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效能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能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数字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机遇与挑战
刚颁布不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数字图书馆”被纳入《纲要》中,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六项保障措施之“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明确了优质数字资源的教学服务和应用化建设目标,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数字图书馆的重视和期望,这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再次跨越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整体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环境的系统作用。纵观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内容丰富而开放、重视个性化用户体验、强调互动交流带动资源建设等特征;极大地推动了其服务能力。而这些特征又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读者的比较体验,影响其对数字图书馆的整体评价,从而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效能产生影响。同时,相当多的互联网运营商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服务内容,瞄准专业知识信息的服务,特别是Google以及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启动,以及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的启动。海量数字图书资源的免费开放是未来的趋势,这无疑给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能故步自封地切断自己与互联网的相互作用。我们在客观认识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把握已经或即将面临的困境。尤其关键的问题是,数字资源绩效能力是评价服务水平的核心标准。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杠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和品质。
2 提高数字资源建设绩效的思考
2.1 发挥联合采购优势,降低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成本
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数据资源90%以上为外购数据库,包括国内和国外数据库商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资源的数量完全取决于学校整体投入的能力。投入多的可以购买相对多的资源,有些投入少的单位,为了追求大而全的目标,只有不断地向学校申请增加经费。据统计,近几年数字资源以每年10-30%的速度在增长,而单一的图书馆很难在价格上占据优势,只有靠联合的力量才能在数据库市场上占据主动。目前,形成的合作单位有针对国外数据库的联合采购集团CALIS中心、以各地高校图工委(或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省级采购集团、同属地同性质单位形成的区域性采购集团以及行业性联采集团等。这些联合采购大大降低了各单位的采购成本,扩大了采购总量,也有效加强了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共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2.2 处理好共性资源与个性化资源的关系
在充分发挥馆际协作、全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可供多个单位使用的公共资源,采取共同分担购置、分别购置、统一购置的方式,以减少本单位资源购置的投入。对于只有本单位有强力需求的数据库,加强采购力度,完整建设,既保证本单位读者的使用,成为特色资源的一部分,又为其他单位读者的少量使用提供必要的文献服务,起到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
2.3 处理好数字资源建设与使用的关系
在数字资源建设中,有的图书馆尽管购买了相当多的数据库,但只有个别数据库使用率较高,大部分资源使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给相关领导的进一步决策带来负面激励,导致再投入能力受阻,直接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资源建设总量还是服务效能?建立数字资源效益的评价机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2.4 根据办学实际,对购买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
要强化特色资源的建设,通过自己的收集、整理、数字化等一系列实际工作,加大适合本校需求,具有鲜明科研、教学适用性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使这些数据库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这也是我们在资源建设层面优于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服务的本质所在。
3 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新思路
在抓好外向购买数据资源的同时,我们更应着眼于数字图书馆的本质服务目标,尤其是绝大多数经费不足的单位更应如此。资源总量丰富,只是提供了等量增加服务能力的可能,并不等于服务能力的增加。
3.1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数字图书馆作为对传统图书馆的有效补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广泛地利用网络虚拟环境,实际上提供了传统服务模式不可比拟的更大增值服务空间。从本质上讲,服务效能是评价数字图书馆成果的根本指标。
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更应该是创造新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放眼更广阔的服务内容,数字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内容的建设上。在这方面,很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值得借鉴。例如,2010年9月悄然兴起的“微博”平台,服务提供商不仅为读者开辟了交流的平台,更提供了制作多样微博的工具,使得更多的人有兴趣撰写自己的内容。借鉴这样的思路,数字信息服务应该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思维,在授读者以“鱼”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渔”。通过提供更多的在线编辑、使用、创作以及交流等手段,激发读者利用资源、创造知识的潜力。而读者创造的大量成果,又可以充实到资源中心数据库,从而形成良性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
实际上“授之以渔”的工作是大有作为的。例如,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购买的视频数据库大致来自国内十几家供应商,普遍的使用方式是提供检索和浏览功能,资源的使用效果依赖于内容的新旧程度和读者个人的阅读偏好。维持使用效果的常规办法就是不断够购买新的视频资源。反观视频数据库,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不能进行全文检索,同时标引项对内容的描述又相对较弱,极大地制约了整体资源的使用效能。如果可以提供相应的在线编辑技术,能够满足读者将公用资源变成个性化素材的标引需求,进而能够与各自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既符合各自的需求,同时个性的标引又可以间接为其他读者检索使用,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目标,这必然会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形成共同参与“全民织网”的良好态势。这就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打破图书馆只是提供资源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进行应用模式的创新。
3.2 提高DRS服务能力
海量数字资源以及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使数字参考咨询(DRS)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高校有着优于其他信息服务单位更专业的人才,拥有更强大的可提供专业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能力,这也是未来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
(1)应着力抓好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参考咨询馆员应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上,拥有某学科领域的专业背景,要有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储备的能力,针对特定的用户群,掌握专题跟踪服务能力。参考咨询馆员在回复读者问题时要依托有价值、权威度高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数字参考馆员具有信息敏感度,能有意识地筛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益的信息,尤其要善于利用学术门户网站的信息。
(2)拓展服务的空间,融入经营的理念。作为教学辅助部门,图书馆的工作成果更多的是以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提高来体现的。但是,图书馆可以在关注本校本单位信息服务的同时,拓展对外的信息咨询与服务。在整体参考咨询完备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如何进行系统化和良性的运作模式,站在经营的高度,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例如,个别图书馆已经开始的对社区、农村以及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的针对性有偿信息服务实践,就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
收稿日期:20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