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隧道口感染的护理。方法: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共收治隧道口感染的腹膜透析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真菌感染退出腹膜透析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结论:只要重视无菌操作,加强术后定期培训,采取正确的手术置管方式,腹膜透析隧道口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 腹膜透析;隧道口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025-02
Nursing experience of 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Chen Hongmei,Zeng Xingrong,Chen Li.
Sichuan Panzhihua Central Hospital nephrology, Sichuan Panzhihua, 61706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tunnel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6, 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inf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targeted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11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and 1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peritoneal dialysis treatment due to fungal infection. Conclusion As long as we pay attention to aseptic operation, strengthen the regular training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adopt the correct method of operation, the infection can be prevented.
【Key words】peritoneal dialysis; tunnel infection; nursing care
随着腹膜透析体外连接系统的不断完善及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的使用,腹膜炎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隧道口感染已成为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拔除导管,退出腹膜透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通过对12例腹膜透析隧道口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换药等护理,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口感染,降低了腹膜炎的发生。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共收治隧道口感染的腹膜透析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2~69 岁,平均(55±3)岁,透析时间1~32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3例。患者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尿毒症,都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的Tenckhoff双涤纶袖套直管行腹透管置入术,用浓度1.5%或2.5%腹透夜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透析剂量6~8L/d。其中4例患者以隧道口不适到我院腹透中心随诊,经诊断为隧道口感染予住院治疗;6例患者以腹腔感染住院治疗经诊断为隧道口感染引起;2例患者门诊随访时腹透中心人员发现隧道口异常予住院治疗。
1.2 隧道口感染的临床表现
(1)腹透管皮下隧道处红肿热痛,伴或不伴发热,常合并出口感染;(2)隧道口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3)隧道口处肉芽组织增生;(4)沿隧道走向有压痛,周围组织肿胀硬结;(5)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
1.3 隧道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2]。
1.4 隧道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2例患者导管固定方式不妥导致导管过度牵拉,损伤隧道口皮肤,使伤口发生感染。2例患者腹带长时间不清洗更换,洗澡时未正确使用肛袋,隧道口浸水,且未及时行隧道口护理,导致感染。4例患者因天气炎热导致隧道口持续汗水浸润,未及时处理,发生感染。1例患者由于自身体质的原因,加上碘伏液,无菌纱布及医用胶布的长期使用,出现湿疹,未及时处理,搔抓皮肤致皮肤破溃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例患者无菌观念淡薄,换药前后未洗手,使用的消毒液(碘伏,棉签,速干手消毒液)纱布块、胶布过期。1例患者医从性差,未正确行隧道口护理,乱涂药物,隧道口未给予无菌纱布覆盖保护。
2.护理方法
2.1 12例隧道口已感染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有分泌物的留取分泌物行细菌药敏培养,然后对患者的隧道口情况进行观察评估,按照“一看二按三挤压”的方法,观察隧道口周围皮肤及感染情况,再轻轻按压隧道口及周围皮肤,询问有无疼痛,然后沿隧道方向挤压,观察隧道口分泌物流出情况并尽可能挤出隧道内分泌物。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细菌药敏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用安尔碘以出口处为圆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隧道口及周围皮肤,然后用10%氯化钠冲洗隧道口,待干后用庆大霉素液浸润的纱条缠绕在隧道口周围,也可用3%H2O2+庆大霉素+百多邦软膏联合应用于腹膜透析出口处感染[3]。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好。每日按此方法换药1次,严重者配合全身用药,治疗周期14天。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出来后选用敏感药物进行局部换药处理。如其中一例患者用阿米卡星注射液替代庆大霉素注射液换药后治愈。1例隧道部位疑似脓肿形成经换药不缓解仍有分泌物流出,行切开引流后仍用上述方法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中1例由于碘伏过敏引起的感染,停用碘伏消毒,改为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护理,按照以上方法换药,并口服开瑞坦抗过敏后治愈。
2.2 增强营养和全身用药护理
饮食上应给予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增强营养,促进伤口的愈合。对感染较重的患者辅以全身用药,我院在药敏结果未出来之前按经验换药并使用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每日2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3 心理护理及加强再教育
发生隧道口感染后,患者会担心预后而出现焦虑,对伤口愈合不利,此时应鼓励安慰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实施再教育,强化无菌观念,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服;禁止用手骚抓隧道口皮肤、自行在隧道口涂抹药膏,禁止使用过期物品进行隧道口护理。重复示教培训隧道口护理方法,讲解隧道口感染后的危害,帮助患者改掉不良的操作习惯。
3.结果
经过我院腹透中心人员对腹透患者的强化教育及精心护理,11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真菌感染退出腹膜透析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通过再次强化教育,规范了腹透操作,改掉了不良的操作习惯。
4.讨论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其发展至终末期即尿毒症[4],腹膜透析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现今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隧道口感染若处理不及时,就会发展为难治性腹膜炎导致拔管,隧道口皮肤及隧道感染已成为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5-6]。所以,控制隧道口感染势在必行。
为了减少和避免腹透患者隧道口感染,应注意:(1)新置管患者住院期间,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掌握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及正确的隧道口护理方法,由腹透中心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行隧道口换药操作培训。采取讲解-示范-练习-反馈的方法,保证患者的学习效果。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外接管放入腹透袋中,防止拉扯和扭转导管,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教会患者护理隧道口时做到一看二按三挤压,观察隧道口情况,及时评估,及时发现感染征兆,及时到腹透中心处理。(2)我院有4例是夏季感染的,应特别注意这个季节的预防工作。嘱咐腹透患者行隧道口护理时戴好口罩,常规洗手,定期清洗隧道口,每周至少护理2次以上,保持隧道口干燥及清洁。洗澡时用肛袋保护出口处,淋浴后立即行隧道口护理。(3)所有腹透患者住院期间,隧道口常规换药每周2次,门诊随访的患者检查隧道口情况并做相应指导。(4)规范腹透患者的随访和加强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再培训。我院腹透中心采用知识讲座,观看录像,举办肾友会,建立腹透患者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对腹透患者进行再教育[7-8]。
腹透中心人员应不断提醒和督促腹透患者坚持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加强隧道口的护理,最大程度的减少腹透感染的发生,使患者的腹膜透析更加的充分,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晋,吴昭如.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06-307.
[2]余学清.腹膜透析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6-98.
[3]唐爱当,郑东文,张清云.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11):66-67.
[4]李晓培.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学,2015,23(8):162-163.
[5]付畅,金弢,董庆泽,等.碳酸镧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顽固性高磷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23-24.
[6]尹梅.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应用新型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5):286-286.
[7]王芳,陈宇清,林如,张兆琴,何丽云.33例次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4):518-520.
[8]李晓培.不同护理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8):162-163.
论文作者:陈红梅,曾兴蓉,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隧道论文; 患者论文; 腹膜论文; 口感论文; 导管论文; 分泌物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