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的四版本教材活动建议——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布局论文,运输方式论文,教材论文,版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模块教学时,可对模块的学习顺序、模块内容进行组合,并注意体现各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三大原则,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四套新课程标准教材,参照师生知识现状,整合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的开发(即该开发满足“模块”两大属性:标准性,达成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可替换性,实现课程的时代性和选择性),有助于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本文以“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一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例,结合该要求的主题教学层面体现的模块间联系和模块内主题间联系,在利用四版本教材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基于“获取加工和运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活动建议。 一、基于课程标准模块化分解的活动预设 对课程标准进行基于模块化的分解:“结合实例”属于行为条件,“实例”是模块化的“可替换性”内容,“分析”属于行为动词,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属于认知内容,也是模块化的“标准性”内容。交通运输方式有多种类型,要求中的“布局”既有主观安排规划的意味,也有客观现状的相对位置的陈列,此处可大致理解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交通运输的布局包含交通运输点、线和面的布局,其变化更是多种多样,聚落空间形态有平面形态(分散式和集中式)和立体形态(地表、地下和地上),商业网点类型既有城市内部的商业区,也有商业职能突出的商业城市,活动的预设和开展都不能求全责备,要将活动重点落在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并“感悟”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上。 二、基于教材模块化整合的活动开展 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提出“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要求,师生可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地理信息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创设条件。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正确选择,因此,下文从活动对应内容和活动呈现方式两方面开展对教材模块化现状和整合措施的阐释。 1.四版本教材模块化体现的比较 编写内容:人教版有专门一节,由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两部分组成;中图版在“地域联系”一节对应半节内容,由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分为“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和“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综合发展”三部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分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商业网点的形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商业网点的发展”两部分)两部分组成;湘教版有专门一节,由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两部分)、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以及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三部分组成;鲁教版在“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节对应2/3节内容,由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以及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两部分组成。综上可知,四套版本在内容上均体现课程标准的认知内容要求,较好地关注了“模块化”的“标准性”属性,但其涉及的认知内容和所需教学课时差别较大。 呈现形式:人教版两部分内容分别对应“正文、案例和活动”和“正文、读图思考和案例”依次呈现形式;中图版以“引言”开始,两部分内容均为“正文”形式,最后以“案例和思考”形式结束;湘教版以“引言”开始,三部分内容均为“正文、活动”形式依次呈现,并在三部分内容间穿插两次“阅读”形式;鲁教版两部分内容均以“正文、活动”形式依次呈现。综上可知,四套版本在内容呈现上均体现课程标准的认知条件要求,选择实例均有一定时代气息,关注“模块化”的“可替换性”要求,但其体现的活动力度差别较大。 2.四版本教材模块化整合的活动开展 整合成果:通过课程标准的模块化分解和四套教材内容的模块化体现以及活动呈现方式的比较,可得出教学主题必须包含的模块化“标准性”内容有:同一聚落,其空间形态随交通运输方式或布局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城市,其商业网点的布局随交通运输方式或布局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商业城市,其商业中心地位随交通运输方式或布局的变化而变化。可得出教学主题的呈现方式适合采取:先给出实例,且实例最好能有图像,再给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或交流讨论的活动,最后再给出结论,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即实例可以“替换”,但培养归纳思维的活动呈现方式属于“标准性”要求,不宜改变。 整合案例:开展教材模块化整合的活动时,可从内容以及活动呈现方式的模块化体现程度两方面进行,在时间允许和学生能力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借鉴其他版本教材的优秀实例。如以鲁教版教材模块化整合为例,教材内容完整,呈现方式多样,但对认知内容的呈现次序大多是先给出结论,再给予例证的演绎思维,因此师生活动可保留其内容,主要对其呈现方式作调整。 必选活动1:读“北京主产区的形态变化图”,说明与1949年以前相比,1950—2002年城区形态的变化,并对其变化因素略作分析。 必选活动2:读“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图”,说明四幅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对四种城市空间形态出现先后排序并说明排列理由。 必选活动3:读“中国唐代商业城市和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图”,找出东北地区不属于省会的现代中心商业城市并分析原因;比较南京和杭州商业地位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必选活动4:(本活动是对教材文字的实例例证)读图1,比较图中火车站批发市场和百货大楼的分布差异,结合教材文字,分析两个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说明富居家具城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自选活动:在活动完成后,还可提供其他版本的优秀实例素材,如中图版文图资料“美国新泽西州高速公路旁的大型超级市场”和案例资料“石家庄的城市变迁”,再如,人教版“火车拉来的城市——株洲”以及具有三个方向水运优势的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而湘教版活动“扬州的变迁”则可与鲁教版活动3整合开展等。基于模块化的四版教材活动建议--以“交通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_课程标准论文
基于模块化的四版教材活动建议--以“交通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