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慢慢走,欣赏它!_文学论文

点评:慢慢走,欣赏它!_文学论文

评点:慢慢走,欣赏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状况仍然普遍存在,把一篇篇美文肢解成一个个“考点”的训练方法仍然流行;而架空文本、脱离语言文字的“人文解读”,以音像资料的感官愉悦取代文本细读深思的“现代教育手段”更成为教师纷纷追逐的时髦。可谓旧病未除,又添新疾。学的方面,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只为猎取情节的休闲式阅读、快餐式阅读的流俗阅读取向未改,对经典敬而远之、畏而避之的状况依然。读不精,思不深,写不顺,一切可谓“涛声依旧”。怎么办?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者推荐了一种文本研习方式——评点,我以为是疗治当前阅读教学弊病的良方,颇合“课标”理念。一方面,它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变教师讲授文本为学生研读文本,变考点训练为体验感悟;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学生贴近文本,精读深思,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鉴赏,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遗憾的是,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教学参考书,对于“评点”,都是有名目,而无理论阐释;有要求,而无方法指导;有“评点示例”,而“示”不明,“例”难循。结果,实际教学中,要么,教师自己不知评点之法,当然也就不行评点之事,干脆对编者的要求视而不见;要么,始于模仿又止于模仿,浅尝辄止;要么,依示例窥“一斑”以作“全豹”,把学生的认识引入狭道。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些解说的工作。

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传统方式之一,最初从诗文开始,主要体现在笺注、批评中,宋代已有(一说唐代就有了),明、清用于小说。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开始把评点变成小说鉴赏与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将这种形式发展得更为成熟和完善;清代小说评点更流行了,像《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有多家的评点。小说评点与诗话、词话、曲话、文论、剧说、画论甚至建筑理论等,构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我国古代文艺鉴赏体系。今天,“评点”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今人除了仍把它用于鉴赏小说,出现了《新评新校六部古典小说》《王蒙评点〈红楼梦〉》等新评点之作外,又把它扩展到诗、文诸多方面。大家熟悉的有《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推出了一套“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导读本”,其中有《唐代诗歌评点》《宋代诗歌评点》《宋词评点》《宋代散文评点》《历代小品文评点》。不难看出,评点已不专用于小说,而成了文学鉴赏和批评的代名词,泛及普遍的文学类型,正如苏教版的编者推荐文本研习方法时所说:“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但今人的评点基本上沿用传统评点的样式。

传统的评点,是写在书的天头地脚空白处的,有总评、夹批、眉批三种形式。总评一般在文末,多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兼顾的综合评述,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全貌;也可以是就文章突出处作评论,或勾联其他文章作评述;也有见于文首的,写的是对文章的总体感受,给读者以阅读提醒。夹批,指在文字行间所写的批注。眉批,指在书眉或文稿上方空白处所写的批注。

从内容看,评点或是点示某处文字的思想内涵,或是欣赏其艺术上的精妙,或是提醒与前后文的关系。以金圣叹评点《智取生辰纲》为例。《智取生辰纲》的核心情节是吃酒下药:“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金圣叹于此连点五个“妙”字,眉批:“此一段读者眼中有七手八脚之劳,作者腕下有细针婉线之妙,真是不慌不忙之文。”点出情节设置之细密、紧凑、从容——这是单评情节设置。写谢都管骂杨志:“……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金圣叹于此作四次夹批:“第一句,说破杨志不是提辖,恶极。”“第二句,说提辖实是我家所与,恶极。”“第三句,说杨志即使是个提辖,亦只比之芥子,恶极。”“已上骂杨志……妙绝。”谢都管是奴才,在杨志面前却又代表主子,个性化的语言反映出他的独特身份和独特地位——这是专评人物语言。写天气炎热,“那石头热了脚疼”,金圣叹于此夹批:“只得一句七个字,而热极之苦,描画已尽。叹今人千言之无当也。”——这是单评环境描写。写杨志“又带几根藤条”,夹批:“以备后用。不是此处放此一句,后来一时如何生得出?”——这是专评伏笔照应。像这样切紧作品,就某段某句甚至某字,或思想,或情节,或结构,或语言,随时随地予以评点,有助于读者对不经意处分外留心,于平常处久出精彩,于表象后面见出本质,从而起到鉴赏导引作用。当然,评点也可以从头到尾只攻一点,而不及其余,例如,今人臧克和评点明代张岱的《湖心亭小记》,文中批注前后凡四处,分别是“空旷冷寂:一层烘染”“模糊淡远:一层烘染”“冷中有热:一层烘染”“舟子余响:一层烘染”(《历代小品文评点》,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都是围绕“烘染”的艺术手法而展开的。这种评点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显著特征。评点还可以就某一方面某一特点,由此及彼,作纵横比析。如金圣叹曾将宋江与鲁达、林冲、杨志、柴进、阮七、李逵、吴用、花荣、卢俊义、石秀和武松等群雄作罗列比析,综合评述宋江的性格特征。再如臧克和评点《湖心亭小记》,文末总评中说:“……原因在于作者张岱在本篇小品里所运用的层层烘托笔法。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而愈见其广。所以近人论诗家手法,谓不外乎置小事物于最大空间与寂寞之中。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景色有埃飞烟起而愈形旷荡荒凉。英国诗人雪莱诗言沙漠浩阔无垠,不睹一物,仅余埃及古王雕像残石。张岱还有一篇《湖心亭》,专门写其繁华胜观,但结末同样免不了‘其境过清,不可久留’之感。”这种评点,或析同,或求异,有助于使读者由平视而成鸟瞰,由外观而至内探,起到了很好的导读作用。有时,评点还可以借题发挥,或借机抛出阅读感受、生活观点,或顺竿爬出一番精彩议论。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到史湘云说话咬舌,“二”念成“爱”,脂砚斋批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短,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书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满纸莺啼燕语字样,填粪窖可也。”这种评点随遇而发,随兴而评,或见性情,或见机杼,最有趣味。

