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工作如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实现论文,两个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后,根据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新闻出版署党组提出:要努力推动新闻出版工作由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实现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转移。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这一工作思路是符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的;同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为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一工作思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当前,新闻出版工作面临两项任务:一是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反映出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出版体制;二是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出版业的规模经营能力和集约化程度,提高出版物的整体质量。
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
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出版业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必须在这个转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出版业既涉及精神生产又涉及物质生产,这就使其在两个根本转变中,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我国的出版业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科技素质,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中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改革出版体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必须充分体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充分保证出版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国家在财政、税收、物价、流通、金融、外贸和外汇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为出版业更好地引进市场机制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使得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急剧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出版物市场,出版业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如果不积极探索新的思路,改变目前出版单位的部门所有和出版物市场被行政分割的状况,出版体制改革便难以推进。因此,出版体制的改革,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出版工作“武装”、“引导”、“塑造”、“鼓舞”人民群众功能的因素,增强出版业的综合效益。
在我国众多的行业中,像出版业这样既要遵循精神生产规律,又要遵循物质生产规律,是不多见的。这是我国出版业的一条重要的自身发展规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必须将两种生产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任何时候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点绝不能动摇,出版业要牢固树立讲社会效益就是讲政治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效益总的来讲是能够做到有机统一的,“统一”是主流,是普遍现象,但需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和艰苦工作才能实现。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有效机制,实现出版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出版业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出版业的发达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发达国家不一定每一个产业都十分发达,但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功能齐备、体系完整的出版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出版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增强规模经营能力,提高集约化程度,是发达国家发展出版业的重要通则。中国的出版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更加引人注目的地位,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我国出版业的现状来看,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是很明显的。从1978年到1995年,我国出版社从105家增加到563家,增长了436%;而反映出版生产实物量的总印张数不过从135亿印张增加到315.41亿印张,增长了134%;总印数从37亿册增加到62.6亿册,增长了69%。可见,这一时期出版业生产要素的扩张要大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出版业中,计划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就拿图书生产来讲,1995年全国销售图书的流转额为350亿元,其中按严格的政策性产品来计划价格、计划调拨、计划供应的中小学教材的总流转额为112亿元,占1/3。国际出版市场上的竞争,既是数量与价格的竞争,更是质量与效益的竞争。出版业在国际、国内所遇到的现实挑战,明确无误地昭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不可能再按过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迎接挑战了。出路就在于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用集约化经营方式和优质高效来迎接挑战。
从出版业的结构来看,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四个环节发展很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低水平书刊印刷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书刊印刷生产能力不足和全国统一大图书市场建设缓慢,特别是城乡图书发行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出版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出版业结构不合理是出版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是出版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出版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下大气力来加强图书市场建设,在净化出版物市场、规范流通秩序和完善市场规则的同时,以便民、利民、营造良好的购书、读书环境为目标,注意解决图书发行中重批发,轻零售;重课本发行,轻一般图书发行;重大型批销中心和书城建设,轻零售网点建设等等问题。
切实发展我国的多媒体出版事业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正在由纸介质出版向多媒体出版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多媒体出版已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纸介质出版物将成为“明日黄花”,我以为这未免过于“武断”或者“悲观”。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计算机普及率还不高的国家里,纸介质出版物将会在很长的时期内仍是出版业的主导产品。即使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单就编辑和复制的便捷廉价,阅读和携带的方便而言,纸介质出版物仍有别的任何介质出版物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大力发展和繁荣纸介质出版物仍然是我国出版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预言过信息时代的种种特征,但却对多媒体出版对信息革命的决定性影响估计不足。信息革命中最具深远影响的是多媒体革命。现在,纸介质媒体在出版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磁、光、电等新媒体不断出现,并迅速产业化。建立出版资源数据库可以说是多媒体革命的关键,因为有了数据库,出版资源在多媒体之间的转换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当前,在多媒体革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出版;在网络上各种数据化了的出版资源能够便宜、快捷地被用户所获取,一个覆盖面和传播力十分惊人的网络出版系统正处在快速建立的过程之中。在发达国家,网络出版的发展已有了相当的规模。然而,多媒体出版与纸介质出版相比,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任何单位如果没有很大的规模经营能力,是难以进行多媒体出版的。现在,在美国的多媒体出版中,扮演主角的恰恰是那些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公司。不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形不成规模效益,就难以在多媒体出版的时代站住脚跟。要发展中国的多媒体出版事业,充分发挥纸介质出版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在坚持国有国营的前提下,注意发挥资金和技术力量较强的行业和单位的积极性,使之迅速形成规模经营能力,不仅要占领国内市场,还要到国际市场上去争得一席之地。
能否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已经成为新闻出版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继续健康繁荣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跨世纪的工程。
标签:两个转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