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唐嘉颖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唐嘉颖

4503241990****4024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道理,发展建设离不开路桥等基础建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对于道路桥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建设质量不高或年代久远的桥梁道路出现的裂缝、坑洼、桥头跳车等问题,不但无法满足道路行车的舒适性要求,也对道路行驶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提高路桥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对于沉降段的施工技术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 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沉降段路基路面形成的原因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沉降段路基路面处理的常用方法是钢筋混凝土搭板法、粗粒料填筑法、增加钢筋法等。采用这些方案对沉降段路基路面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沉降段刚度差异,实现对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控制。进而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整体强度与韧性,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条件,预防桥头跳车现象发生。然而调查显示,一些施工单位搭板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被忽视,防治桥头跳车现象的效果不大理想。

1.2 压实度不合格

根据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标准,所有的桥梁、涵洞、通道都要进行桥台背填土处理。然而桥台背填土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施工效果,需要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遵循工艺流程施工,加强碾压质量控制。但部分施工人员没有认真遵循工艺流程施工,碾压施工不到位,填料质量不合格,导致压实度未能满足规范要求。此外,道路桥梁工程通车量较大,台背每天承受的荷载量大,再加上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在运营中会出现差异沉降,影响路面整体平稳性。

1.3 地基处理不到位

调查显示,桥头跳车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地基下沉,而下沉的根本原因是结构设计不科学。为此,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必须加强地基处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但部分施工人员忽视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影响地基处理效果。常见问题表现为,没有针对地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施工方案,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了解不全面,未能准确确定软土层位置,对软土地基的性质和深度分析不到位,所采用的处理方案不科学。最终降低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甚至导致地基沉降。

2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地基处理技术

对于松软地基来说,加强地基的强度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措施有更换土质、塑料排水阀、超载荷的预压、加固硬化等。同时要结合软土层的厚度来选择合适的填料。软土层厚度>3cm的,可以在地基的土层上加铺土工布,然后选择合适的填料进行填充,通过此操作可以降低路堤和桥台之间的沉降误差。软土层比较厚的话,要减少回填材料,进行土层强度的强化,防止沉降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路基的防护工作,如混凝土预制块形成的高强度的墙形护坡;采用纤维混凝土及高强度塑料网格喷浆等方法对易风化和剥落的地段进行加固处理;采用草形护坡方法,兼顾地基的持久稳定性和维护成本。

2.2 台后填筑技术

(1)填料的选择。填料的刚度必须介于路基材料和桥台材料之间。轻型填料有助于降低沉降,压实材料有助于提升压缩模量,防止台后的竖直方向变形。因此,具体选择哪种填料要与实际的施工环境相结合。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由于碎石土、砂砾土、工业废渣等填料的高强度性和良好的渗水性,被越来越多应用到填筑工作。如果选择的砂砾材料渗水性不好,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石灰和水泥来提升渗水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施工建设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新型材料也可以被作为填料,如泡沫混凝土,由于其密度小,能够减轻路基的重量,防止路基变形;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增强土质颗粒间的咬合力,从而有利于地基承载力、抗裂强度和抗变形能力的提高。

(2)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器。需要重视路基和桥台连接处的压实工作,这就需要对路堤和锥坡堤的预压回填进行同步碾压。在压实机的选择上要与实际施工效果相结合,如果大型机械难以压实,就改成小型振动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大小型压实机械要完美配合,完成压实工作。

2.3 搭板设置技术

(1)搭板设置方法:①搭板长度范围内的路面厚度会随着车载负荷的作用发生刚度渐变,此种搭板设置方法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处理起来相对困难;②为了有效地解决刚柔过渡问题,可以通过搭板与面层顶面平行,搭板顶面标高与正常路段基层顶面标高相同,或者与桥面面层底标高相同;③搭板的标高与桥台连接处的标高相同,在路面连接处,搭板的标高要高于路面标高,预留出反向坡度。

(2)搭板与桥台的连接。桥头凹陷大部分是由搭板沿垂直方向滑落引起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可以在搭板与台背间设置水平拉杆和竖直锚栓。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锚栓的选择工作十分重要。一般会把合适的钢筋做为锚栓,为了提高锚栓的性能,应该控制钢筋间的距离,并且做到锚栓的位移与水平拉杆保持在同一水平方向,支座的稳定性也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好坏。为了提高制作的稳定性,应该把橡胶支座的距离控制在80cm以内。

3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的施工方法

3.1 设计合理的沉降段路基路面结构形式

要注重沉降段搭板长度和搭板强度设计,使其有效指导工程施工,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搭板设计标准。因此,设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经验,结合公路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基路面结构形式。要充分考虑桥头路堤、桥台沉降量、通车需要等因素,合理设置搭板长度。在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中,还要采用土工格栅技术,以减小路基填土位移,预防土层侧向移动,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降低沉降幅度,使其更好满足车辆通行需要。此外还要合理设置缓和沉降段,加强软土层地基和路堤处理,综合考虑桥台混凝土、填土路基强度、沥青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合理设置缓和沉降段。

3.2 加强沉降段路基路面压实度控制

合理选择填料类型,严格沉降段路基路面填料质量检测与验收,加强含水量控制,使其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施工。选择合适吨位的压路机开展碾压施工,加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压实度,使其满足施工规范标准,能有效承受行车荷载,促进工程质量提升。要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对于发现的沉降段路基路面压实度不合格现象,应该及时采取修复措施,直至压实度合格为止。

3.3 重视沉降段软土路基处理

根据软土地基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爆破法、水泥粉喷桩法等,施工单位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并严格按要求施工,遵循工艺流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方案选择上,应该结合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尽量消除软土地基可能带来的不均匀沉降。对桥台地段要进行长时间预压,以提升地基的牢固性与承载力,使其有效承受行车荷载,尽量减少工后沉降,为车辆顺利通行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出现沉降,不但会对施工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且会造成安全隐患。现如今道路沉降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全新的进步,但是由于沉降问题的具体成因非常复杂,处理工作的难度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其继续展开研究,合理控制施工内容,提升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彬.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6).275-276.

[2]郝丽静.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5(17):126-128.

论文作者:唐嘉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唐嘉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