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99)
【摘要】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1.4%,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指标均明显提升并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时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可有效控制心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生脉饮;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22-02
缓慢型心率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以心率减慢为主要特征,多因心脏传导束支障碍所致,西医多包含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传导阻滞等,中医则多将其称为“心悸”、“眩晕”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故,本文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共5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共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1~72岁,均龄(51.3±1.8)岁;病程14d~21年,平均病程(13.1±0.6)年。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0~74岁,均龄(52.1±1.9)岁;病程17d~20年,平均病程(14.2±0.8)年;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9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心悸”及西医《实用心脏病学》中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标准;②心电图检查心率≤55次/min,且持续时间≥1min且伴窦性心律不齐;③均现心悸、心绞痛、头昏、乏力等症状;④签订知情同意书;⑤检查记录及结果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阿托品口服,0.3g/次,3次/d;心宝丸(外购)口服,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黄芪20g,麦冬15g,桂枝、丹参、石菖蒲各10g,北五味子、炙甘草各6g,水煎服,1剂/d。若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可加附子6g,细辛3g;病症更甚者则可柏子仁、炒酸枣仁各15g入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均30d为1疗程。
1.4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平均心率>60次/min;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平均心率提升5次/min;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χ2/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经治疗后,28例患者显效19例(67.9%),有效8例(28.6%),无效1例(3.6%),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42.9%),有效8例(28.6%),无效8例(28.6%),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率分别为(60.23±4.12)次/min,(53.25±3.28)次/min,(51.26±3.07)次/min;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56.17±3.51)次/min,(47.37±2.96)次/min,(47.28±3.11)次/min,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因激动传导障碍或心脏自律性异常所诱发的疾病类型之一,临床多现持久性心率缓慢且可伴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见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类型[1],可致患者头晕目眩、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时多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时多采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及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提升患者心室率,但经研究表明[2],此类药物于临床应用时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等不良反应;对于严重者治疗时,可选择性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其费用昂贵,故普遍受限。
中医多将缓慢型心律失常归结为“心悸”、“眩晕”,指因水饮、淤血、痰浊之邪侵于心,致心气阴不足,心阳不振,故现心脉瘀阻、血行不畅,成虚实夹杂之证,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与生脉饮联合可温补阳气,滋养血脉。方中茯苓可利水饮,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茯苓水、乙醇、乙醚等提取物均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桂枝、黄芪可鼓阳气,经现代药理证实黄芪可强心,改善心功能;丹参可活血化瘀、疏通心脉,丹参内含丹参素、丹参酮IIA磺酸钠及原儿茶酚,可扩张冠脉,增强心肌血流量,抗血栓,改善心功能;炙甘草可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阳不利;北五味子可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药理研究表明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血管张力[3]。故诸药合用可调节心脉、振心气,实现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指标均明显提升并优于对照组(P<0.05)。故可知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实现疾病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与易建军等[4]人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时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可有效控制心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鸣放.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6):102-103.
[2]丁汉荣,吴引萍.苓桂术甘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9-10.
[3]石磊.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54-55
[4]易建军.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41-42.
论文作者:刘代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率论文; 缓慢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加减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