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优质护理干预的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给予其优质护理服务,其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临床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呼吸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以维持患者的呼吸,以挽救其生命。但是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由于病菌感染,容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因此,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需要给予其持续性、专业化的临床护理服务,着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为患者的健康安全给予有力的保障[1]。本研究以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患者,以上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2例,最高龄75岁,最低龄32岁,平均年龄(47.6±7.3)岁。将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最高龄74岁,最低龄31岁,平均年龄(46.5±7.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1月开始进一步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环境管理:细菌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持续进行1h左右的空气层流净化,2次/d,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洁。检测病房内空气中的细菌量,参考相关标准,不合格则需要及时改进。病房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探视人数,遵守重症监护室的探视制度。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前需要进行消毒,佩戴隔离衣帽、口罩、鞋套及口罩,避免携带细菌进入。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手部卫生,在护理操作前后均需要进行洗手和消毒,避免在接触患者时,将细菌传递给患者或感染细菌[2]。
②体位护理: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体位的调整,避免出现肺膨胀不全、支气管分泌物清除障碍等并发症。患者一般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避免发生误吸。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翻身,每2h进行1次,该过程中进行叩背,促进呼吸道内痰液的排出,培养痰液,检测其中含有的细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3]。
③口腔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肺内定植的细菌有关,其主要来自于口腔,因此加强口腔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保持口腔清洁,尽量减少口腔内细菌量。吸痰前,需要实现进行气囊充气,避免细菌向下移行。吸痰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保证动作轻柔,合理控制吸痰时间和频率。
④人工气道护理:每6h进行人工气囊放气,持续5~10min/次,避免压迫呼吸道黏膜,检查呼吸机管路,避免其受到痰液污染,受污染的管路需要及时予以更换[4]。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
在观察组患者当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为8.1%,在对照组患者当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例,发生率为28.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极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极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症患者临床抢救和护理的重要场所,其中呼吸机是重症监护室内重要的医疗器具,用以支持患者的呼吸,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改善其呼吸衰竭的症状,在临床急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后,48h内可能会发生肺实质感染而引发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患者的治疗恢复产生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患者还存在着死亡的风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开展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细菌量,阻断细菌感染途径。通过体位护理、口腔护理以及人工气道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机械通气的安全性,避免细菌感染。与此同时,加强机体营养干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5]。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着重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快其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清宏,周春兰.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4,21(10):13-16.
[2]王磊.提高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执行率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03):92-94.
[3]房素芹.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6):66-67.
[4]朱英,夏霞.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5,21(11):1885-1888.
[5]曾梅英.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108-109.
论文作者:程晶晶,刘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监护室论文; 细菌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