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论文_李成

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管理及岗位设置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管理实施后患者,另选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60例患者为实施前患者。实施前后均为相同的8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医院结合门诊护理管理情况,实施岗位设置及绩效管理方案,对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判断治疗前后差异。结果:实施前护理满意率为76.67%,实施后为9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绩效管理与岗位设置应用于门诊的护理管理中,其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岗位设置;护理管理;绩效管理

护理岗位护理,主要是针对医院的护理岗位,合理对岗位进行设置、监控及分析的管理过程,也是医院人力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位,同时,也是成立绩效管理的基础。为提高医院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及绩效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核心部位。目前,医疗机构提倡推动护理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在此趋势下,护理岗位的相关体系管理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1]。本组调查,主要对岗位设置及绩效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为管理实施后调查者,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2.6±5.9)岁;另选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患者中60例为实施前调查对象,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0.5±5.8)岁;实施前后均由相同的8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主管护师2名,年龄32~45岁,平均年龄(35.5±5.2)岁。文化程度:中专1例,大专2例,本科以上5例。实施管理前后调查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岗位设置

确定岗位设置和任职资格:对门诊护士岗位作分析,确定每个岗位的权限及职责,以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2]。将岗位设置制作成手册,门诊护士主要为N0~N4,其中,N0为导医护士,其任职资格为3年工作经验以下,具有中专学历者;N1为大专学历以上,任职资格3年内,为轮岗护士;N2为全岗护士,任职3年以上;N3为定岗护士,任职10年以上护士资格者;N4为专科护士,主管护师以上者;

确定岗位责任与职责:责任制度是以工作量为核心分布,不同级别人员各有分工。岗位责任制度清晰明了,切实落实到位。形成护士分级模式,N2、N3可采取差额竞聘制度,针对岗位需求,分配不同层级护士相应职责。N0为引导患者就诊,巡视通道与便民设施的完善;N1与N2层护士是为开诊做好相关准备事宜,确保负责岗位相关工作;N3层级护士实施专项护理,负责特殊物质及患者管理,做好管理及监督工作;N4层级护士主要对门诊手术进行准备,参与会诊及护理研究、学术会议等。

1.2.2绩效管理建立

以岗位责任为辅、服务质量为主的绩效管理方案。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岗位及护理水平提供薪酬。依次排名、晋升。

结合护士工作质量及数量完成考核,来自岗位质量监控。工作数量为岗位的工作频率;与班次、工作强度、时间及风险结合,征求整体意见,对不同班次给予不同分值。工作质量主要由患者的满意度、抽查等判断;每月发放调查问卷,作满意度调查统计。可经过现场提问方式,为整体素质进行考核[3]。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将研究数据录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采取X2进行检验,以[n(%)]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实施前护理满意率为76.67%,实施后满意率为9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层级设置的方法,可有效优化护理团队构架。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岗位层级设置时,可以使护理人员实现能力培养,加强工作实践[4]。岗位设置的方式,也更加符合当前的护理发展现状。N0护士需要面对所有患者,并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为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N1轮岗护士提高执行能力,实现全面锻炼,加强在不同岗位中的适应性;而N3护士需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协调。通过晋升机制的设立,能够使护理层级分明,加强管理能力。

有明确目标情况下实施奖励机制,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医院必须全年连续运转,护理工作存在周期性,在排班问题上,需要面对岗位负荷及均衡情况[5]。设置工作指标,在经济杠杆逐渐促使护士向工作量大、夜班倾斜,实现多劳多得的模式。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护士综合素质考核等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激发护士主观能动性。

综合上述,门诊护理管理中使用岗位设置、绩效管理模式,能完善门诊护理的管理体制,形成层级分明状态,能致力于培养护士的实践能力。绩效管理的实施,能解决排班问题,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改善整体护理质量。相较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其管理细节清晰,有利于提高工作凝聚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欣娟,曹晶,徐园等.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59-160,163.

[2]盛素巧.岗位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263-264.

[3]林鹤,林鹿,高淑荣等.护理人力资源分层培训与使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53-154.

[4]金恩熙.绩效工资对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及领悟家庭支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68-69.

[5]杨丽萍,秦亚玲,刘辉等.基于信息化的护理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13-15.

论文作者:李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论文_李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