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哲学研究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伯论文,中国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仅对我国自建国以来的阿拉伯哲学研究作一简略的历史回顾和展望,以期进一步 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最初,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已故教授、著名回族学者马坚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开 始着手翻译出版了《回族哲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40年代又出版了译著《回教哲 学史》(商务印书馆,1944年,中华书局1958年更名为《伊斯兰教哲学史》再版),他的 另一本译著是穆罕默德·阿布笃《回教哲学》(商务印书馆,1946年)。
建国以来直到70年代末,我国对阿拉伯哲学史的研究尚处于待开发阶段。这一时期, 马坚先生的译著《伊斯兰哲学史》于1958年由中华书局再版。本书的作者为荷兰学者第 ·博尔。作者的学术观念虽比较陈旧,但内容简明扼要,关于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史的叙 述比较全面和系统,是我国关于伊斯兰哲学理论的最重要译著之一。马坚先生在《历史 教学》1958年2月号上发表了重要论文《伊斯兰哲学对于中世纪时期欧洲经院哲学的影 响》。而《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一书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翻译出版。本书作 者奥·苻·特赫坦贝尔是前苏联著名哲学教授,此书分析了中世纪东方哲学尤其是阿拉 伯哲学对西方哲学的重要影响。本书198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再版。商务印书馆 于1963年出版了伊本·西拿的名著《治疗论》第六卷《论灵魂》,中译本译者对伊本· 西拿的生平和哲学思想作了长篇介绍。文革期间,研究工作中断。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 版了马坚先生的又一重要译著希提的《阿拉伯通史》,书中对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其对 中世纪西欧的影响作了中肯的评价,其中也涉及到了不少阿拉伯哲学的内容。
80年代,我国的阿拉伯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阿拉伯哲学的研究引起了更多 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在《哲学研究》、《哲学译 丛》、《文史哲》等14种期刊上发表了一批或翻译、或介绍、或研究性论文或资料近70 篇。国内学者在1987年10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撰写18条有关阿拉伯 哲学的词条,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书 中涉及阿拉伯哲学的词条有11条。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了《震悍世界的伊斯兰 教》(赫伯特·戈特沙尔克著、阎瑞松译)。80年代国内学者对阿拉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 容:1.有无独立的阿拉伯哲学?国内学者对西方以黑格尔和罗素等人为代表的哲学家否 定阿拉伯哲学的存在表示异议。2.对什么是阿拉伯哲学,它是否等同于伊斯兰哲学等问 题展开了讨论。3.阿拉伯哲学史的分期及其特点。关于阿拉伯哲学史的分期,一般主张 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阶段。4.充分肯定了中世纪阿拉伯哲学的历史地位。5.对 阿拉伯哲学家个体的研究,重点对象是铿迭、法拉比、伊本·西拿、伊本·路世德、伊 本·赫勒敦等人。
90年代,阿拉伯哲学的研究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扩大。90年代已有百余篇论文在国内近40种刊物上发表 。不仅数量增多,范围拓宽,而且研究角度深化,力度加强。除了哲学工作者以外,吸 引了其他社会工作者和人士加入此研究行列。学者们已从零散介绍进入系统研究,对阿 拉伯哲学史的线索加以梳理,对各流派的思想加以评析,还从比较哲学的角度作了一定 探讨。90年代10余部专著的相继面世,填补了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空白:《<古兰经>哲 学思想》(杨启辰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是90年代对《古兰经》哲学思想进行 系统研究的最早专著,该书对《古兰经》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包括宗教信仰、历史观、 认识论、人生观、伦理道德及对穆斯林行为准则的规范、倡导的生活方式等问题提出了 较系统的见解。蔡德贵的《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作者在自己已 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阿文原著资料,系统介绍评述了自古代以来到近现代 以前阿拉伯哲学史的基本概貌,从历史上探讨了阿拉伯人的精神生活,揭示出阿拉伯人 哲学思维演变的历史轨迹。秦惠彬的《伊斯兰哲学百问》于1994年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 版。本书作为宗教文化丛书之一,以问答方式就伊斯兰哲学的内容、派别及其主张、代 表人物的生平著作和思想等123个问题作了介绍。沙宗平的《伊斯兰哲学史》,由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沙宗平的《伊斯兰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作为伊斯兰文化丛书之一,简明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哲学的概况。李振中、王家瑛主 编的《阿拉伯哲学史》于1995年9月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共9编41章,增加 了苏菲主义、苏菲哲学概念和苏菲哲理与寓言,还论述了阿拉伯现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并介绍了阿拉伯哲学在中国的情况。陈中耀的《阿拉伯哲学》于1995年10月由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追溯了阿拉伯哲学的产生发展,从兴旺到衰落的历史,介绍了经 院哲学和神秘主义哲学以及深受希腊哲学影响的几位阿拉伯哲学家,最后阐述了阿拉伯 哲学探讨的主要课题,如真主与世界——存在的来源与系列、人与外部世界——关于认 识的问题,以及人际关系和人类社会等。