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新篇章——长江三角洲的十五城市经济协调会首次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协调会论文,首次论文,新篇章论文,区域合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烟花三月,琼花盛开的扬州,迎来了长江三角洲十五个城市的盛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泰州、常州、湖州、嘉兴和镇江十五个城市的领导和协作办(委)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围绕21世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共商推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已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城市群。它们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人口不到全国的7%,却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6。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里,长江三角洲地区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江三角洲占有一半。1996年,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亿元。国外专家预测,如照此速度发展,进入21世纪,该地区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市长们对话、谋划的“圆桌会议”
世纪之交,十五城市领导第一次聚会。各城市派出了由市长或副市长带队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交流发言。会议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光裕主持,江苏省省长助理张长胜代表郑斯林省长到会祝贺。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作会议主题报告,就长江三角洲城市进一步加强合作,从必要性和紧迫性,到相容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合作的规划性和操作性,以及方针和政策等,在与会城市中引起强烈反响,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合作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同时又是可行的,其表现为——
1.80年代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消除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自我封闭的刚性约束。
2.90年代前期,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现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体制改革的热能;新产业集聚,传统产业扩散,市场开拓等增长方式转变的势能;居民生活方式,消费推动社会需求的势能;人员、技术、资本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势能,冲击了行政区划,加强跨地区的合作。
3.90年代末长江三角洲城市核心与边缘的梯度差异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尤其是重点产业形成了水平一致的趋向,剪不断的市场联系,离不开的利益关系看得清楚了,建立了以产业为主线,企业为主体,资产为纽带的平等合作的基本框架。
长江三角洲城市迈上了合作的新台阶,到1996年底,兄弟省市在上海兴办的企业近万家,注册资金近200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在上海兴办的企业约4000家注册资金的100亿元。不少城市提出了一定要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工合作,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建议:如促进交通,物流,金融,行业网络等“四通”设想;提议发行“长江三角洲专项建设债券”,建立“长江三角洲建设基金”。东道主扬州市提出了建设商贸共同市场和共同开发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等较具体的建议方案;有的城市设想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积极争取浦东发展银行,在沪外资银行到有关城市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在参与上海证券、期货,外汇交易市场的同时,争取加盟上海发起的区域性产权交易机构。对话、谋划,联手共建,成为会议的主题。
二、专家学者呼唤“地区经济一体化”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体制创新点和新的国际联结点而为人瞩目,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姚锡棠认为,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在各省、各城市内部,而且在整个三角洲地区的省、市之间,在各城市之间,生产要素开始流动,产业开始转移、资产实行重组,经济区域化步伐大大加快,但这些发展尚是初步的,仍然还受到三角洲地区二省一市行政区域划分的阻碍和限制。因此,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迫切需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整个地区经济的一体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标志着15个城市开始进入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阶段。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钟永一也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个城市应以“洲”“带”为基点,使“洲”中“带”,“带”中“群”成为一个有机体,一个整体。城市群是建立在交通网络,通信网络,流通网络,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基础上的城市群。
专家们一致呼吁,区域内各城市有组织的在经济上进行协调,其特点是根据互利原则有组织的消除经济方面以及非经济方面的各种限制与障碍,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互补互利,共同发展,争取在21世纪初期,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增长方式先进,同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经济共同体。
三、旅游、商贸先行,启动三角洲区域联合
会议认为,今明两年,作为“协调会”成立后起步的两年,先着手三项工作。
1.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市场和产品的联手开发。进一步理顺发展具有区域大旅游特色的思路,找准能发挥各城市优势,区域旅游联合的模式。
2.积极促进长江三角洲商业连锁发展,鼓励联合办店、发展加盟超市,逐步做到“大众化”、“规模化”、“规范化”、“联手化”。
3.“协调会”将发挥区域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区域化。不断拓展联合的新领域,不断研究新问题,新情况,拿出可操作性方案,促进三角洲城市间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二次会议将在1999年,在杭州市召开。
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