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反全球化浪潮_全球化论文

如何看待反全球化浪潮_全球化论文

如何看待反全球化浪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如何看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滚滚而来。可以说,反全球化是 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物。也可以说,反全球化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国际现象。反 全球化运动引起全世界注意的一次重大行动,是1999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美国西雅图世贸组 织部长会议期间,主要由美国工会组织和环保主义者发动的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此后,凡 是有重大的国际会议召开,会场外就有反全球化示威。比较有影响的示威,在2000年就有7 次,今年以来,这种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示威已发生了三次:魁北克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4 月)、哥德堡欧盟首脑会议期间(6月)、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期间(7月)。反全球化运动方兴 未艾,每次大规模示威,都迫使有关西方国家政府动用大批警察、军队加以弹压,造成了一 些伤亡。参加八国首脑会议的首脑甚至找不到一块安全的栖身之地,不得不住到军舰上。这 种情况,使一些西方国家得了“峰会恐惧症”,以致意大利政府要求原定在该国召开的北约 国防部长会议(8月)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11月)移至他国举行。

反全球化的人群非常复杂,他们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各个阶层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包括: 认为全球化造成了工人失业的工会组织及其活动分子、认为全球化加剧了环境恶化的环保组 织和环保人士、认为全球化造成了南北差距的拉大和穷国“边缘化”的第三世界同情者、主 张保护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人士、反对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的人士、反对资本主义的左翼组织 和民主派人士等等。他们的主张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当前世界的一切经济 、 政治、民族、社会、文化问题的产生根源都归结到“全球化”上来,似乎只要反对了全球化 ,就能拯救世界。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激进的、非理性的,甚至偏爱街头暴力对抗。因此,尽 管反全球化人士的一些言论揭露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的不公正现象的事实,但是反全球化运动 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了当前国际社会中一支不受管制的、横冲直撞的无政府力量。由于反全球 化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具有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并掌握了一定宣传手段的特点 ,因此,他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人数。

国内一些学者,往往引用反全球化人士对全球化的批评,来证明全球化的不公正、不合理 。有些人甚至怀疑:全球化既然使发达国家得到了那么多的好处,又造成了南北差距的扩大 ,使发展中国家有边缘化和对发达国家依附的可能,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积极地参与全 球化进程、加入WTO呢?看来,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反全球化现象,对于进一步深化我 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有限

反全球化运动揭露了当代世界国际关系中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人类面临的危机 ,如:贫困、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 、科技进步的成果只被少数国家享受、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某些反全球化 人士甚至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反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然 而,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又是有限的。因为参与这个运动的成员构成复杂,他们没有明 确统一的政治、社会目标。他们往往提出一些理想主义的甚至是极端的要求,但不知道也提 不出实现这些要求的可行途径。于是他们往往采取打倒一切现存秩序的无政府主义街头抗议 行动,甚至发展到暴力对抗,例如发生了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期间的街头暴力冲突。事实证 明,这样的抗议方式,对解决当前世界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二、批评资本主义的人士,并不一定是进步的、革命的力量

我们看到,在反全球化人士的各种主张中,有对资本主义、霸权主义的批评,有时甚至是 很激烈的批评。但是,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不能随声附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曾详细分析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 义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种种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把这些批评资 本主义的政治势力视为工人阶级的同盟者或同路人,相反,他们深入地揭示了这些反资本主 义政治势力的反动性、保守性和空想性。我们应该坚持革命导师的这一立场、观点、方法, 不要降低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那些想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保守的或资 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时指出,“这部分人包括: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 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运动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 的小改良家。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制成一些完整的体系。”看一看今天反全球化 运动的人员构成,我们发现,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人 员构成惊人地相似。可以说,他们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 。今天,国际关系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美国国会有人提出不给中国正常贸易待遇提案 或其他制裁中国经济的议案时,表示支持的往往是美国的各种工会组织(它们往往也是反全 球化的力量),而表示反对、主张开展对华正常经济关系的往往是美国大公司的经理或董事 长(他们往往也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这似乎与我们习惯的阶级分析正好相反。其 实这只能说明,美国的工会已经资产阶级化或“中产阶级”化了,并不能反映美国大多数人 民的意见。而美国大公司的领导人,由于股权的分散化,反倒要反映一下广大中小股民和美 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这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产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弊端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对这一进程的主导地 位

