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性安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春期论文,安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某市妇幼保健院透露,该市未婚先孕现象逐年递增。通过对462名做人流女性的调查显示,有182名为未婚女性,占总人数的39%。其中174名曾经有过人流经历,流产者平均年龄为23岁,最小的人流者只有13岁。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上部分青年性知识的缺乏及性道德的错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春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春期性安全教育的内容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既关注学生的性安全,又要关注学生以后的性生活。所以,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既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性接触,又要告诉学生怎样的性生活才是安全的;既要教会学生如何避免性侵害行为的发生,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同异性朋友交往。因此,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性接触问题
所谓性接触,不仅仅是指性器官的相互接触,还包括性器官与对方身体的接触,以及对对方身体性敏感区(如女性的胸部、阴部、背部、嘴唇及臀部等部位)的触摸。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要明确告诉学生(特别是女学生),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可以让别人随便接触或触摸的。这些区域,即便对自己的师长也是禁区。如果对方触摸了这些敏感区域,即是侵犯了自己,应该坚决制止。此时,千万不能沉默。沉默,就是对对方的纵容,对方可能对你进一步侵犯,直至发生性侵害行为。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要教会学生敢于而且善于适时地说“不”。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性接触行为的发生。
2.性骚扰问题
性骚扰是指用语言或动作侵犯他人的行为,表现为有意在异性面前谈论黄色话题或说黄色段子;有意给异性发黄色短信;强行触摸异性的性敏感区;有意向异性做下流动作。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广泛存在于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办公场所。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可以通过放映录像或幻灯等形式,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性骚扰,如何防范性骚扰。要告诉学生,一旦遭遇性骚扰,不能因为害羞或害怕而保持沉默。这样,反而可能使对方有更加大胆的举动,甚至发生性侵害行为。所以,在遭遇性骚扰时,一定要大胆地坚决制止。大声警告对方,以阻止对方进一步行为的发生。
3.性侵害问题
性侵害是指一切通过武力、欺骗、讨好、物质诱惑或其他方式,把对方引向性接触,以求达到侵犯者性欲满足的行为。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性侵害不仅仅来源于异性,也并非只有女性才会遭受性侵害。同时,还应告诉学生,性侵害不只会来自陌生人,也会来自熟人甚至是师长。
要教育学生,一旦遭遇性侵害,首先要坚决反对,规劝对方停止进一步的侵害。如果反对无效,则应在受到性侵害后,及时告诉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由他们报警。
因此,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特别要对异性交往问题加以关心、引导。要告诉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怎样的言行是得体的,怎样的言行不可以出现。在同异性朋友相处时,要善于转移注意力。独处时,尽量不谈及有关情爱的话题,而应树立共同的远大目标,力争避免婚前性行为的发生。
二、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须注意的问题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作为学校教育,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应实行男女生周堂上课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应该坚持男女合班授课。因为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介绍的是将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备的性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任何人都应该具备的,对异性的了解,对性科学知识的追求是一种正常的需求。有关男生的内容让女生听,有关女生的内容让男生听,有助于青少年对异性的了解和彼此间的友情关照,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
2.教师态度应轻松
中国曾是一个传统的、封建气息浓厚的国度,以前人们给生殖科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认为它是不干净的、见不得人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性科学知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同时,青少年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期较以前有所提前。此外,各种媒体上也充斥着大量的性信息。这些因素要求我们的性教育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堂而皇之地把性安全教育搬进课堂。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应放松,形成轻松、率真的课堂氛围。这样,才有利于青春期性安全教育的开展。
对于学生提到的有关性及性安全的话题,教师不能回避,也不能躲闪、训斥,而应该科学地回答。一旦有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了独特的观点,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对性安全知识的探究。
3.教学方式应以探讨式为主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涉及的主要是性观念问题,单纯的讲授,不仅学生难以接受,而且也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同一信息源平面上,新的价值观不断涌现,教师在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先知先觉。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更应是服务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穿针引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以探讨的方式教学。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探讨,并由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对有代表性的意见,教师应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在点评中使学生形成共鸣,达成共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打破师生间的障碍,实现自由畅快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不断认识和改正自己的观点。
三、家长应告诉孩子的必要知识
1.性生活的安全问题
安全的性生活是学生成年后家庭幸福的有力保障。在艾滋病潜在流行的今天,能否过上安全的性生活,不仅是夫妇双方的生活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首先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生活;什么样的性生活才是安全的;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过性生活;性生活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要告诉孩子,性生活过早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要让孩子知道,此时的性行为常常是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偷偷摸摸进行的,往往会因为怕怀孕、怕暴露而产生恐惧感、负罪感及悔恨情绪,甚至出现性心理障碍、性欲减退,严重的就会产生性冷淡,影响到今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第三,要告诉孩子,未婚妊娠以及流产给女性身体及心理所造成的伤害。特别要让学生知道,人工流产可能使少女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子宫穿孔以及婚后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等。
第四,要告诉孩子,在发生性行为时,必须使用安全套。这一方面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可以避免性病的传播。这一点,在性传播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方式的今天,一定要对孩子讲清。
2.性病
性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心理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目前,人类还无法有效治疗像艾滋病这样的性病。
因此,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病;常见的性病有哪些症状;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及其配偶、家庭可能带来的影响;性病的传播途径;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当前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如何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患者;艾滋病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怎样预防艾滋病等性病。
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不洁性生活是性病(如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从而提高孩子的性安全意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中,远离不洁性生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3.异性交往问题
“异性效应”是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异性效应”的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向往纯洁的友谊,寻求同伴的理解,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这一时期,异性交往呈普遍化趋势,交往的亲密度逐渐提高,并开始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甚至是爱慕之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会与异性交往,达成异质社交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而且,人的心理成熟需要在与异性交往的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一个没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没有达成异质社交性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与异性交往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资料表明,在众多名牌大学里,有不少只会读书考试,不善与人交往,尤其不会与异性交往的学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很高。而且他们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为过分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