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设的第三条道路——济南市北园镇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济南市论文,研究报告论文,第三条论文,道路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济南市作为特大城市,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等都有了巨大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继续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繁重任务。所以,世纪之交,必须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方向出发,寻找济南市城市化建设的比较优势,探索济南市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道路。北园镇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目标,是城市化建设的第三条道路。总结提升北园镇的经验,有助于济南市提高城市化水平,并丰富中国城市化建设理论,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工业化基础上的大城市化道路与小城镇战略道路的局限性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的历史必然产物,实现现代化的当然阶梯,这是众多国家已经实践或者正在实践的道路。而当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目标的实现演化为具体的实践时,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形,或者说两条道路:
1.第一条道路:众多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大城市化道路
我们在考察有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时注意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采用工业化—大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化目标。应当承认,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一个国家,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城市化目标,这在城市化目标实现的方向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者说从终极意义上讲,城市的出现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的结果,没有手工业的发展、交换的出现和人口的聚居,是不可能有城市的出现的;而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没有工业化的实现,市场经济没有成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出现现代城市。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道路。很显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城市化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城市化道路。
就中国国情而言,我们不可能完全采用大城市化战略。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就可以非常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具体来讲:①就目前的中国已有大城市而言,无论是现代工业的发展所能创造和提供的就业机会,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容纳能力,还是从市政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制约因素都非常大,许多因素甚至是难以改变的刚性制约;②在当前城市就业压力较大,并且有较多下岗职工的情况下,事实上已经不允许更多人口向现有城市聚集,否则,我们就可能重蹈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覆辙,因为片面发展大城市而引发大城市病,“造就”一大批没有工作、无所事事的贫民,带来过高的城市犯罪率,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③从目前中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水平来看,多数农民还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就决定了大量农民进城的不可行性;④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等也决定了大量农民进城的现实可能性很小。这些情况表明,尽管通过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在西方国家已得到证明,但是,中国国情决定了这条道路在中国实施相当困难。正是因为如此原因,中国才选定了第二条道路——实施小城镇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
2.第二条道路:实施小城镇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
实施小城镇战略,通过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中国正在实行的城市化道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把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作为提高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表明了中国采用这一城市化战略的坚定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城镇战略比较符合中国国情。①中国现在已经拥有40000余个小城镇, 对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②集中在众多小城镇中的大量乡镇企业,吸纳了1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使许多以从事传统的农业产业为主的劳动力及其家属,慢慢地转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加速了农业人口非农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③愈来愈多的人口向城镇集中,不仅极大地解决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劳动力来源问题,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且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但是,小城镇战略的实施,又不能不面临四个问题:①就小城镇战略的实质而言,它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城市化道路的翻版,即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建设更多的新城市(镇)提高城市化水平。所谓的区别,仅仅是在具体方式、具体道路上发生了变化,只不过我们要建设的城市在规模上小了一些而已。②尽管小城镇战略推动了中国实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具体道路的选择上却显得过于偏颇甚至狭窄,没有充分考虑到众多的乡镇实际上可以通过非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目标,进而在整体上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如许多存在于大中城市周围的乡镇实际上可以另辟它途实现城市化目标。③小城镇规模过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根据建设部村镇司的村镇统计资料,我国的小城镇的规模、人口、面积在扩大,而数量在减少,但是,相对于一般中小城市而言,依然偏小,其发展后劲不足。④从实践情况来看,现在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依托于大中城市的求得发展乡镇,并不是通过发展工业来实现城市化目标,而是直接通过其依托大中城市的有利条件,发展第三产业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二、北园镇实现城市化的实践探索及启发意义
北园镇地处济南市北郊,南依市区,北跨黄河,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35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拥有人口18 万(其中自管人口6万、驻地人口6万、流暂人口6万)。
(一)北园镇的探索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北园镇的探索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1年,北园撤社建镇。这一时期,北园镇如同全国大多数乡镇一样,一是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是在经济建设上与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相结合,重点发展第一产业。在这一时期,北园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城市化进程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1981年—1986年,北园镇通过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城市改革已经开始、工业迅速发展的大好时期,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北园镇发挥紧靠济南市的优势,并适时抓住济南市实施“腾笼换业”战略的有利时机,大搞“拾遗补缺”,制定了“二三一”产业发展顺序战略,优先发展第二产业。这一时期北园镇的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其城市化建设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济南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并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受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思路的制约,在产业发展定位上不够准确,优然重复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老路,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而且丧失了许多发展机会,导致城市化进程缓慢。