《阿拉伯近现代哲学》,由蔡德贵、仲跻昆主 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该书阐述了世纪之交的阿拉伯哲学动向,多角度展现出 阿拉伯近代哲学的丰富内容,描绘出近代以来阿拉伯哲学的完整画卷,对人们深入了解 阿拉伯文化的深层内涵及其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也为人们研讨东方 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杨启辰、杨华的《伊斯兰哲学研究》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20 01年7月出版。蔡德贵的《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为目前 最新的研究专著。90年代翻译国外阿拉伯哲学著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成果有:《 伊斯兰哲学史》,(美)马吉德·法赫里著,陈中耀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 版;《伊斯兰思想历程——凯拉姆·神秘主义·哲学》,(日)井筒俊彦著,秦惠彬译,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2月版;《阿拉伯哲学——从铿迭到伊本·鲁西德》,(伊拉克) 穆萨·穆萨威著,张文建、王培文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月版。其他著作的涉及,最 早的是任厚奎、罗中枢主编的《东方哲学概论》,1997年8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堪称一部阿拉伯哲学简史。稍晚的是楼宇烈主编的《东方哲学概论》,1997年8月由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秉民主编的《近代伊斯兰思潮》(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由 黄心川主编的《现代东方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以现代伊斯兰宗教哲学和 现代阿拉伯经院哲学作为两章内容介绍了现代阿拉伯哲学的状况。黄心川主编的《东方 著名哲学家评传》(西亚北非卷,蔡德贵任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则介绍了18 位阿拉伯哲学家的生平和哲学思想。杨启辰的《东方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 0年)不少内容涉及阿拉伯哲学。苗力田、李毓章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 社,1990年),赵敦华著的《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都增 写了中世纪阿拉伯哲学的有关内容。金宜久的《伊斯兰教史》,王怀德、郭宝华的《伊 斯兰教史》和纳忠的《阿拉伯通史》也涉及阿拉伯哲学的内容。工具书的编纂,值得一 提的是《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收入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词 条多达数十条。金宜久主编的《伊斯兰教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在学说、 思潮和历史人物等项中也涉及了阿拉伯哲学的内容。
(二)研究范围拓展、深化。90年代以来,我国对阿拉伯哲学研究的范围进一部拓展。 其中对阿拉伯哲学的总体研究,如蔡德贵的《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哲学史研究》(《宁 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沙宗平的《从凯拉姆思潮到凯拉姆学:伊斯兰哲学初探 》(《阿拉伯世界》,1993年第3期,1994年第1期);对阿拉伯哲学家的个体再研究有11 篇;对《古兰经》哲学专题研究有7篇,涉及两世论、物质利益观、婚姻家庭观、美学 观等;对阿拉伯伊斯兰哲学重要观点的论述有28篇,其中增添了伦理观、思辨神学的内 容;有关近现代及当代阿拉伯哲学研究的文章有18篇;进行东西方、中阿哲学比较研究 的有5篇,如刘一虹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比较研究》(《阿拉伯世界》 1993年第1期)、周立人的《论伊斯兰的世界统一性原理——伊斯兰与其它文化主群的比 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等。
(三)伊斯兰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研究,发展为回族哲学思想这一新学科, 有论文20多篇。
(四)与当今现实有关联颇具时代感的论文逐步增加,如张永庆在《哲学研究》1993年 第10期上著文《伊斯兰教的市场观与西北穆斯林聚居地区的市场建设》可看作是经济哲 学的一种试探。
(五)学术科研活动进一步得到开展。1991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伊斯兰文化与中国” 学术讨论会较早讨论了伊斯兰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异同之处;1996年5月17日在北京召开 了“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会议特别提到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的研究;1997年10月6 ~8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首届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就阿拉伯伊 斯兰哲学的地位及研究状况、阿拉伯哲学与伊斯兰哲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当伊 朗著名伊斯兰哲学家、思想家穆拉·萨德拉诞辰440周年之际,在伊朗德黑兰召开了“ 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有10位学者、专家参加了讨论会 ,《回族研究》1999年第4期登载了其中7位学者的发言论文和1篇会议综述。
综观50年来,我国的阿拉伯哲学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但不足之处尚多 ,主要表现为:科研队伍比较薄弱,这一领域属于研究的冷门,专业研究人员过少,一 些研究者是从语言专业转而搞哲学的,既懂专业又擅长外语的人才还不多;某些研究领 域涉及偏少或不深入,如对教派哲学的研究不多,对苏菲哲学的研究应与中国西北地区 穆斯林的实际相联系,要突出时代感,对伊斯兰照明学派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我国 高校、科研机构设立阿拉伯哲学硕士点已经从无到有,有些院校还在哲学系本科学生中 开设阿拉伯哲学或东方哲学史,或在全校开设伊斯兰哲学任意选修课,但数量还较少, 有待进一步加强。
标签:哲学论文; 阿拉伯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伊斯兰文化论文; 哲学史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古兰经论文; 蔡德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