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 甘肃静宁 743400
摘要:目的:在婴儿麻醉中分别应用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的方式,并对两种方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等进行观察并对比。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麻醉的婴儿患者共计100例,在征得患者家长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应用喉罩麻醉的方式,B组患者应用气管插管麻醉的方式,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无差异的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儿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导管置入前后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进行观察并对比,并且在患儿麻醉的过程中对清醒的时间,导管拔管的时间,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在各个麻醉监测点,A组患者的心率均较之于B组更加平稳,且A组患者在手术中以及拔管后的MAP,手术结束后以及拔管后的HR均要小于B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A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要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在PETCO2方面,A组明显高于B组,在Ppeak方面,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均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对婴儿患者的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较之于气管插管麻醉具有着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操作简单,拔管的时间较短,对于患者的气道损伤相对较小,麻醉后患者苏醒较快,在婴儿麻醉中更加实用,但在置入导管后PETCO2出现了明显的增高,因此,在临床的麻醉中还应提高对气体的检查的注意程度。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安全性;可行性;临床应用效果;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能够明显地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程度,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理想的成功,然而对于婴儿患者来说,其年龄较小,体质量也相对较低,这也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临床之中主要应用两种麻醉方式,其中一个是气管插管麻醉,另一个则是喉罩麻醉,两种方式在临床中都具有着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我院通过对100例婴儿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别应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方式进行对比,论证了在对婴儿患者的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的方式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麻醉的婴儿患者共计100例,在征得患者家长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其中有男性婴儿患者52例,女性婴儿患者48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前,平均年龄为(7.5±1.9)个月,患儿体重在5kg至14kg之间,平均体重为(7.8±1.7)kg,患儿身高在43cm至71cm之间,平均身高为(53.6±21.9)cm,24例患者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38例患者应用唇裂修补术,26例患者应用分离术,12例患者应用马蹄内翻足矫治术,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经过我院的常规检查,确保其并未存在气道梗阻、心肺疾病、肺顺应性过低以及喉肿痛等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的30分钟对患者注射0.02mg/kg的阿托品以及2mg/kg的苯巴比妥钠,并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SPO2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并开放静脉液体的通道。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麻醉均由一名麻醉师完成,保证该麻醉师同时能够完成喉罩麻醉以及气管插管麻醉。
A组患者应用喉罩麻醉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选择1.5号的喉罩,深度插入患者的咽底部直到出现阻力感为止,充入气体保证喉罩气囊的充盈,将喉头封闭,在成功地放置之后,由护理人员将氧气的流量改变为2L/min,若观察到患者的胸廓起伏较为理想且并无气体从121腔之中漏出,患者的呼吸均匀且对称,则可认定为放置成功,在手术中应保证患者的自主呼吸,将患者的生命体征作为调节的依据,在手术前5分钟停药。
B组患者应用气管插管麻醉的方式,在进行插管前应用0.5mg/kg的肌松药罗库溴铵,在插管完成后,则可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应用异氟醚对麻醉进行维持,保证患者的呼吸浓度能够维持到1.3MAC左右以及氧10mL/(kg·min),在手术中,保证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将患者的生命体征作为调节的依据,在手术前5分钟停药。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间设定为T1,将进行麻醉与插管后设定为T2,手术中设定为T3,手术结束设定为T4,完成导管拔管之后可设定为T5,由护理人员对以上5个时间阶段两组患者的MAP以及HR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对导管置入前后PETCO2以及Ppeak进行记录并对比,并对两组患者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的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的方式,计数资料应用x2的检验方式,当P<0.05时可认定组间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HR以及MAP方面的对比
在T2与T4的时间点上,较之于T1时,B组患者的HP显著减慢,MAP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T4与T5两个时间点,HR与MAP出现了明显的增快与增高,组间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T4与T5两个时间段,A组患者比B组患者的HR减慢,MAP低,组间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在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方面的对比
A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为(60.25±6.2)s,清醒时间为(119.35±14.15)s;B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为(311.25±65.5)s,清醒时间为(481.05±118.95)s。两组患者在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方面的对比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在PETCO2与Ppeak方面的对比
A组患者在PETCO2与Ppeak方面的临床表现均要优于B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2.4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的对比
麻醉结束后,A组患者并未有并发症出现,B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喉头水肿症状,经过及时治疗后患者痊愈,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喉罩麻醉方式的A组患者在HR以及MAP方面、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方面、PETCO2与Ppeak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均要明显优于应用气管插管麻醉的B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临床对婴儿患者的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较之于气管插管麻醉具有着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操作简单,拔管的时间较短,对于患者的气道损伤相对较小,麻醉后患者苏醒较快,在婴儿麻醉中更加实用,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但在置入导管后PETCO2出现了明显的增高,因此,在临床的麻醉中还应提高对气体检查的注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肖全胜,郑清民,姚伟瑜,等.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喉罩置入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337-338.
[2] 沈书斌;宋铁鹰;王虹;等7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喉罩麻醉在小儿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08,30(3):291-293.
[3] 张建军,陈明,刘兴鹏,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喉罩麻醉的办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2009,23(5):456-457.
[4] 姜灿红,马爱兵,毛英丽,等对比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34-235.
[5] 陈粤,杨向辉,吴霭青,等.喉罩麻醉与气管捅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11-512.
[6] 陈锋,王成天,王焱林.双管型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通气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1);99-102.
[7] 张淑燕,韩伟,金立民,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几择期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变化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18-1119.
[8] 叶利.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2(03)
[9] 万福红,梁宁,马利,张玮.鼻咽癌放疗后手术100例的麻醉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3)
[10] 张秀双,郑琳,徐铭军.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气道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8)
论文作者:侯旭富,刘智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婴儿论文; 两组论文; 方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