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放性试题和地理思维能力评价的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思维能力论文,试题论文,地理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和培养科学地理思维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达成的,但难以达成性正是广大教师的困惑所在。这种学科能力和思维方式通常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强调,但是其最终的达成在终结性考试中应以什么形式呈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渗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以及改变常规的试题评价方法来完成这个整合。
一、地理思维能力评价的现状与改革
思维能力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概念,再用许多概念组成判断,然后用判断来进行推理,产生思想。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获得新知识的必由之路。假如在思维能力前面加上限定词“地理”两字,代表的内容就和上述表达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含义中地理学科特征就非常明显。这里我们把对其评价分成两个含义:一个是地理思维过程评价;一个是地理能力水平评价。当前的现状是对地理学科能力目标的达成高度重视,而对地理思维过程的评价难以有效实施。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地理学科能力是地理学习能力、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地理概念理解能力、提出(地理)假设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闭卷测试考试中,我们发现考试的重点已经由单纯的考查记忆力发展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近年来在高考中还结合各种地理现象增加了体现考查学生描述、归纳、概括和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题目,但是在实际评卷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非常明显和难以解决。以例1为例,可反映出当前学生在终结性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例1 读《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示意图》图1,分析其因果关系,并回答:该图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这是一道渎图分析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说明人类在改造、利用环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因果关系推导能力和按箭头指示的方向根据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的能力。学生在回答该题时有如下几种答案(见表1)。
附图
答案种类
反映该学生对这个问题认知能力
水平
答案一:水资源枯竭的试图说明从某一个因果推导出某
问题一个环境问题
答案二:人类生产活动不知道他从何处得出这个结论
对水资源的破坏
答案三:地下水资源被试图从多个因果关系推导出多个
破坏引发了多种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但不知道从何处
得到结论
答案四:人与环境相互从理论的高度来概括问题的核心,
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但是欠缺事实论据
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答案五:人们为了满足体现该学生一定的思维过程:
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 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破坏水资源?
产的需要,开挖新井扩2.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开采地
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下水资源的力度?
导致的结果是地面下 3.这种方式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沉;水资源的枯竭等环这些影响在短期内能消除吗?
境问题出现,工农业经4.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根本解
济效益减少,人类生产决问题吗?
生活陷入恶性循环
仅从字面上找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异肯定可以迅速地得出其分值,但是如果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层次来分析学生的这五种答案,结论是不一样的。
因此,题目答案的设置结果如何,完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或能力水平,假如仍一味地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在终结性考试中评价学生,用“采点法”模糊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差别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理念的。
二、SOLO评价理论和开放性试题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首字母缩写,意即:观察到的学习成果的结构。该理论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及其同事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并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学说,该理论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或称五种结构,其含义如下:
(1)前结构:处于这一结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所面对问题的简单知识,或为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找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2)单一结构:学生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3)多元结构:学生找到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但还没有将它们有机整合的能力;
(4)关联结构:学生会整合各部分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为能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
(5)扩展抽象结构:学生会归纳问题以学习更多的抽象知识,这代表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这一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造意识。
从上述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该理论支撑开放性试题的评价可以使思维能力评价过程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层次,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集中在学生的回答反映了哪一种思维层次,进而对其思维水平展开评价。
2.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都有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阶段。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在思考某个问题时的思维水平可能只达到第一步或第二步,但是另一些学生的思维水平却是第五步。这正是需要我们进行评价的内容。
以下面的题目为例说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例2 图2中铁路Ⅰ沿线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铁路Ⅱ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人民在河流中游两岸开展传统粮棉生产,下游有许多未充分开发的风景区,近年来经常发生洪涝灾害。B城市解放前以煤矿开采为主要经济支柱,1955年铁路Ⅱ延长铺设到C城市后,B城市经济结构开始转变,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城市却出现了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据此材料的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2)小题略
附图
(3)结合城市B经济发展过程,为其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造献计献策。
解析(3)题是一道案例分析题,既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论证、对地理事实案例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结合SOLO评价理论可以把评分标准制定如下:
1.第一层次(符合前结构层次):仅仅提出一个或两个建议,并没有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B城市要调整经济结构;B城市要治理环境。(1分)
2.第二层次(符合单一结构层次):在描述B城市发展过程中,着重分析某一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提出改造意见。如B城市是资源枯竭性城市,为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调整其经济结构,促进其第三产业的发展(2分)
3.第三层次(符合多元结构层次):在描述B城市发展过程中,着重分析某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提出改造意见。如B城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调整其经济结构,促进其第三产业的发展。B城市的环境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3分)
4.第四层次(符合关联结构):在描述B城市发展过程后,可以就一至两个问题统一分析并提出改造意见。如B城市过去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其后发展成为以钢铁工业为主要支柱的城市经济,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等,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增加第三产业的权重,生产多样化工业产品等。(4分)
5.第五层次(符合扩展抽象结构):在描述B城市发展过程后,从理论的层面合理解析问题并提出建议。如B城市的发展过程再现我国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历史,也说明工业结构的布局因素在历史时期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变迁。B城市从以采掘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的城市发展到以重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是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但是今天发展到以科技、市场为主导的布局方式,其单一的经济结构、高居不下的生产成本等劣势就暴露出来了,我们应该就其工业布局、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改造力度。(5分)
按照这种评价方式设定的开放性试题在评分标准上可操作性加强,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预先确定本学段学生达成的思维水平并加以训练提高。再者可以让教师在终结性考试的过程中把学生隐性的认知水平通过试题答卷的形式检测出来。由于所有的思维问题都存在层次的高低,因此在实践中这种理论是切实可行的。
三、开放性试题和地理思维能力的整合是知识评价向能力评价转移的必然趋势
时代的快速变迁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重点要从知识向能力转移,即从教会学生掌握某些具体知识向教会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本领(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身就不应该局限于答案的惟一性,开放性试题的设置是时代的需要,难点在于答案的设定。将多样化的答案和考查地理思维能力水平充分整合,就是实现知识评价向能力评价转移的最好载体,也是必然趋势。还是以例题2为例,分析该题的第(4)小题。
(4)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请你为该地区设计更完善的交通线网尝试说明设计的线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并在图上标绘出你设计的交通方式或线路。
本小题原有的知识考查重点是着重要求学生掌握我国主要交通线路种类、交通线路的名称等知识点,在本道开放性试题中,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应有尽有。是否画出两条或更多的线路就是开放性试题的要求呢,按照SOLO评价理论的评价方法,设计评分标准如下:
第一层次:仅仅要求学生明白交通线路是两点之间的运输方式。例如:在图上画出任意两点间交通线路。(1分)
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可以画出一条交通线路并说明其规划原因。例如:连接E-C两城市,目的是可以发展钢材出口。(2分)
第三层次:要求学生可以画出两条交通线路并说明其规划原因。例如:连接E-C两城市,目的是可以发展钢材出口。连接C-G两城市,目的是可以发展旅游业。(3分)
第四层次:学生可以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交通网的设想并画出一系列的交通线路。例如:除以上答案外,还可设计以B城市为中心画出同心圆式的交通线路图,并阐明该地区的面积范围大小比例适合发展高速公路的原因等。(5分)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按照题目的要求简化层次结构,在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方法可以避免那些为了获取高分拼命在试卷上涂鸦的做法获得成功,而是使一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交通线路的规划有自己见解的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