第三阶段:1987年至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基本实现城市化目标时期。1987年,北园镇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自身的区位优势进行了重新评估,大胆进行了发展战略和方向上的调整,并在“八五”之初就把原来的“二三一”产业发展顺序,及时果断地调整为“三二一”产业发展顺序,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重点的转移,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了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和优先位置,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北园镇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建设目标。这表现为:
第一,北园镇已经基本建成“山东最大的第三产业城”。北园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集体、个人三门齐开,区、镇、村、企四轮齐转,批发市场、商业大街、商贸中心、工业园区、旧区改造五路并举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市场、商业街、商业网点、特色经济园区、花园式住宅为支点的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文体娱乐设施等配套齐全的“山东最大的第三产业城”框架雏形。
第二,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①从各次产业的构成情况来看,北园镇1998年第三产业收入高达124.5亿元, 占全镇总收入的82.1%。这一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于一般发达国家水平;②从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来看,北园镇绝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其中90%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这同样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高于发达国家水平;③从规模来看,北园镇现有人口18万,商业网点4.5万个,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小城镇平均拥有人口 5000人左右的水平,而且基本达到了小城市的水平;④从现代城市综合功能状况来看,北园镇在道路交通、商贸娱乐设施、科教文卫、生态环境以及旧村居改造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城市化要求。
(二)对北园镇探索发展进程的几点总结
1.北园镇改革开放20余年的探索实践,经历了优先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三个时期。这样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城郊型小城镇建设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中国城郊型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方向,使北园镇的城市化实践变得更有说服力和普遍意义。
2.北园镇走过的城市化道路既不是工业化—大城市化道路,也不是依靠工业化推动的小城镇建设道路,而是依靠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城市化目标。
(三)北园镇城市化实践的意义
北园镇的城市化进程与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对外扩张、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相融合,不仅北园镇的城市化目标基本实现,并且推动了济南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不但北园镇以其区位优势、实际发展水平使我们难以将其与济南市区分割开来,事实上已经成为济南市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2000年初济南市新的城市区划中,北园镇也已经被规划入新的济南市区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北园镇的城市化实践具有提高自身城市化水平和推动所依靠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双重作用,是对中国城市化建设实践的有益探索。
1.北园镇城市化道路的实质是以其有益的实践探索,为中国找到了实现城市化目标的第三条道路
工业化—大城市化道路和小城镇战略的城市化道路,其实质和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相同的,即都是以优先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相对于这两条道路而言,北园镇的城市化道路具有三个特点:①通过产业发展重点转换,以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而不是以优先发展工业作为基础来实现城市化目标;②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不是以量的扩张,实现城市化水平目标,而是以质的提高(寻找、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并通过自身努力事实上已经与济南市市区融合为一体,成为济南市市区的一部分;③为中国存在于大中城市周围的许多乡镇实现城市化目标,提供了新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城市化道路。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并与已有的前两条相比较,我们把以北园镇为代表的城市化之路,称之为实现城市化目标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依托于大城市周边的乡镇,以优先和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带动城市化目标的实现,与以重点发展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中国实现城市化目标的一种新模式、新道路。
2.理论意义
实现城市化目标,建设现代化国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课题。而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难题,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小城镇战略理论等在内的一些重要理论成果。
二元经济结构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伯克、希金斯到刘易斯,他们共同的思想:只有工业化的完成,产业转换过程的完成,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才能终结二元经济结构历史、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缩小并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当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小城镇战略理论,尽管其初衷并非要解决现在意义上的城市化建设问题,但是已经演变为今天的城市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依据。这一理论的核心依然是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实现城市化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北园镇则创造了一条远离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目标的道路。对北园镇的城市化建设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不仅可以弥补现有城市化理论的不足,补充和丰富小城镇建设战略理论体系,而且,能够对小城镇的城市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属于小城镇建设最新道路探索。因此,北园镇的城市化建设实践,是对小城镇战略和城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创新,是济南市对中国城市化理论的一个巨大发展和贡献。
3.实践意义
