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主论争及其对民主建设的影响_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当代中国民主论争及其对民主建设的影响_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当代中国民主论争及其对民主建设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论文,其对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问题是当代中国论争最多、最激烈的问题之一。这种论争,对中国民主建设有什么影响?其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抑或二者兼有?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对待民主论争,推动民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当代中国民主论争的概况

民主论争从纵向看,可以说贯穿于当代中国的各个时期。从表现形式看,有隐蔽私下的论争,有分散零碎的论争,有集中激烈的论争。就后一种情况来说,影响较大的有七次:

①建国初期,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和加速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的论争。这次论争主要限于党的高层领导。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构想。毛泽东不同意这种主张,说“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么确法?每天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确立,是很难哩”[①]!这次论争涉及范围虽不大,但对过早过快改变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影响很大。

②1957年,无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右派的论争。论争的主要问题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还是“轮流坐庄”?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是取消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还是另搞“政治设计院”?这次论争由于反右的扩大化而造成严重后果。

③1959年,党内民主和个人独断的论争。论争是由于对“大跃进”的不同认识引起的,论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还是搞个人独断专行?这次论争的结果,不仅严重破坏了党内民主,而且影响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

④1962年前后,扩大民主和扩大打击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是不断扩大民主,健全法制,还是混淆两类矛盾,扩大打击面,到处抓“一小撮”?由于“左”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潮的泛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干扰。

⑤十年内乱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和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论争。这次论争,不只是理论上、政治上的论争,而且发展为“武斗”、“武争”。论争的主要问题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搞“全面专政”?是“小民主”,还是“大民主”?是维护法制,还是践踏法制?这是新中国民主论争最激烈、影响最坏的一次。

⑥改革开放时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争。主题有:如何认识和对待资产阶级民主?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究竟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还是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议会制、分权制?这次论争由于当时党中央有的领导人的软弱,也造成不良后果。

⑦在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论争的同时,还发生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这次论争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中文版出版后比较集中。论争的焦点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实行和平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次论争随着“六四”风波的发生和苏联解体而平息,但对民主建设的消极影响不能低估。

民主论争从横向看,涉及民主问题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凡是民主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问题,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讨论过,论争过,其中论争最多的有如下一些:

——民主是大事还是小事?这是关于民主地位和作用之争;

——全民民主还是人民民主?这是关于民主阶级性之争;

——院制(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还是两院制?这是关于政权形式之争;

——镇压敌对分子是不是践踏人权?这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也可以说是民主和专政关系之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还是多党制?这是关于政党政治、政党民主之争;

——社会主义民主优越,还是资产阶级民主或其他民主优越?这是关于民主优越性之争;

——法治,还是人治?这是关于民主和法制关系之争;

——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抑或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这是关于民主目的之争;

——民主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这是关于民主具体和抽象之争;

——民主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世界上有没有“绝对民主”、“绝对自由”?这是关于民主的绝对性相对性之争;

——民主是速成的,还是渐进的?这是关于过程性之争。

——民主有无东西方之分?这是民主建设要不要从国情出发之争。

民主论争从性质上看,主要是三种情况:

一种是不同民主观之间的论争,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观和资产阶级民主观的论争。这是两种不同性质民主观的论争(当然不能把站在资产阶级民主观一边的人都认为是敌我矛盾)。这种论争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民主论争的主线。这种论争决定中国建设的方向。

另一种是同一民主观内部的论争。如社会主义民主观内部关于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等等关系的不同认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不同模式的主张,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的不同看法,都是同一民主观内部的论争。这种论争并不影响民主发展的方向,只是影响民主发展的模式和进程。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同性质民主观之间以及同一民主观内部的论争交织在一起。这种论争比较复杂。在一些大的民主论争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如果不善于区分论争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会给民主建设带来不良后果。

上述民主论争虽然多种多样,十分复杂,但论争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究竟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以及如何建立这种民主制度?围绕这两个问题,不同民主观之间以及同一民主观内部,都曾提出过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但是,历史证明,在中国,无政府主义固然行不通,资产阶级民主也是死胡同,民主社会主义更是肥皂泡,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而且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才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模式。

二、民主论争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影响

前面的一段话,实际已概括地谈到了民主论争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影响。如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归纳为四方面:

影响民主建设的方向。我国民主建设究竟往哪个方向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抑或建设其他性质的民主?最终看民主论争的结果,特别是这种论争对民主建设决策者的影响。

影响民主建设的模式。同一种民主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社会主义民主当然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由高度集中型向高度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转变,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在民主论争中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反对“左”的和右的民主思潮的结果。

影响民主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民主建设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在同一经济基础上,民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又是同人们的争取分不开的。民主论争常涉及民主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论争的状况及结果,直接影响民主内容和形式的发展。

影响民主建设的进程。民主建设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过若干阶段,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跨越阶段。但是,民主建设进程的快慢,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可以延缓或加快。在民主论争中,如果当权者参与或支持正确的一方,民主建设就会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地发展,加快民主建设的进程;如果错误的一方占优势,民主建设则朝错误方向发展,出现暂时倒退,延缓民主建设的进程;如果论争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民主建设可能暂时停滞。

