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满怀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满怀信心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江泽民同志说,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六大提出的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目标,也是一个我国各族人民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到2000年底,我国的GDP超过1000亿美元,即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到49.1%。因此,十六大报告说,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个论断是非常科学的,是有充分根据的。所谓“总体上达到”,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到2000年,我国还有近3000万人的温饱尚未解决,城镇也有2000多万人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虽然低水平解决了温饱,但尚不巩固。因此,只能说达到“总体小康”。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均衡小康”。同时,“小康社会”这个提法要比原来说的“小康水平”内涵丰富。“小康水平”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如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曾提出过一个量化“小康水平”的标准,其中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6项指标,而这次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则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进步到达“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描述,应当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就告诉我们,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将达到35万亿人民币以上,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可能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今后20年中,我国经济将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到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到那时,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就是十六大报告中所描绘、所概括的那样,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在于:
我们沿着三步走搞现代化建设,已经走了头两步,开始走第三步的时候,中央对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头20年,做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规划,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提出了宏伟的目标,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重大意义,必然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今后20年奋斗的行动纲领,必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符合党心民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让国家复兴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这就集中体现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民真正达到了宽裕的小康生活,那对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华民族发展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本世纪头20年的神圣使命,是我们党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完善,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差距和优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向这个宏伟的目标奋进。
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来看,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真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从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这种差距:
GDP的差距。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多在西部,西部12个省市区占全国面积的69.5%,GDP仅仅占全国的近19%。2001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77元,而全国同期是7543元,换算成美元分别是601美元和911美元,民族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10美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2001年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3元,比2000年增加了53元,但和全国同一时期的平均水平2366元相比少683元。
贫困面的差距。2001年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剩余贫困人口1864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14.1%,而全国剩余贫困人口2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2%。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剩余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例为64.3%,农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共592个,民族自治地方267个(除西藏),比“八七”扶贫攻坚的257个县,增加了10个县。加上西藏74个县整体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范围,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的县为341个,占民族自治地方(县、旗)总数的53.5%,比“八七”时期高13.2个百分点,比全国覆盖率(30%)高27.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的差距。2001年民族地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88元,比2000年增加37元。全国2001年达到611元,比2000年增加105元。2001年,民族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63.5%,比2000下降5.9个百分点。
这就充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西部民族地区。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又有许多优势。党中央非常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了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西部大开发的两年多来,国家在西部投入了四千多亿元资金,上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尤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得到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使各族人民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民族地区土地、水利、矿藏、人力资源丰富,特色产品多,许多资源尚待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颇具特色。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明确地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十六大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实践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反复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深切的感到报告有许多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初步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这就告诉我们,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民族地区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跳出了就“三农”论“三农”的框框,从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从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对民族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十六大报告指出:“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强调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和东西合作问题,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四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十六大报告指出:“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这对民族地区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形成新的经营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这就意味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目标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拓宽,要求更加明确,办法更加具体,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使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更大发展。
六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两个必须”和“一个坚持”说明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壮大了,这就为民营经济在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必将促进生产力大发展。
七是十六大报告指出:“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民族地区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增添了力量。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块发展慢,我们要下决心把非公有制经济搞上去。
八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十六大在分配制度上的重大突破。资本、技术、管理是中国经济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承认这些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将会使这些要素充分活跃起来,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民族地区发展最缺的也是这些要素,如何让它们活跃起来,很值得我们研究。
九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今后应当加强。
十是“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激励着人们加快发展,放手发展,敢于发展。民族地区更应从中得到激励和启发。
十一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这是民族地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党中央十分关心,我们更要加倍努力。
还有许多,我不一一列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说明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必将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必将迎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必将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民族地区也是如此。
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十分光荣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精神,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并且扎扎实实地抓落实。
集中精力,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增强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紧迫感和政治责任感。
深入调查研究。重点研究如何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步骤。今年,我们对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作了深入调查,找到了许多新路子,总结了一批新典型。我们将结合对建设小康社会的研究,深化认识、转化成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精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地把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引导民族工作者和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提出新举措,新路子,努力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要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作风、更大的力量研究明年的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继续抓好民族经济工作。投入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和帮助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的工作要有新举措,民族经济工作要有新进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新一年的工作。
标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十六大报告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