从方式看,评点可以兼具诗话、词话和文论等多种文学类型的鉴赏形式,如释义式、旁涉式、随感式和比较式。鉴赏的释义和打破文字隔阂的注释不同,它不只是疏通文意,而是重在破译其内在的意蕴。如罗大经解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器》)旁涉式和随感式很相似,都是随遇而发,随兴而发的鉴赏。旁涉式常是作者取例证其观点,由论而带出例,比如,《前方》的评点示例:“人与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乡土情结》中也写了这方面的内容……”随感式则是由例产生的感,例如,《我心归去》的评点示例:“人在特定环境中的音乐感受。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心理感受。”这两种形式,往往取例具有典型性,赏论具有普遍性,古代诗话、词话、文论中大量采用,屡见不鲜。或就篇,或就句,或就字;或言道,或言艺,或言人,甚至于言处世治国,见解卓异,文采飞扬。比较式前文例已述及,它是勾联其他作比较,鉴别思想或艺术的高下、粗精、优劣、正误。同一时代不同作品的题旨、题材、手法等加以横比对读,易见优劣;不同时代的作品历史地纵比,易明源流、知发展;对同一鉴赏对象议短论长,易出见解。评点不同于评论或鉴赏文章,多是一种随感。长处在于形制短小,眉批旁注,或一语点破机关;或三言两语,直抵要害;即使总评,也多不过数百字。它无成规可循,也不必拘守陈规,自由灵活,对作家的用心,作品的价值、技巧、工拙,自己的读后感想等,或多或少,都可写在里面。它虽不系统,可能发人之所未发,不乏真知灼见,精金粹玉,大可参酌。评点者以与读者平等的身份出现,不板着面孔说教,也没有架空了的高谈阔论,使人读来亲切。明清两代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评点大家,像李贽、金圣叹、脂砚斋等,都留下了精彩的评点之作。他们的评点,能对作品细节予以品味,对作家的创作经验加以概括,对作品总体作美学评判,很能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评点夹杂在作品当中,与作品交织一处,读者在阅读欣赏过程中,随时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对希望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读者而言,这种声音能提醒自己注意欣赏一些易忽略的东西,在欣赏心理中增加品味思索的成分。在阅读教学中,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好的评点文字,必能为学生的多向交流、多元解读提供范式,打开思路,有助于提高鉴赏分析水平,发展体验感悟能力,扩大思考视野,学会比析质疑,启智益思。若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作评点练习,必能有助于他们学会贴近文本,养成精读深思、涵泳体悟之习惯,从而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鉴赏,发展独立阅读之能力。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立体多维的美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切入,能够获得不同的美感;文学作品在审美中也存在着许多审美的“未定点”,完全可能因为读者不同的素养、体验而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感悟。评点遵从文本的美学特点;尊重学生审美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创造性解读创建了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当然,评点也有短处。它断缣尺楮,散漫不经,往往重微观轻宏观,重感受轻分析,重局部轻全局,重独体轻联系,因而,易有片面之见,易发偏颇之言,从而局限人们的视野,窒碍人们的心胸,拘泥人们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评点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文章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既重视关系全篇主旨、结构的“诗眼”“文眼”和关键句,又不忽略局部重要词语的揣摩体察,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要引导学生学会“披文体情”“以意逆志”,通过语言文字的涵泳去体悟作品的情感,把握的作品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展开想象,敢于质疑,既能人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把文章读活。金圣叹“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这也正是今天学生读书的通病。阿尔卑斯山山谷中的一条公路边,竖立着一个标语牌,提醒路人:“慢慢走,欣赏啊!”如果美妙的文字世界就如同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山谷”的话,那么,评点不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标签:;  ;  ;  ;  

点评:慢慢走,欣赏它!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