民主论争对民主建设的影响十分复杂,具有二重性,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当然,这二重影响在具体的民主论争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有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的。

从消极影响看,表现在如下几点:

——引起理论上思想上的暂时混乱。在民主论争中,当论战的错误一方强词夺理,虚张声势,以势压人时,或者乔装打扮,以假乱真,打着红旗反红旗时,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牢固、民主信仰不坚定的人,特别是那些社会经验很少的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工人,可能是非难分,真假莫辨,造成理论上、思想上的暂时混乱甚至颠倒。

——引起社会的暂时不稳定。民主论争如果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但当这种论争导致错误的民主思潮泛滥,甚至掀起民主运动时,则会引起社会动荡,甚至造成社会动乱。这只要反观一下反右斗争、十年内乱以及“六四”风波,就会一目了然。

——延误民主建设的进程。隐蔽的、分散的民主论争,一般不会影响民主建设的进程。而集中激烈的论争,尤其是当论争中的错误的片面的民主思想影响到民主建设决策者的时候,民主建设可能出现局部的、暂时的停滞倒退或盲目冒进。反右斗争、十年内乱是停滞倒退的突出表现,而1958年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则是盲目冒进的典型。

民主论争虽然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但从总体看,从发展看,民主论争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从真理发展看,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是在比较中发展的(当然最根本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愈辨愈明。通过民主论争可以明辨是非,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第二,从民主的本质看,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即使是暂时受错误民主思想影响的人,也会在论争中提高认识,受到锻炼,辨明是非真假,最后站到社会主义民主一边的。第三,从民主发展的历史看,虽然民主论争中有曲折,有倒退,但代表时代进步和人民要求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总会战胜错误的、落后的东西,推动民主建设发展。具体表现在:

经过论争,正确的民主思想会不断深入人心,增强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包括民主心理、民主观念、民主精神),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经过论争,会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识别和抵抗各种错误民主思潮的能力,减少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历史上和现实中各种民主观中积极的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加速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

经过论争,人们还会加深对我国原有政治体制弊端的认识,增强改革原有政治体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努力。

三、制约民主论争影响的因素

任何民主论争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这二重性并不是均等的,而是有的以积极影响为主,有的以消极影响为主。那么,制约民主论争影响二重性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制约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其一,当权者对民主论争的态度。民主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其论争的状况及结果,直接影响当权者的地位。因此,当权者对民主论争是十分关心的。当权者对论争采取什么态度,往往对民主论争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有这样两种态度:

一是纵容还是引导。如果当权者对民主论争的己方力量不组织、不提高,软弱涣散,而对另一方任其发展,任其泛滥,那民主论争可能偏离当权者的意愿,危及当权者的利益甚至统治。“六四”风波前一段时期的情况,就是这种如此。相反,如果对己方力量认真组织,不断提高,对论争中出现的错误观点、错误行为和错误倾向,及时引导、教育和批评,而对论争中的正确观点、有益意见和合理要求,则认真听取,积极采纳,那论争就会使双方都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共同提高。

二是严格区分两类矛盾还是混淆两类矛盾。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内部的论争,当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来解决。不同民主观的论争,如果限于学术理论范围,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有当这种论争扩展为民主运动,扩展为反对人民民主的时候,其中就有对抗性矛盾,有敌我矛盾。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对民主论争以及对整个民主建设都产生重大影响。在建国以来的历次民主论争中,我们既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的成功经验,也有混淆两类矛盾的深刻教训。1957年的反右斗争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两类矛盾,使那两次民主论争带来严重消极影响,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声望,也延误了民主建设的进程。

其二,民主论争双方的真理性和战斗性。民主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其内容各不相同,其真理性也不一样。在一定时期不同民主观的论争中,代表该时期民主发展方向和人民民主要求的一方,其所拥有的真理性远远超过其对立的一方。这种情况,决定了民主论争在总体上、发展上是推动民主建设的,而且在每次论战中虽然难免经历曲折,最终也是正确的民主观战胜错误的民主观,推动民主的发展。

同一民主观内部的论争,既有正确与错误之争,也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点之争。前一种情况,一般是正确的取代错误的。后一种情况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互补的问题。同一民主观内部的论争,不影响民主发展的方向,但影响民主建设的模式和进程。

真理性只是制约民主论争二重性的一个因素。实际上,拥有真理的一方,在论争中受挫甚至暂时失败的现象也时有所见。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十分复杂,其中站在真理一边的人是否具有战斗性也是原因之一。民主论争既然是论争,就有一个敢不敢、善不善于论争的问题。只有当拥有真理的一方敢于并善于论争,充分发挥真理的战斗作用,民主论争才能促进民主的发展。否则,民主的消极影响就会增大。可见,战斗性也是制约民主论争二重性的一个因素。

