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 甘肃省和政县第五中学 731200
摘 要: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掌握正确的德育渗透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净化,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使作文呈现出“德艺双馨”的美好局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德育渗透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语文教学方法得当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能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德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给予学生向上的动力。具体到语文教育上,德育更有其独特价值。首先,语文教与学都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重视记忆积累、勤思多练。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都需要坚忍不拔之意志。假如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情感,就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对教师而言,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倾听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同时能够改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最终也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其次,就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德育能够更深层次地促进“心言关系”的和谐统一,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熏陶、思想进步和情感升华。其一,要挖掘与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德育熏陶和深入文本相得益彰。其二,“言为心声”,一个拥有健康思想、健全情感、审美趣味高尚的学生,其文章主题的立意也应积极向上,内容充实饱满。
二、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地点拨和引导,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有积极作用。针对初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应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表达空间。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充满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
1.作文指导中增强道德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立意。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并不能够准确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是非观念判断。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观念,在审题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写作立意鲜明,符合主流价值观。写作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作文的选题立意进行辩论,多方位思考,最终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正所谓修辞立其诚。
其次,关注学生生活和心灵世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和积累,写作自然会有丰富生动的素材。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于漪老师曾说过:“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千万不能为写文章而说假话,造假情、虚情、浮情。虚情假意,不仅写不出好文章,对语言文字也是种亵渎。”因此,在作文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心灵开放,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呼唤“我”的回归。
2.作文批改中强化德育效果。“言为心声”,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字体味情感,反之,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等外化为语言文字。教师通过学生的文章,能了解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洞察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并通过评价作文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所以,评论作文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认识能力和行为表现的评论过程。学生能够在评价中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纠正错误的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3.不可忽略的汉字书写训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沉淀学生的心性,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坚韧专注的人格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与此同时,汉字的独特性和书法的无穷魅力也有助于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德育效果自然十分显著。
信息技术发达,网络的普及,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的普遍应用,渐渐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交流方式,学生也难免受到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避免这种不良风气十分必要。加强对中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这是进行德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对学生汉字书写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帮助学生砥砺性格,端正为人处世的态度,提升书写能力和品性修养。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写作的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初中阶段作为人生打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德育工作应不间断地进行。而语文德育渗透于语言中,蕴藏于文学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必须充分挖掘写作的德育因素,握紧“文章”这个抓手,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和文学所蕴含的思想精神和美好,使作文呈现出“德艺双馨”的美好局面;并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品德,将其内化,从而实施有效的德育。
参考文献
[1]刘国正 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3。
[2]于漪 孙军业 语文教学重在创建与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访谈录.中学语文教学,1999,09。
[3]韩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论文作者:赵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汉字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