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作业安全防范策略探讨论文_李龙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防范策略探讨论文_李龙

摘要:当下,区域经济往来和群众出行更加强调大型交通设施的运用。公用道路除了要在数量上满足社会基础建设的要求之外,还要在质量上保证交通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相应的建筑单位要提高对公路质量的升级和优化,公路养护作业作为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公路养护为出发点,重点对其作业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交通;公路养护;安全措施

引言:

公路养护作业是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张而延伸的重要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运行的安全,维护人身财产的安全。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的日趋密集,公路自身所承载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公路养护作业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应的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公路风险和隐患的排查,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来促进公路养护作业的稳定开展。

一、立足现状,找出原因

尽管当下公路养护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但在实际施工中,其各项具体操作也会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大致的原因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层面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公路养护的主体,除了要承担基本的养护作业之外,还需要兼顾其他道路施工的建设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护主体的负担和压力。有许多养护主体在具体工作时经常会出现捉襟见肘和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养护主体往往会牺牲安全施工的质量来完成具体的养护任务。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也没有对施工现场周围的交通情况进行规划,具体的工艺也会出现程序上的错误,这就大大提高了公路养护的风险性[1]。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公路养护作业一般在露天场所进行,并且会无可避免地与当地的交通产生冲突。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驾驶主体会忽视公路养护作业,没有对公路养护中的警示区和警示标语加以重视和关注,进而提高了养护主体施工的风险性,也扰乱了当地的交通秩序,给社会公共财产带来隐患。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驾驶主体会忽略对自身车辆的保养和维修,特别是在大中型汽车零部件的检查上,没有做到定时定期监督。有相当一部分机车在驾驶的过程中处于超载状态,并且有许多驾驶员会违反交通规则进行驾驶,这就会给公路养护作业带来更高的负担。

(二)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是影响公路养护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到具体施工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养护主体在施工中遇到路面有严重的塌陷或者是起伏较大的状况,就会导致整体养护工作的延期。除此之外,若是公路位于城市中心或者是交通较为密集的地区,也会给相应的养护工作带来阻碍。与此同时,天气因素也会给公路的运行带来风险和隐患,例如降雪,降雨或者是泥石流等等。另外,当下公路养护作业和公路安全运行在宏观上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指导,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观行为的正确性[2]。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根据上文中所叙述的当下影响公路养护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以大致将解决的方法列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强化宣传

当地政府,建设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在养护主体正式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前,应当加强对其安全教育和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让养护主体从思想上意识到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养护作业安全操作的规范和流程,以此来作为后续实际操作的基础和指导。除此之外,公路的建设管理单位也应当加强阶段性地安全检查和监督,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养护主体对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当地政府也可以组织规模性的知识竞赛或者是技巧演习,来加强养护主体对安全作业的理解。

除了要加强对养护主体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养护作业中设备操作主体的教育和锻炼。操作主体要认真听取养护主体的意见和建议,要熟练掌握各项养护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技巧,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主观性的失误。同时操作主体也应熟悉当宏观上对于公路养护设备的具体规定,要遵循交通驾驶的标准和规范,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养护地区来设定不同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3]。

(二)强化制度

公路的养护单位应当在宏观上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机制,以此来作为各部门履行自身职责的基本指导机制中要强调安全生产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并且,公路养护制度应当突出监督机制的作用,要对各部门主体的实际操作进行定期地检查和不定期地抽查。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重视问责机制的落实,当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上级领导应当就相应的主体展开责任追究。除此之外,安全制度中也要落实奖惩机制,要适当的激发各部门主体的竞争意识和自觉意识,推动其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树立,以此来提高养护工作的实际效益和水平[4]。

(三)强化现场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养护作业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特点,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大型公路养护施工现场的管理与划分。养护主体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养护需求,将具体的施工现场划分为警示,上下游过渡,施工,结束等等区域。在具体的警示区内,养护主体应当设立具体的警示牌和警示标语,也要做出施工的具体明示,而标语规格的设定应当根据当地的交通路段和区域限速来进行规划。除此之外,在上下游过渡区规划的过程中,养护主体要安放具体的路标,路标以锥形为优先选择,同时要注意控制路标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以十五米左右为宜。其他施工区域的安全设施摆放应当根据其客观需要而设定[5]。

与此同时,养护主体也应当根据道路养护的具体级别和种类设置特定的标志,例如高速公路,暂时性施工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养护主体要保证标志的安放能够处于视线可视范围内,尽量避免将其放置在较为隐蔽的地方,例如弯道或者是拐角处。并且,若是养护主体和相应的操作主体需要进行夜间施工,应当在现场配备较为齐全的照明设备,同时应当与当地的道路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提前对后续的交通进行规划与设计。

另外,监督部门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养护主体和操作主体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审查,要检查其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同时也要加强对阶段性施工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一旦发现有任何安全问题或者是风险,应当及时反应并设计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养护主体也应当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对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提升养护施工质量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交通运输安全的应有之策。在具体改进的过程中,养护单位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安全操作的基本规范和原则,要加强对自身内部人员的训练和改进,要重视对养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要全面落实过程性监督和阶段性审核。公路养护作业是一项发展性的过程,相关主体要认真排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坚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景小兵.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J].交通世界,2019(13):144-145.

[2]张益志.公路养护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要点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6):129-130.

[3]舒誉榉.浅谈公路预防性养护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23):75-76.

[4]王聪.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预防养护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25):177-178.

[5]苗国军.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视界, 2019(3):237-238.

论文作者:李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防范策略探讨论文_李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