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
丰 杰
摘 要: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优秀的数学教师都善于把握问题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数学课堂充斥着大量无效的问题,这就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要想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整合教学内容,以核心问题的形式实现数学课堂的改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中那些过多、过浅、过滥的问题而言的,实际上指的就是基于数学核心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出的引导课堂的情境性并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能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方法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起到牵一发动全身功效的问题。并且,核心问题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有思维空间;小而具体;能够让学生真正产生疑问。只有教师把握好数学教学的内容,提出丰富的核心问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出发,提出核心问题,优化数学课堂。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
一、 以生为本,在盲点处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原有知识的局限出发,设计核心问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通常是在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才会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需求。如果教师能够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设计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焦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就要在学生的盲点处提问,使学生产生期盼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探索和思考解决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统领整节课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的运用。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平行四边形、剪刀等教具,要求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他熟悉的图形,并探索计算面积的方法。在此环节,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两个核心问题,并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教学活动,其中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邻边来计算吗?要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将同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了长方形,并让学生计算了拉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这时,很多学生就发现,现在的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并不同。据此,笔者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在拼剪的时候面积相同,但是,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反而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的盲点出发设置的。在这样的核心问题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探索、思考的欲望。可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知识的盲点为基础提出的核心问题,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从表3可知,若β=0.2时,α增加只会造成零售商最优订货量随之减少,而期望订货量、供货量和供应链的期望收益皆不会随α而改变.由表2和表3可得,β=1和β=0.2的变化并不会改变上述四个参数的值.
二、 把握内容,在关联处提问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相关特点设计核心问题,从而有效统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每一堂数学课来说,教学内容都是独立的,但是,将其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看,它必然是前后关联的。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其知识结构和内部关联,设计核心问题,学生就能够合理构建知识体系,把握数学知识脉络,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为学生提出了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属于哪种图形?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然后,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图形,并提出了问题:这些图形属于哪一种?有没有立体图形?这样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提出的问题,就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就会更加具体和直接。紧接着,笔者为学生展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提出了问题:哪些是面?哪些是棱?哪些是顶点?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析。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就更加直接和具体了。可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内容,在关联处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构建起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 巧用方法,在迁移处提问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突出,以不变的思想和方法应对多变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把握好方法结构,在迁移处设计核心问题,能够改变定式的点状思维,形成强调方法和活动的迁移式思维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在迁移处提问,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思维的挑战,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其思维。
比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硬币的周长。在学生得到滚动法和用绳测量两种方法之后。笔者提出了问题:如果想要知道圆形跑道的周长呢?还可以这样测量吗?紧接着,笔者就为学生设计了探索圆周长的活动。并且,在此环节,设置了核心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两个问题就明确了学生探索的思路。可见,针对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最好最快把握数学知识,化解重难点,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四、 提高效率,在难点处提问
近年来,文体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给英语抒情诗歌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愈来愈多的学者以文体学理论作为新的思路,对《雪夜林畔小驻》展开了分析。例如,王品就从语音特征、修辞手法和谋篇主题对这首诗歌进行了文体角度的分析,指出这首诗歌的文体特点:语言简单,寓意深远。[3]俞瑶从偏离的视角对《雪夜林畔小驻》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其语音的偏离分析和超语音的偏离分析,说明偏离的使用要和诗歌的连贯联系起来。[4]笔者依据文体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雪夜林畔小驻》的文体特征,以彰显诗歌的语言魅力、揭示诗歌的主题意义。
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数学课堂的中心和关键。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而且,针对重难点设计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激活学生思维最好的催化剂,它不仅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提出有效的问题,以此达到教学既定的目标。
比如:在《解方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涵义以及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了问题:盒子中有x 个球,盒子外有3个球,加起来一共有9个球,请问要如何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用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这时,笔者就强调了用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能够建立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这就实现了学生从算术解题到方程解题的转化。可见,把握好解题的方法,在知识的迁移处设计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要重视核心问题的提出。并且,教师要以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建构和探索,从而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并且,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好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盲点处、关联处、迁移处和难点处提出有效的问题。
透射式GaN光电阴极的入射光光路是先经过衬底材料,再透过缓冲层,最后才能作用于GaN光电发射层(参见图4)[20]。如果缓冲层-发射层界面处缺陷较多,在此处被复合的光电子也会增多,造成阴极的光电发射性能变差,所以透射式GaN阴极光电发射效率的高低会受到缓冲层-发射层界面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健.放飞思维,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谈小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9(18):141.
[2]王书梅.创新教学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OL].学周刊,2019(20):117.
[3]朱明.以核心问题为利器,提升教学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9(17):55-56.
作者简介:
丰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