经济全球化正在使世界处于重大的变动之中。我们面临的问题,有点类似工业革命时期机 器的使用对社会带来的冲击。机器的使用,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 来是一件好事,但却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业。面对这种社会不公正、这种巨大的社会灾难, 英国各地出现了工人捣毁机器的浪潮。这是工人阶级不成熟的表现。马克思认为,造成工人 灾难的不是机器,而是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因为机器的使用就其本身来说是缩短劳动时 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劳动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 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的奴役;因 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马 克思写道:“工人要学会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 ”

四、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是不可抗拒的历 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它的 特点是将阻碍生产要素在各国自由流通的民族壁垒逐步取消。关于民族壁垒的逐步拆除,列 宁曾写道:“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打破民族壁垒、消除民族差别、使各民族同 化 的趋势,这种趋势每过10年就显得更加强大有力,并且是使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最大 动力之一。”因此,以消除经济联系中的民族壁垒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这是确定无疑的了。尽管在资本主义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 弊端,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和各种阻力,但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仍然肯定:“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正是基于对经 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的认识,党中央和国务院才在80年代做出了积极参加全球贸易自由 化合作的决定,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终于接近完成与入世有关的一切法律程序,即将在今 年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如果因为经济全球化有弊端就反对经济全球化,那我们就会犯类似英 国工人18世纪捣毁机器那样的错误。我们的任务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而不是反对经 济全球化,同时,我们应警惕在资本主义制度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可能遇到的各种 风险,善于趋利避害,捍卫我国的根本权益。

面对反全球化,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要低调处理对反全球化运动的新闻报道,低调处理与反全球化运动的接触。由于反 全球化运动不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个运动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和没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可 行性措施表明,它也不能代表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为反全球化运动批 评了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甚至有时也反对霸权主义而对这个运动寄予 不切实际的希望。例如,反全球化运动中的某些派别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西方国家民主、人 权的虚伪性,但也会在民主、人权问题上攻击我国。如不注意他们的这种易变性,不与他们 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可能会陷入被动地位。由于反全球化运动组织和人员构成的复杂性, 某些组织有可能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对我国进行渗透和演变。对此,我们应保持必要的警 惕。当然,在人民外交的框架内,我们可以与某些反全球化组织、人士开展对话。他们的观 点和主张,凡是正确的、合理的,我们应该表示支持。但是,应该注意求同存异、保持适当 距离。应该看到,在今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行为主体仍然是国家。因 此,把各种反全球化运动的非政府组织抬高到不恰当的地位,对主张“各国的事务应由 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的我国并没有好处。如果不注意求同存异和保持距离,就难免要和反 全球化人士争论什么是造成当前世界种种弊端的根本原因,这就必然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 容易给国际反华势力攻击我国“输出意识形态”找到借口。

第二,避免在国际场合进行意识形态的争论。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只有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但是,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原则 、“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的 原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能通过平等协商,与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大家都能 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最现实的解决方案,就是共同推动以反对一切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为特征的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只有在多极世界格局中,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 弱,才能拥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建立这种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各国政府和人民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三,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榜样和贡献,以此来带动世界各 国共同前进。例如,在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 承诺,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金融援助。我们承担了经济发展速度和出口增长放慢的巨大压力 ,树立了在危机期间不以邻为壑而是顾全大局的范例,而这正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所需要的新的国际关系行为准则。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能这样做,南北发展差距就能缩小 ,广大发展中国家就不会被边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综合国力的加强,我国 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我国还可以考虑减免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 ,并对这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技术援助。应该用我们的行动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中 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是真心真意地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振兴它们的经济的。也就是说,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合作中所追求的目标是所有国家的共同繁荣。一旦这种理念能被大多数国 家所接受并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新的国际秩序就会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许多不公正 、不合理的现象就会被逐渐纠正。

第四,制定与世界上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的交往政策。近年来,各种非政府组织对国际 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各种民间力量正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正在成为制约各国政府的力量。这种制约,有时是积极的,如反战、反核、反毒品、保护 环境生态、保护妇女儿童、扶贫等等。有时则是消极的,如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全球化组织 、贸易保护组织,推行西方人权、民主价值观的组织等,以及某些非政府组织的无政府主义 倾向。我国的人民外交,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对各种非政府组织及其主张要善 于区别对待:有的要支持,有的要反对,有的要保持距离,有的要回避。这是推动多极世界 格局形成的新世纪向我们提出的新任务。

标签:;  ;  ;  ;  ;  

如何看待反全球化浪潮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