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脑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作患者的演变规律及诊断归属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3次以上住院史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交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作患者的演变规律及诊断归属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患者中最后诊断结果显示为心境障碍的患者为19(65.51),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中最后诊断结果显示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12(66.66);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为34.48%低于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66.66%,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结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生属于一种特殊的精神病理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也并非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完全相同,临床上给予患者进行诊断主要以横断面为根据,进行治疗则需对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兼顾,但是目前为止该疾病尚无相应的归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交替发作;演变规律;诊断归属
为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本次研究将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3次以上住院史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交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作患者的演变规律及诊断归属问题进行分析,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3次以上住院史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交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47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7例和20例,年龄范围是34岁——71岁,平均(51.3±4.2)岁,病程在8年——30年之间,平均(16,2±5.3)年。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临床症状P均>0.05,能够进行研究。
1.2分析方法
由3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主任医师对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查看,根据我国精神分裂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中精神分裂症及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对47例患者进行再次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即首发临床相为精神分裂症,入组29例患者;另一组则为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即首发临床相为心境障碍,入组18例患者。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交替过程对比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29例):首发病情为精神分裂症,后诊断结果变更为心境障碍,并且该诊断结果维持至患者入组时的患者数量为17(58.62)例;首发病情为精神分裂症,后诊断结果变更为心境障碍,患者入组时诊断结果再次发生变化的患者数量为9(31.03)例;首发病情为精神分裂症,后诊断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出现,患者入组时诊断结果为心境障碍的患者数量为2(6.89)例;首发病情为精神分裂症,后诊断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出现,患者入组时诊断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数量为1(3.44)例。
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18例):首发病情为心境障碍,后诊断结果变更为精神分裂症,并且该诊断结果维持至患者入组时的患者数量为5(27.77)例;首发病情为心境障碍,后诊断结果变更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时诊断结果再次发生变化的患者数量为11(61.11)例;首发病情为心境障碍症,后诊断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出现,患者入组时诊断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数量为1(5.55)例;首发病情为心境障碍,后诊断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出现,患者入组时诊断结果为心境障碍的患者数量为1(5.55)例。
2.2两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对比
将47例患者入组时进行的诊断作为最后诊断,由表1可知,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的人数为10例,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的人数为12例,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为34.48%低于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66.66%,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1 两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对比 n(%)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均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问题[1],并且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同时还可能交替出现[2],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并且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4],需要我们予以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当前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患者有所增加[5],导致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作的患者数量也处于上升之中[6],但是该疾病目前尚无相应的归属,亦无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还需我们积极予以研究和总结。
根据本次研究,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患者中最后诊断结果显示为心境障碍的患者为19(65.51),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中最后诊断结果显示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12(66.66);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为34.48%低于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最后诊断结果与初次诊断结果一致率66.66%,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综上我们认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生属于一种特殊的精神病理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也并非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完全相同,临床上给予患者进行诊断主要以横断面为根据,进行治疗则需对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兼顾,但是目前为止该疾病尚无相应的归属。
参考文献:
[1]唐瑞春,崔凤伟.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交替发作47例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6):369-370.
[2]易正辉,方贻儒,禹顺英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MLC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2):736-739.
[3]汪作为,方贻儒,洪武等.混合家系中NOTCH4基因多态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关联的研究[J].遗传,2005,27(6):865-868.
[4]闫莉,谢冰,姚燕等.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375-378.
[5]张东,范瑞君,徐泽等.神经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测查结果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9(6):521-523.
[6]胡斌,魏波,龚发金等.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诊断相互变更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8-9.
论文作者:钱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患者论文; 心境论文; 障碍论文; 病情论文; 量为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