其三,论争双方原有基础和现实力量的对比。中国民主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种不同的民主观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是我国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已深入人心,具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资产阶级民主观,从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已经历一百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大量传入中国,其影响在不断扩大。其他民主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也有一定的市场。我国各种民主思想的原有状况,在总体上使民主论争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但是,原有基础只是制约民主论争影响的可能力量,并非具体论争时的现实力量。有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在现实的民主论争中,有不同民主观的倾向者和信仰者,有的中立,有的动摇,有的随大流,有的改变原来的民主思想。这样,就使每一次民主论争双方的现实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原来占优势的一方,可能暂时的局部的处于劣势,而原来处于劣势的一方,又可能暂时的局部的占优势。如果民主论争中错误的一方占优势,就会增强其消极影响。这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为什么会暂时出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专政”和“六四”风波中自由女神的重要原因。在民主论争中,迷信原有优势而轻视实现力量的组织,是导致消极因素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四,论争双方的国际支持度。当代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国内不同民主观的论争的出现,同国际资产阶级的渗透、支持分不开(同一民主观内部的论争也往往受国际上不同民主观的影响)。民主论争的发展及其结果的好坏大小,也同国际支持度分不开。当论争的正确一方得到国际上的大力支持而错误一方受到国际上广泛谴责的时候,民主论争的积极影响会增大;相反,其消极影响会强化。

国际支持对民主论争影响的程度,是同我国的开放度紧密联系的。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处于半封闭状况,国际上对国内民主论争的反映,国内了解少,特别是普通群众知之甚少,因而对论争双方的影响不大,对民主论争及整个民主建设的影响也有限。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上对国内民主论争双方的态度容易为双方了解,因而对民主论争给民主建设的影响也比较大。“六四”风波之前,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之所以如此活跃,如此顽抗,给我国民主建设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国内自由化势力及时了解西方资产阶级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内民主论争,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的论争,将日益同国际上的民主思潮相联系,影响我国民主论争以及整个民主建设的发展。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民主论争的制约因素对民主论争的影响,不是单个因素发生作用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其中有的因素作用大些,有的作用小些。拿新时期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争来说,之所以几起几落,持续十余年,最后导致“六四”风波,造成民主建设严重损失,其原因十分复杂。正如邓小平说的:“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②]这就是说,“六四”风波的出现,是国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不是哪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使民主论争向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发展,必须多方努力。

四、正确对待民主论争,推动民主建设

民主论争对民主建设的二重性影响,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扩大其积极影响,减少其消极影响?

民主论争要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

条件之一,坚持“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民主。民主论争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这个范围之内,民主论争要坚持“双百”方针,允许各种不同的民主观点充分发表。即使明明是错误的观点,也要允许其发表,然后与之论争。这种论争是必平气和的,而不是强制压服的;是充分说理的,而不是主观武断的;是与人为善的,而不是恶意攻击的。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和团结持错误观点的人。如果采取强制的、武断的、恶意的办法,其结果只能压而不服,一有机会,就会再表现出来。民主论争既然是民主方面的论争,就应发扬民主,允许发表各种不同意见,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能强求一律。要相信绝大多数人是赞成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时不同意的,通过实践,通过多次论争,也会坚持正确的,纠正偏颇的,克服错误的。

条件之二,严格区分两类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民主论争是重要而敏感的问题之争,一些敌对势力往往乘民主论争之机,或混入论争的一方,或暗中支持一方,兴风作浪,混水摸鱼,使民主论争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当民主论争出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时,就要严格区分哪是敌我矛盾,哪是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内部还要分清哪是哪非,或哪部分对哪部分错。在敌我矛盾中,也要区分哪是主谋,哪是胁从,哪是一时受骗上当。要尽可能在论争中吸收正确的东西,尽可能教育和团结更多的人,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我国民主论争中,由于混淆两类矛盾而造成严重恶果的,并非只是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还有其他论争,这应引以为戒。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保证民主论争胜利的条件之一。

条件之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民主体制。民主论争往往是由于对民主现状不满而引发的,而论争又要求对民主现状进行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根本制度上是好的,在具体制度上则存在不少弊端。不少人不善于区分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往往把具体制度上的弊端误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不好,因而在民主论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思想的影响。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有鉴于此,必须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体制上的弊端,使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在根本制度上是优越的,在具体制度也是完善的。这样,广大人民才能享有内容更丰富更具体、形式更多样的民主,才能更热爱社会主义民主,才会在民主论争中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民主一边,使民主论争成为批判错误民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契机。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在还在进行。要真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相结合的完善的政治体制,还须做大量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才能在民主论争中使社会主义民主立于不败之地。

条件之四,大力发展经济,为民主论争提供物质保证。民主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状况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不仅为民主建设提供纯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民主论争提供物质保证。民主论争需要设备好的场地,需要先进的工具(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等),更需大批优秀人才,而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成为我国民主建设指导思想的今天,在民主论争中我们已经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如果再加上纯厚物质条件的保障,就更处于优势地位,更能保证民主论争发挥积极作用。

在20世纪历次民主论争中,特别是建国后几次重大论争中,有成功的,也有负效应比较大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正确措施,使今后的民主论争更有利于我国的民主建设。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注释: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册,第6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2页。

标签:;  ;  ;  ;  ;  ;  

当代中国民主论争及其对民主建设的影响_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