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四川简阳 641400)
【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对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辐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残留剂量率低于对照组,残留放射性活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通过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可以提高准确性,有效防护辐射。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剂;注射;准确性;辐射
【中图分类号】R4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41-02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是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病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检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将显像剂完全、准确的注入到患者体内是保证显像检查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由于注射器的针头腔壁内残留、沾染显像剂、穿刺方法不同、死腔残留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对注射的准确性产生干扰[1]。本文主要分析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对剂量准确性和辐射防护所造成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9~84岁,平均54.7±7.6岁;肺癌14例,乳腺癌10例,前列腺癌8例,胃癌5例,肠癌4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恶性肿瘤病史1~37个月,平均13.8±3.4个月;研究组患者年龄36~89岁,平均54.2±7.0岁;肺癌16例,乳腺癌9例,前列腺癌7例,胃癌6例,肠癌5例,其他恶性肿瘤2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恶性肿瘤病史1~32个月,平均13.5±3.1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注射骨显像剂:①准备: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检查前2小时,注射护士在确定穿好防护铅衣、戴好铅围脖、手套的情况下,采用规格为2ml的注射器抽取全身骨显像检查过程中所需的MDP,剂量水平控制为20mci,体积控制为0.5ml,将注射器内存在的空气完全并盖好针帽,放入铅盒备用。②操作:选择好血管之后对注药时间进行记录,扎好止血带,实施常规消毒处理并进行静脉穿刺,发现有回血现象发生之后可以松开止血带,将显像剂注入,抽回血1次,剂量在0.5ml以上,再回注入血管,拔针,记录注药完成时间[2]。(2)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骨显像剂,注射前准备工作与研究组完全相同,操作为:采用规格为5ml的注射器抽吸5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选择血管后对开始注药时间进行记录,扎止血带,在常规消毒之后实施静脉穿刺,发现有回血现象发生之后可以松开止血带,注入2ml左右的生理盐水,确定针头已经达到血管内部,连接装有显像剂的注射器,并将显像剂注入后取下显像剂注射器,通过头皮针推注2ml生理盐水,对残留显像剂进行冲洗之后可以拔针,记录注药完成时间[3]。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辐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残留放射性活度、残留剂量率、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辐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辐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
2.2 残留放射性活度、残留剂量率、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
研究组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残留剂量率低于对照组,残留放射性活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3.讨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检查前2小时必须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向患者体内给予一定剂量的具有放射性的显像剂,由于防护需要必须对注入的显像剂进行严格限制。因此,要求放射性显像剂的注射必须保证彻底,确保达到显像要求[4]。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由于注射器内壁和针头沾染,注射后药物残留等原因,常会对注射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有临床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容积的注射器内残留量会存在差异,这也会对显像结果判断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根据规定尽量缩短与放射源进行接触的时间,使受照射的剂量尽可能的降低。因此,减少显像剂残留,缩短药物接触的时间,对成像质量和辐射防护均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5]。本次研究中通过抽回血方式注射显像剂的研究组在残留放射性活度、残留剂量率、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可以充分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庆文,左丽,朱乙声,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全身骨扫描在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12):815-818.
[2]程木华,张峰,刘克放,等.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的仪器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2, 13(4):243-245.
[3]鲁珊珊,王德杭,李永军,等.全身MRI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 45(5):459-462.
[4]张鹏,王国申,孔维慧,等.骨肉瘤99Tcm-MDP全身骨扫描的特点及定量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859-860.
[5]李杰,陈国栋.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算法的肝脏管道图像分割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0):19-23.
论文作者:徐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全身论文; 剂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断层论文; 注射器论文; 患者论文; 放射性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