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杨艳梅

新化县中医医院 放射科 湖南新化县 417600

【摘 要】目的:探讨DSA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9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根据术后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的49例患者中,43例确诊,检出率为87.76%;多层螺旋CT和DSA的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敏感性比较无差异(P>0.05),并且经Kappa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高;同时,两种检查方法的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区别(P>0.05)。结论:DSA和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致性较好,但是多层螺旋CT具有安全性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可以作为首选方法。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AD)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动脉急症,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比关系,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有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后,其主动脉分支、大脑出现的相关症状、累及范围以及夹层类型与预后结局密切相关,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尤为重要[2]。因此,本文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0-70岁,平均(54.6±12.7)岁,19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其中11例腹痛、7例胸背痛、10例背痛、18例突发性胸痛。

1.2方法

1.2.1多层螺旋CT检查

选择Phiips公司的Mx8000多层螺旋CT扫描仪,先行平扫,即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从主动脉弓上2-3cm处开始扫描,直到耻骨联合处,其中管电流为200mA、球管电压为120kV、FOV为35cm,并且横轴位重建图像的窗位为70Hu、窗宽为250Hu、间隔为0.625mm、层厚为0.625mm,采用软组织重建算法。同时,完成平扫后,给予患者增强扫描,运用碘海醇-350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控制好速度,一般为3.5ml/s,然后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35ml,并且在动脉期扫描中,运用对比剂智能追踪,选择胸12椎体为监测平面,注射对比剂12s后启动监测,符合设定阈值后,手动触发并扫描。

1.2.2DSA检查

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方巾,选择右侧腹股沟处作为手术入路,做一个长度为4cm的纵向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深筋膜依次切开,对股动脉进行分离,暴露约3cm,将两条橡皮条分别套于暴露股动脉的上下处,穿刺股动脉后,将导管插入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对主动脉及其分支情况进行观察,继续插入导管直到升主动脉,造影后对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及其分支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运用Innova 3100数字减影造影系统进行图像处理,运用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40ml,控制好速度,一般为15ml/s,分别对斜位30°和前后位像进行摄取,并且将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侧位像进行加拍,从而获得系列图像。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各项参数指标,包括真腔远端直径、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第一破口与LSA距离以及第一破口大小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5软件分析,运用t和X2对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多层螺旋CT和DSA诊断AD的情况比较

本组的49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43例确诊,检出率为87.76%;多层螺旋CT和DSA的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敏感性比较无差异(P>0.05),并且经Kappa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高,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对比

2.2两种方法的各项指标比较

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各项参数数据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参数对比(,mm)

3.讨论

主动脉夹层(AD)是因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等诸多因素导致主动脉壁中层内膜撕裂、主动脉扩张而形成真假管腔的一种病理改变,患者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使中膜和内膜纵向分离,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检出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当前在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时,DSA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虽然准确率高,但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依从性不高,并且大部分与手术同时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4]。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无创性等诸多优点,可以在任意平面内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增强空间、时间分辨率,使图像质量提高,并且还能将AD主动脉分支血管、破口范围以及位置等清晰显示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5]。

综上所述,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和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与DSA相比,多层螺旋CT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提高检查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钟建光.多层螺旋CT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1):7-9.

[2]汪林,陈向荣,黄永础.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02):194-196+200.

[3]刘春雷,万伟东,苑博.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01):74-76.

[4]罗友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照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06):898-901.

[5]韦璐,陈刚,邹莹,赵志雄,颜俏燕.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前及术后的应用评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02):108-112.

论文作者:杨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杨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