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化目标,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继续实施小城镇战略,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当前中国已有的40000多个小城镇,一是平均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发展乏力,镇均拥有人口约在5000人左右,在总体上离城市化目标较远;二是存在于大中城市周围的众多乡镇,面临难以寻找到既满足并服务于城市需要,又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难题;三是中国亟需寻找到新的发展道路,以尽快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化目标。北园镇的实践已经表明,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依靠于大中城市周围的乡镇可以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达到预期目标。这无疑对那些存在于大中城市周围、尚未实现城市化的乡镇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而且必然会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实践。同时,济南市周围的一些乡镇,如济南市西部的段店镇、东部的洪家楼镇等也同北园镇模式如出一辙,基本实现了城市化目标。这表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实现城市化的第三条道路,具有很大范围的可行性和推广意义。所以,研究、探讨北园镇的城市化道路,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意义。
三、几点建议
城市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我国的城市发展较早,古人提出要“体国经野”,将“国”(即城市)和“野”(即郊区)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我们对北园镇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寻找实现城市化新路,推动济南城市化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这一目的的实现,提出以下建议:
1.把握山东省城市化建设趋势,明确济南在山东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位置。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城市化水平低于30%,属于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50%之间,属于高速发展阶段;高于70%,属于稳定发展阶段。目前,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在35%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城市布局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以胶济铁路和京沪铁路(山东段)两条城市体系带为骨干,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大中小城镇相配套的城镇体系的总体框架。
这一方面表明,山东的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要求济南市必须抓住机遇,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同时表明,山东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两大城市群格局已经形成,这进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定位济南在山东城市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位置。
山东省东西部之间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要求济南理应把城市化建设和与其充当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龙头地位相结合。在山东中西部地区,包括滨州、聊城、菏泽、济宁等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仅产业结构水平低,而且资金缺乏。如果济南市向东部扩展,充当经济发展的领导者,难度很大,甚至是不可能的,而如果向中西部扩展,则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后劲。因此,济南市首先应当进一步确立自己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龙头地位,并通过经济协同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济南市的综合实力水平,推动济南市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2.优先发展制造业,提高济南市的经济竞争力。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原动力;从微观经济角度来说,制造技术是千万家企业经营实力的源泉。目前,济南市既有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的一般问题,又有工业经济效益较低的特殊问题。济南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造业有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济南市城市化建设,必须从济南的实际出发,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水平为目标,充分重视并大力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抓住当前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投巨资更新设备,提高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把济南市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制造业中心,为济南市在21世纪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出发,我们认为,济南应采用“强一壮二推三”发展战略,争取利用5—10年的时间,把济南市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的现代工业生产能力、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城市的发展战略。
所谓“强一壮二推三”,即第一产业必需得到不断加强,重点是壮大第二产业,尤其是加大制造业发展力度,同时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具体可以落实为两个方面:一是成为具有强大生产加工能力的现代工业大城市,并成为辐射带动鲁中、鲁西经济全面发展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二是成为影响全省的服务性、综合性大城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济南市城市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3.在济南市五区推广北园镇经验,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济南市五区除北园镇外,还有段店镇、洪家楼镇等采用了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目标的战略,但是,在五区26个乡镇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在建设规模、综合功能等方面,没有达到城市化的要求。因此,推广北园镇的经验,让紧靠市区的乡镇尽快提高城市化水平,非常必要,也十分可行。
4.对五个郊区县(市)区别对待,合理规划,提高其城市化水平,进而在整体上提高济南市的城市化水平。目前,在组成济南市的五个郊区县(市)中,有三个紧靠市区,两个稍稍远离市区。应当从“体国经野”的角度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区别对待,可以考虑利用5—10 年时间,市区向西南延伸,把长清变县为区;向东扩张,利用章丘市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的优势,把章丘市建成济南市新的加工工业基地;跨河发展,利用济阳平原多,水利灌溉方便的优势,把济阳建成济南市的蔬菜副食生产加工基地。同时,对平阴、商河作出统筹安排。
5.扩大乡镇规模,提高其城市化水平。鉴于目前乡镇规模过小,城市综合功能水平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可以考虑从扩大乡镇规模、提高乡镇人口聚居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目的出发,撤并乡镇。
6.城市化建设要做到城市综合功能水平提高相一致。信息通讯、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生态环境等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普遍重视,能源供应、城市防灾、公共服务、信息通讯、交通等各项设施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档次和规模逐步提高,已经开始瞄准亚洲甚至世界一流水平。而且,现代城市的功能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不仅仅是量的扩张速度在加快,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
从现代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加强这一发展趋势出发,济南市的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城市功能的提高,尤其要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
标签:小城镇论文; 城市化水平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城市规模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道路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