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分析论文_曾一举

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分析论文_曾一举

摘要:为了有效地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实现安全生产,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对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是关键。本文从建筑施工的危险源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类型,并结合实际提出管控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多、危险程度高、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事故高危行业。施工现场是否安全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更是关系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化解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广大建筑人员长期关注的重点。

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内涵

事故是在具备破坏因素和承受因素,且二者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危险源是引发事故的起因,它是指可能导致人员疾病、伤害,造成工作氛围损坏、生产生活环境破坏、个人或公共财产受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建筑施工场所的危险源是指与建筑施工相关,导致施工人员职业病、人身损害或造成生产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危险有害因素。此类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等触发因素打破其存在的安全条件,就会引发事故。

2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类型

由于视觉不同,国内学者对于危险源的分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相关规定,可将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六大类。

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和伤害方式,可将危险源分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爆炸、中毒等其他伤害等20个类别。

但由于生产过程时间长、涉及面广,潜在的危险源复杂多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更是具有多样性,目前多采用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分类法。第一类危险源,又称静态危险源,它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此类危险能量源有机械能、电能、热能、重力能等,此类危险物品有易燃易爆物、毒性物品、强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第二类危险源,又称动态危险源,它是指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危险源。通过减少第二类危险源的触发,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方式。此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不稳定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内容,而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两类危险源相互作用,共同诱发事故。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控制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应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立足点,落实防护措施为抓手,实行动态跟踪机制,加强安全管理为基本。主要从以下几大方面对建筑施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防护:

3.1安全教育与培训

3.1.1安全教育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进入现场的人员。对此,单位应统一组织入职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多样化、合理化的学习安排,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人为失误。

①入职安全教育。一般职工应具备劳动保护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等;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事本工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容易发生事故环节、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殊作业人员除学习以上的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的要求,参加特种作业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②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企业必须把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根据各工种的特殊性,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如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使职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该怎样做才能注意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3.1.2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正常的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及新法规等,让转岗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再次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3.1.3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所有工种的专项施工程序均由专业技术员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在正式作业前,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操作规程,明确该专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并熟练掌握如何正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和进程。

3.2安全生产防护

3.2.1实行多样化的检查方案

有效地安全生产防护有利于保障建筑施工有序运作,施工单位应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一是常规性安全检查,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由于特殊的生产工序、设备、人员和环境所需的。二是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它是在某一特定時段和区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如大型吊装作业或深基坑支护。三是定期检查,它是以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为依据,在固定时间段进行的例行检查。四是不定期抽查,它是指突击性的检查,往往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问题。

3.2.2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①设置安全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如在施工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井口、桥梁口、隧道口、爆破物及有毒有害气液体、消防灭火设施等位置。

②控制施工设施。指定专人对施工设施进行管理、检查及维护等,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或及时报废,以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如验收施工用电,检测钢管扣件和大型塔吊等,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情况等。

③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在通道口等特殊位置安置防护栏或防护网,在施工现场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和应急药箱。针对各工种、各工序制定多种危险应急预案,不同的工种作业配置并使用合格、合理的安全防护用具,如电工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手套等。

④其他辅助设施。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使施工项目办公区、生活区与作业区保持合理、安全的距离,确保职工的餐饮、休息场所符合卫生标准,并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搭建临时建筑物等。

3.3安全管理制度

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进程负全责,将安全管理责任逐层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组织人员进行专职管理。三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各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和施工操作规范等。

4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别与分析,有利于寻求有效的方法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控,建立健全防控体系,严格管理,动态跟踪,重点控制,真正实行科学消除隐患,这对于提高建筑施工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刘涛.小议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与控制[J].施工技术,2011.

[3]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朱雄辉.浅谈重大重点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督与管理[J].建筑安全,2004.

论文作者:曾一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分析论文_曾一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