压力。在此,我想就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一些认识,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意见。
书法艺术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门类之一,了解这门艺术,能够得到中国文学、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等多种学科的许多知识,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教师在讲授书法艺术知识时应该了解哪些基本知识呢?
首先,应该了解书体源流。
了解书体演变的过程,是认识书法艺术的基础,也是授课中的关键。自古以来的书体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三种字体。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出现于秦朝,大量使用于汉代。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始创于东汉,至唐朝趋于成熟。行书,是东汉时期民间流行起来的新兴字体,它是由楷书发展来的,到晋代发展到最成熟。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西汉初期形成的一种隶书草写体,也称为“古草”;今草出现于东汉,它是楷书的草写体。我们今天所说的草书一般是指今草。
其次,要懂得书法欣赏的最基本知识。
1.应了解各个朝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一般来说,秦朝以前是甲骨文、金文为主的篆书时期;汉代则以隶书为主;魏晋六朝以来行书为主流;唐朝是楷书的全盛时期;宋代以后,基本上进入了以行书为主的时期。了解了这些,反过来也可以使我们明白,王羲之为什么以行书最为有名?欧阳询、颜真卿何以楷书名世?新教材中各个朝代书法作品插图的选排都是以当时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为标准的。
2.要了解各体书法的特点。一般说来,小篆笔画秀劲圆健,结构严谨,字体略长,注意均衡对称;隶书笔画有了粗细变化,有了波势挑法(俗称“蚕头雁尾”),字体也由篆书的略长变为扁方;楷书结构简省,整齐美观,点画轻便;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具有简便、流动、写意、通俗的特点;草书的笔画比行书更为省简,字形变化更加丰富,字的动态感非常强烈。
3.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著名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和书法风格,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王羲之“书换群鹅”的故事,人们称道颜真卿、柳公权书法风格的“颜筋柳骨”等等。
第三,在介绍书法艺术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名家辈出,产生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书法艺术珍品。在国际上,我国的书法艺术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例如唐时日本、朝鲜都曾用重金购买书法家欧阳询、柳公权的书法真迹。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然喜爱中国的书法艺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如果我出生在中国,那么我将会选择书法而不是绘画。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崇备至。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2.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格,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大凡学有所成的书法家,都有高尚的人品。例如刚正不阿的颜真卿,为民请命的郑板桥。同时,还有许多为发展祖国书法艺术而勤学不辍的书法家,如唐代虞世南勤奋好学,晚上睡觉时还用手指在肚子上划字;明代文征明为弥补先天不足,每天从早到晚临习古代名家碑帖,最终成为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